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都9012年了,为什么还要催我结婚?”

时间:2020-10-18 16:45:26    来源:
01
 
我的90后小同事是个独身主义的推崇者。昨晚,她在朋友圈晒了一张聊天记录截图,对话内容来自她和她妈的一翻唇枪舌战。
 
我知道她们母女俩平时关系其实还不错,但在催婚这条阶级斗争战线前,两个人显然有分分钟变仇敌的迹象。
 
她妈觉得,不婚就是不孝,况且不为父母打算,也要为自己后半生打算,女孩子家不结婚不生子,老了以后怎么办?
 
她立马寸步不让地怼了一堆反问句回去:什么怎么办?老了以后每个人都要死,有什么问题吗?谁规定人生一定要按照结婚的套路走?lovemyself有什么不对?这跟孝不孝顺又有什么关系?
 
末了,还不忘总结一句:都说子女不婚就是自私,可父母非要以爱之名,逼着子女结婚生子,难道就不自私?
 
到底谁更自私?这是个难题。
 
其实只要稍微关注一下,就不难发现,各种催婚大战此起彼伏,也催生出中国式亲子关系的一道困境。
 
60后的父母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为子女辛苦操劳一辈子,人到晚年,想要享享含饴弄孙之福,会变得如此艰难。
 
而对于90后出生的一代独生子女来讲。在独宠和强压并施下熬过二十多多年,好不容易有了自我选择的权利,自然也不愿意再去过自己父母那一辈的人生。
 
所以,与其去评判自私与否,谁对谁错,不如说,这是两代人之间必然会有的隔阖与矛盾。
 
无论曾经多么亲密无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宿命,都是渐行渐远。
 
02
 
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里有一个片段。袁姗姗的爸爸谈到独身问题时说:如果我的孩子选择不结婚不生孩子,那我走了那天,可能会走得很伤心。
 
其实袁爸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是很温和的,但话音一出,还是瞬间就引爆了全场的年轻人,纷纷抱怨“这给我们做子女的多大压力啊。”
 
眼看气氛尴尬,身为主持嘉宾的杨立新只好跳出来救场。他颇为小心地问:“这样说,真的会给你们压力很大吗?”而当得到的答案是确定时,虽然没有再多说什么,脸上的落寞却是显而易见的。
 
当真实地认知到,自己的关心与爱,已经变成子女的一种负担的时候,我相信,每个为人父母者,都会感到无奈和无力。
 
人活着当然不是为了繁衍,但谁也无法否认,亲子关系,是人类所有关系的核心。
 
同样,这种血浓于水的亲密性,反过来也构成了所有亲子关系的最大矛盾: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生命的传承者,而孩子却往往把父母当成是人生的干预者。
 
做父母注定是天下最难的事。前半生要花多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融入一个生命,后半生就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去学会从孩子的生命中退场。
 
甚至,终其一生,绝大多数的人,也依然无法成为一个能与子女保持完美界限感的父母。
 
但我始终觉得,这不是谁的错。如果我们能正视人性的复杂与软弱,就会承认,一个人变得成熟,就是从理解父母的不完美那一刻开始的。
 
我们与父母,是在对彼此的牵绊中走完这一生的。父母就像放风筝的人,你飞得再高再远,腰间的细线都紧紧拽在他们的手上。
 
而终有一天,我们会明白,这根线,不是牵绊与束缚,而是生命的来源,是我们与这个世界最根本的联结之所在。
 
思想家卢梭有一句名言:人生而自由,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
 
父母和子女之间,也根本也不会有真正的自由可言。维护亲情最好的方式,只能源自相互理解。
 
作为子女,在一边享受着亲情庇护,一边嫌弃父母唠叨干预过多的同时,或许也应该借此机会,回过身来想想,自己又是否能做到给予他们同等的理解和尊重。
 
03
 
在我心里,我妈一直是个脾气暴躁,不懂得关心子女的人。我理所当然地指责了我妈很多年,直到我自己开始成为了一个母亲,并且开始变得越来越像她。
 
我发现,我也会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感到焦虑难忍,会在自己疲惫的时候对他发脾气,甚至还会对他的未来寄予种种期待。
 
