1826年,全美举国上下都在欢庆《独立宣言》发表50周年。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是当时签署宣言的最后几位幸存者之一,时年85岁。6月底,在将自己的毕生献给美国独立和民主事业之后,杰斐逊生命的火焰渐渐燃尽了。他病倒了,由于年事已高,病情迅速恶化。然而,他非常希望能活到7月4日那天,感受下独立50周年的喜庆气氛。
7月4日12时50分,杰斐逊在他的家乡弗吉尼亚州蒙蒂赛洛停止了呼吸,终年83岁。几小时以后,第二任美国总统约翰·亚当斯也与世长辞,在辞世前亚当斯还念念不忘杰斐逊,弥留之际喃喃地说道:“杰斐逊还活着……”其实他在说这话时,杰斐逊在几个小时已经去世。
杰斐逊去世后被安葬在蒙蒂赛洛山坡上的棵大橡树下,和他心爱的妻子长眠在一起,其墓前简朴的方形石柱上铭刻着杰斐逊本人生前拟定的碑文
托马斯·杰斐逊之墓
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
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规的作者
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建人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一生中当过州议员,州长、大陆会议代表,驻法公
国会议员、国务卿、副总统、总统……但是像华盛顿一样,他在自己的墓志装
有提到过任何一个职位,但杰斐逊没有忘记自己是美国《独立宜言》起草人,
吉尼亚宗教自由法规》的作者和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建人。显然,这三件事在
逊看来才是他一生最引以为豪的业绩。
美国独立战争于17年4月19日在莱克星顿打响了第一枪。当别人忙着指
英军的野蛮时,杰斐逊冷静地分析了这一事件和它的意义,“和英国和解的最后
望切断了”,他决心“投入行动”。批于言辞但下笔有神的杰斐逊在177年被国
选为五人小组成员之一,起草《独立宣言》,由杰斐逊执笔来解释武装反英的眼
和必要性。他的律师训练、文学修养和博学多才在宣言起草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
发挥,它的一些著名原则至今还激励着整个人类,例如:“我们认为下面这些
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
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
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
目标具有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1776年6月28日杰斐逊将全文递交国会,7月2日国会表决通过独立,又旗
辩两天对《独立宣言》进行修改,7月4日表决通过《独立宣言》。美国的独立日
比定为7月4日而不是7月2日,由此可见《独立宣言》的重大意义。不过在
天,杰斐逊匆匆离开了当时的首都费城,他赶回老家蒙蒂赛洛,带着七副女用
手套去抚慰病重的妻子
1770年,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杰斐逊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提议全面修正弗
尼亚的法律,使之符合独立后的现实,其中包括杰斐逊起草并引以自豪的《带E
亚宗教自由法规》。可是州议会搁置了审议并通过这些法案的动议,而杰斐逊本
随后被大陆议会派往法国。这一拖就拖了五六年。1784到1786年间,詹姆斯
迪逊主持弗吉尼亚州议会,在历史上,弗古尼亚的主流宗教是英国国教在殖民地
分支,殖民时期的弗吉尼亚,几乎是政教合一的体制,1785年,弗古尼亚州议会里有人提出征收一项税,用以支持“基督教的教师”。在麦迪逊的带领下,弗吉尼亚州议会否决了这一税收法案。麦迪逊趁热打铁,重新提出了杰斐逊起草的宗教自由法规,并且得以通过。从此,美国用法律来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大门得以开启杰斐逊在《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规》里写道:“如若我们允许政府官吏把他们的权力伸张到信仰的领域里面,容许他们假定某些宗教的真义有坏倾向,因而限制人们皈依或传布它,那将是一个非常危险的错误做法,它会马上断送全部宗教自由,因为在判断这些宗教的倾向时,当然是这个官吏做主,他会拿他个人的见解,作为判断的准绳,对于别人的思想,只看是否和自己的思想相同或不同,而予以赞许或斥责。”
对杰斐逊来说,宗教自由是一种自然权利。这种权利,不论现在还是将来,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宗教自由是自由中的自由,是一切自由的根本,那就是意志的自由、精神的自由、人的内在状态的自由。用现代的术语讲,宗教自由的法律意义是双层的,即宗教信仰自由和政教分离。
1809年杰斐逊卸任以后,一直生活在他心爱的蒙蒂赛洛庄园。在山清水秀的家乡,通过书信,杰斐逊恢复了与约翰·亚当斯因为政治观点的分歧而中断多年的友谊。两人经常在书信中谈古论今,指点江山,这是杰斐逊晚年的一件乐事。从1818年起,他亲手绘制蓝图,创建弗吉尼亚大学。1825年,弗吉尼亚大学终于建成,杰斐逊亲任校长。
在华盛顿特区有一座壮观美丽的杰斐逊纪念堂,在纪念堂里的纪念碑上刻有杰斐逊的名言,这也是他毕生为之奋斗的信仰:“我在上帝的祭坛上发下誓言,要永远反对一切对人类心灵暴虐统治的专制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