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隋唐之初的诗

时间:2020-10-18 15:55:33    来源:
原创: 咖啡
 
1六朝烟水气
 
隋唐,从六朝走来,浑身熏满了六朝的脂粉,隋唐之初的诗也是。
 
六朝的脂粉,衰落了六朝的政治,连诗歌也充满了烟水气。
 
公元531年,昭明太子萧统死了,才30岁,父亲梁武帝痛不欲生,把爱子葬在了紫金山下朱雀湖边,三子萧纲成为了新太子。
 
萧统酷爱文学,弟弟萧纲也是,只不过后者的风格更绵软艳丽。
 
萧纲入主东宫,便成为了梁朝中央文坛的领袖,在宫中和文人墨客们诗酒应和。
 
于是,宫体诗便成为了风尚,诗歌成为了宫廷的宠物,高雅的消遣。描绘宫廷生活,刻画男女私情,诗歌只关风月,却和述志无关。
 
若论形式,修饰和修辞的法则占了主导,每一次的写作都是一次优雅的表演,只是为了博得君王一赞或一笔奖赏。
 
若谈内容,宫体诗的主角是女人。诸如萧纲的“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红纱”,美人午睡,手臂洁白如玉,印上了竹簟的花纹,汗水,散发着香气,浸透了红绢夏衣。
 
萧纲文风虽然绵软却不低俗,如“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初春微风中,柳丝成线,细叶如剪,飞鸟穿行其中中,风儿轻轻地吹,花瓣儿缓缓地落.......闭上眼想想,真是美极。
 
而萧纲的弟弟梁元帝萧绎的“樽中石榴酒,机上葡萄裙”,则更让人忍不住要醉了。
 
可惜后来,宫体诗的风格越来越浓艳了,"上客徒留目,不见正横陈"。“懒正鸳鸯被,羞褰玳瑁床。春风别有意,密处也寻香。”这诗句,真是浓艳得色眯眯。
 
2庾信和杨广
 
549年,跛足的野蛮人——侯景攻占梁朝都城建康,将梁武帝活活饿死,立了太子萧纲为皇帝,于是,萧纲便成了梁简文帝。
 
但仅在100多天后,萧纲便被侯景杀了,他14岁的女儿溧阳公主被侯景强占了,他的皇宫成了侯景的魔窟,他的东宫首席学士庾信出逃,先逃往了江陵,后奉命出使西魏,然后,被强留在了西魏和之后的北周。
 
金陵,南方的家,庾信回不去了,因为北方需要他点缀,他名气太大,也太有才华。“洞房花烛明,燕余双舞轻。顿履随疏节,低鬟逐上声。”便是他的宫体诗。
 
官封骠骑大将军,尊为文坛宗师,也缓解不了庾信对故国乡土的深切思念,他,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
 
人生辛酸结出了文学硕果,就如之后的柳宗元和苏轼。庾信的不幸,却是文学的大幸,他的创作昭示着南北文风融合的前景。
 
诸如他的《寄王琳》:“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接到书信,出自友人,来自南方,不禁怆然泪下,未见信上的文字,却已泪洒千行。
 
和他之前擅长的宫体诗相比,入北后庾信的诗有了心肝,也有了筋骨。
 
581年,庾信死了,北周也亡了。这一年,杨坚废了外孙周静帝,取代了北周,建立了隋朝。589年,杨坚的士兵攻入了建康,从胭脂井内拽出了陈后主和他两个美丽的妃子,陈朝灭亡了,中国近四百年的大分裂也结束了。
 
杨坚出身于北方军事贵族,爱好朴素直率,尤其厌恶夸饰,特别下令万物剥弃浮华。父亲对浮华的厌恶,对儿子杨广产生了很大的约束力。
 
然而,南方的优雅不能不吸引着杨广。杨广,也就是那位声名狼藉的隋炀帝。
 
杨广的诗往往有一种动人的清新和优美
 
张若虚有首《春江花月夜》,人评“一诗盖全唐”。不过,这诗不仅题目是照搬杨广的,恐怕意境也是由杨诗拓展开来。不信,请读杨广之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湖水共星来。”
 
无独有偶,秦观《满庭芳》写寒景的句子有:“‘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而这好词也来自杨广的《野望》:“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去,一望黯销魂。”
 
杨广是一位倒运的皇帝,却是一位颇具天才的诗人,他生活在北方,他模仿羡慕的却是南方。
3认真的唐太宗
 
公元618年,杨广死了,隋朝灭亡了,历史迎来了大唐,迎来了杨广的亲表哥唐高祖李渊,迎来了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是个很认真的人。
 
在和父兄打江山时,他认真地培植着自己的文武势力,经营着自己的秦王府。然后,他又认真地策划了玄武门之变,杀了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软禁了父亲李渊,斩杀了十个侄子,接收了弟媳。接着,他又不惜一改帝王不亲观国史的旧例,认真地读了国史,逼迫大臣改了史书,贬低父兄,把自己抬高为大唐的实际建立者。
 
唐太宗也热衷于文学。早在太宗登基之前,就搜罗了十八位当代一流的文人学士,组成了文学馆。在他的提倡下,政府抽调了许多第一流的人物,编写了诸多类书,如《芳树要览》《文思博要》《玉藻琼林》。于是,文学被学术化了,文学成为了在固定规则下辞藻的堆砌。
 
太宗一朝的诗坛,起初多抒怀言志或咏史之作,文风一反柔弱,刚健质朴。代表的人物有虞世南、李百药,还有那位大名鼎鼎的魏征,一首《述怀》让他留名诗坛。
 
其中,虞世南堪称诗歌巧匠,在宫廷诗的审美范围中竟写出了另类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只要自身高洁,无需外力,自能声名远播,这份自信与从容来自于实力。
 
虞世南是太宗的偶像,也算是太宗的老师。然而,太宗只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却绝不是一位成功的诗人。
 
他缺乏博学与技巧,也缺乏诗人敏感的心,他重视的更多是辞藻和形式。
 
《全唐诗》的第一首诗是太宗的《帝京篇十首》其一:“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余。连薨遥接汉,飞观迥凌虚。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开头还算宏壮,而后面几句就都是辞藻的堆砌了。
 
太宗的喜好引导着他所器重的宫廷诗人们。
 
他们多应皇帝之命写作诗文,把诗作为唱和应酬的工具,琢磨表现技巧,声律辞藻日趋精妙,风格趣味却日益贵族化和宫廷化。
 
于是,唐初刚有起色的诗风,又走向了浮艳柔丽的宫体。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直至“初唐四杰”和陈子昂的来临。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