在此之前,我以为我已经清楚地了解了生育的意义。但随着孩子的日益长大,我发现我对他的所有付出,都并不如我曾经所以为的那般坦然无畏。
 
同为80后的一代父母,几个朋友曾无比认真地讨论过一个问题:能不能接受孩子长大后选择做丁克,或者同性恋情。
 
也许是话题过于沉重,那天的气氛有些凝固,我们思考许久,只能承认,那需要一段漫长而艰难自我调适过程。
 
而这些问题,在我年轻的时候,只会觉得理所当然。
 
04
 
人的想法是会变的。
 
我不认为现在高喊着单身万岁,看似早已看穿人生孤独本质的年轻男女们,真的就做好了日后孤独到老的准备。这个世上,没有谁,比日渐年迈的父母更能明白婚姻的真谤,体会孤独的滋味。
 
也许方式方法存在问题,但我想,绝大部分的父母催婚,是真的希望孩子好。至少,在他们心目中,确信这两件事:
 
婚姻是人生大事。一个人只有结了婚生了子,才算真正的成家立业,落地生根。
 
正如林语堂先生如言,结婚可以说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步,每个人都应该尽力学习如何与人相处,选择恰当的终身伴侣,以为共同生活,切不要以为结婚是一种累赘而畏惧。
 
要提早为晚年作安排。人越衰老,就越害怕孤独,越离不开家人的陪伴和照顾。
 
父母有多害怕孤独终老,就会多希望子女都早日成婚。
 
在腾讯新闻上看过一则短片《日本孤独死现状》,视频记述了一组数据:在日本,每年都有近30000名老人孤独地死在家中,并且这个数字一直在有增无减,因此也诞生了一个特殊的行业,叫老年公寓清洁队,专门负责上门处理后事。
 
看这样的故事,真的会觉得很难过。
 
很难想像这些老人,是在什么样的心境下走完人生的最后时刻的,他们有子女吗,如果有,这些子女在哪里呢,日后想起,会为此而感到后悔吗?
 
每个人都终将老去,但父母子女一场,不让亲情留太多遗憾,才是我们应该时刻铭记的事。
 
05
 
前不久,Papi酱在综艺节目中给人生中最重要的关系做了一个排序,从重到轻分别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
 
这段言论,在一翻热议之下,貌似也成为独立人生的新宣言。但如果我们愿意去认真审视这个排序,就会发现,每个以自我为前提的人生,都来自父母的兜底和守护。
 
为什么我们会把父母排在最后,因为我们知道,只有他们的爱,才是真正无私且不求回报的。
 
正如杨亚麟所说:父母,是我们与死神之间的那一堵墙。
 
父母在时,我们享受亲情,渴望自由,觉得自己离死亡离孤独遥遥无期。而当他们真正放手离去,给你再多的自由,人间也只剩苍凉归途一条。
 
而真正的爱自己,也一定不意味着是以自我为中心,只追求自己的舒适与轻松。它应该还是一种承担,是对人生中应有的责任的珍惜和悦纳。像我们的父母爱着我们那样,尽己一生,无怨无悔。
 
写到这里,想到阿尔博姆的一句话:“直到很久以后,当他们的皮肤变得松垂了,心脏变得衰弱了,他们才会明白:他们的故事和他们所有的成就,都是基于父母的经历建立起来的,就像生命之河里的石头,层层叠叠。”
 
如果说生命是一场没有归期的远行,父母就是我们的来处。
 
趁时光尚好,趁父母尚在,请好好爱,对他们多一点理解和包容。如果可以,让他们少一点牵挂和遗憾。
 
他们并不完美,但在这个世上,再也没有人,会如他们那般,爱你如生命。
 
--------THEEND-------
 
作者简介:念念,80后女子,自媒体写作者,可文艺,也可理性。坚信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只要念念不忘,岁月必有回响。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