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金林
朗读作为一种有声的阅读方式,已成为一道特色风景。中央电视台的《朗读者》节目,宛如一股清泉滋润着心田,又如一缕春风吹拂着面颊。2018年5月起播的《朗读者第二期》以“生命”为主题,邀请了演员胡歌、作家阿乙、企业家王石等作为朗读者代表。他们用声音讲述自己生命里的故事,表达着内心深处的情感。最打动我的当属视阅读和创作为生命,作品传遍世界的实力派作家阿乙和与死神擦肩,没有对生活绝望,完美地从当红小生转为实力派视帝的胡歌。他们阐述了对于生命的感悟,让人不禁黯然泪下,更让我懂得了我们每个人要做自己生命最好的朗读者。
恰巧去年我参加了南通市文联举办的“心声表达——美文诵读分享”艺术沙龙,现场感受了一个个朗读者为我们展现了生命中最动情的时刻,让情感在某个瞬间凝固。我散文集《寸草情深》中的那篇《浸满父爱的公交卡》被选为美文,由南通广播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周凡进行了朗读。他那浑厚沉稳的声音,充满情感的语调,把我的拙作演绎得感人至深,我几乎是噙着泪听完他的诵读,久久不能平静。朗读有如此的生命力、感染力。
回想校园时代,我也曾是一位写作和朗读爱好者。读高中时,学校有个播音室,每天中午,播音员会朗读着选自同学们投稿的一篇篇优美文字,我也是主要投稿人之一。听着自己的文字,透过广播,让每一位散步的、用餐的、看书的同学们悦耳、悦心,自己也开心。有时也会被邀请到播音室朗读自己的作品,特兴奋。
工作后,三尺讲台成了我施展身手的舞台。每每教授一篇新课文,朗读便是我教学的必要环节。把文章用真情演绎一遍,便于学生更深刻、更丰富地理解课文。朗读教学让我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我也组织过学校的朗读会,参加过朗读比赛。自己的朗读水平很一般,但一有活动总抑制不住跃跃欲试的激情。与人朗读一段喜欢的文字,不为表现,不为掌声,分享着文字本身就开心。其实那也是我青春闪光的岁月。
后来离开了教学岗位,做着与文字不相干的事儿。生活圈里几乎没有人聊朗读、谈诗文,但曾经的文字梦却时不时会在心底里泛起微波。2013下半年,在一个酒酣脑热的夜晚,拿起笔写了一篇反映原大队文艺宣传队情谊的拙文,一周后被发表在报上。队友聚会时我把拙文朗读给大家分享,获得多次掌声。找回这样的开心,自己更是激动无比。
重拾旧梦,我开始了另一种人生追求。白天忙于繁琐的事务,夜晚在灯下爬格子、敲键盘。孤灯清影,文墨相伴。文字给我心灵带来温柔、感动、激情,每当我在灯下让心灵行走在纸上时,那便是在面对我生命的梦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品不断在报刊网络得以发表,在全国性征文赛中也多次获奖。由此加入了市、省作家协会和中国散文学会、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业余写作虽然没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作家,作品更没有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但我依然“衣带渐宽终不悔”。闲暇之时,我亦会大声地读那些睿智而美丽的文字,就如抵达了春色无边的彼岸。朗读,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也是一种心灵展示;传递的,不止是一种声音,更是一种情怀。朗读的不只是文字,亦是人生。我也渐渐感悟到,生命经历磨难或许更能塑造出与众不同。其实,每个人生都是一本书,都值得大声朗读。
做生命的朗读者,就是用心聆听曾经铭刻在岁月年轮里的故事,用真情演绎出对生活的感慨和领悟。如果说,生命是一场旅行,那么,我们每一刻都在感知自己的旅程。活着,是一场旅程;写一本书,朗读一篇文章,也是一次旅程。朗读生命,就是用爱和深情吟诵一份生活。即使你的生命平凡无奇,人生的历程坎坷跌宕,总有值得感动和铭记的点滴,汇聚为生命之书最精彩的部分。把这些篇章大声朗读出来,读出铿锵之音,读出生命的精彩!
做生命的朗读者,就是重拾对生命的感动和敬畏。在平凡中品味岁月静好,把日子过得更诗意和从容,让每一天都充满了希望。用深沉而朴素的情怀守望初心,在墨香书声缠绕中走向雅致,走向深邃。
作者简介:冯金林,当过中学教师,做个广告策划,业余时间码点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