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光福(四川)
一、1970年初游峨眉山忆旧
1970年初夏的一天,19岁的我半夜里悄悄开门外出时,忽然被母亲发觉:“光福子,你起夜嗦!”“嗯,我屙尿。”我诚惶诚恐地回答。“你这娃儿从不起夜的,今天咋过的?”母亲唠叨着时,我已悄悄消失在夜幕中。我从小到大未出过远门,这次是与下乡在夹江的几个同学去向往已久的峨眉山游玩。说实在的,我不想在母亲面前撒谎,这次不敢直说是因为“峨眉山”三字在我心中太有份量了。“峨嵋电影制片厂”几个字常映入眼帘、脑海、记忆。峨眉山何样呢?早就想去看看。如今,有不花钱的汽车可搭乘,有几位好同学一起,哪能不去呢?于是,几天前我便打好去的想法,向我回乡工作地——猛追三队面房员工们换工,同时以一个冰糕向二弟光成“行贿”,要他在我走之后才向母亲讲去峨眉山玩之真情。
什么是山?我在雨过天晴的太阳好时偶见东边的龙泉山脉、西北边的青城山,它们在我的眼中是低山座座绕我郑家院子;它们似彩带美丽占据着我成长的心灵。快20岁的我还没出过远门,叫我怎么不向往闻名已久、从未蒙面的峨眉山呢?汽车穿过新津镇、五津河、老君山顶上一团树林是那么葱绿,同学们称它为“一撮毛”。一拐弯,低矮的彭山又延绵在左边,令我目不暇接。汽车飞驰,地是那么广阔,天是那么宏大,山是那么多、那么高!一切于我这个成都坝子的乡村孩子是太新鲜了。汽车穿彭山、过眉山,到“九倒拐”进夹江、马村、茶店,才眼观了这一带是班上50多位同学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再教育”下乡的“用武”之地。约半天时间,我们的汽车停在了峨眉山报国寺门口,司机放下我们便扬长而去。对烧香拜佛我们仅是走马观花看看而已,兴趣不浓。一位同学找来一捆竹杆,发给每人一根,给我说“山上有蛇有猴子,这竹杆用来对付。”是的,我们走的山路是小径、是野径,几乎没有人走过一样。我们全在树林中、在老石板青苔上一阶一梯弯曲地向上伸延。夕阳不时射下来,一会儿细雨又飘来,一会儿蜻蜓飞来,一会蝴蝶鸟儿飞来,十分野趣,至今难忘。
初登峨眉山之感受同学们哪是爬山啊,完全是跑山。约夜晚11点,大家跑进了洗象池,倒下连铺简易床便睡。次日5 点左右,又被寺庙钟声敲醒,叫喊着看日出时间到了。山上很冷,我们两人披着一床被盖,大家爬在半圆形观台石边向东望去,只见似鸡蛋蛋黄的太阳慢慢地升出,翻滚的云海漫漫。红苕稀饭喝完后,大家又直奔金顶。金顶是什么?是悬梯上的山顶大寺庙,寺庙是金碧辉煌的一座座大殿、厢房,供奉着众多菩萨。香烟袅袅,烧香拜佛的游客香人们不知从何而来,一大早就众多。兴趣不浓的我们过了一会儿便喊去“九老洞”,说是洞通东海龙宫。我们进洞时,只见洞大得像一个小小的篮球场,漆黑一片,顶上无数蝙蝠拍打着双翅飞来飞去,手电筒一照,蝙蝠不仅向你扑来,还让你看见顶上黑黑的一片全是蝙蝠。胆大的几位同学向洞内钻进去,一会儿便只身退爬出来,还说听见海水声了,可惜容不下身子,进不了,还说见到一死人尸骨,总之“九老洞”给当时的我留下十分神秘的印象。
出得“九老洞”,我们又到清音阁。路上只见一只、两只、三只、四只、十多只、几十只猴子一下子便围住我们,并拦住去路要食物。仔细一看,那棵棵树上还挂着各种衣物包包,还有照相机等,显然是猴群抢游人之物。可惜竹杆早已丢失,大家只好向猴群投降。我们将不多的饼干等食物散尽,举着双手让猴子摸全身后放行。好不容易我们才通过这可怕的猴区,下得山来已是天黑。孰知火车站的同学领我们翻墙爬上运木材的列车,躺在原木上望着满天星空等待火车的启动。火车到马村站时,同学们便飞下车回家了,我也很快在成都东站跳下火车回家。这一趟3天3夜的行程,算是不花分文安全归来,心满意足。
进得峨眉山,认识了很多事与物。母亲见我归来,“这尿屙了3天3夜,峨眉山好不好耍?”“好耍,就是脚好痛,腰好酸。”我回答着母亲的责问。是的,峨眉山的大、寺庙的多、石板路的长、农家青瓦的旧房、森林、嫩竹、日出、九老洞、清音阁、牛心石、猴群、金顶,还有火车似长龙一样运送木材并送我回家……这世界是美的。这便是我第一次走进峨眉山的印象,至今难忘。
二、1999年车游峨眉山掠影
1999年2月18日,我又有机会去峨眉山。此时的我已从各方信息中得知,峨眉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国家顶级旅游景区,距成都仅120公里。峨眉山因山势逶迤,“如螓首峨眉,细而长,美而艳”而得名。景区总面积达540多平方公里,核心景区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拨3079.3米。峨眉山经历了国际通用的13个地质时期中的10个时期。由于地质史上的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以及青藏高原地壳的抬升,给峨眉山留下许多完整的地质层序,许多地质剖面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全山森林覆盖率达87%,生长着3200多种植物,2300多种动物。峨眉山被称作天然地质博物馆、天然植物园、动物之国,还是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普贤菩萨的道场,先后建有上百座寺庙,僧众上万。省(市)、国家级重点文物寺庙有报国寺、伏虎寺、万年寺、仙峰寺、清音阁、洪椿坪、洗象池等。
第二次进峨眉山,是我们一行媒体人士应邀去采风,去拍照,去写文章。从成都到峨眉山,我们仅用1个多小时便到报国寺进山大门。60元门票进山门,自动化的安检灯一闪,汽车上人数一点,便放行。当然,我们一行是不会花钱进的。汽车直奔金顶脚下换缆车,很快便游完,我们因忙于事务便很快打道回府。来回仅一天时间,行也匆匆,观也匆匆,去也匆匆。我感觉峨眉山路虽平整了,缆车到金顶了,智能化门卫服务正规了,但总的印象还是少了些昔日的野趣。宽阔而硬化的水泥路面,现代化的缆车,金顶金光闪闪,道上的“情侣锁链”,我们一行记者几乎都称赞,有图文见各自媒体。而我回到成都忙于事务,竟一点文字没留下,至今欠着一篇旅游峨眉山的小稿。几次忙中闲下来想写游记,但不知怎么的,我依旧怀念初进峨眉山的感受。也许第二次车游峨眉山时间太短暂、太浮光掠影我的采访太不深入,我没有沾太多地气,或许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太方便太舒适,我实在写不出感受来。我这曾担任过成都市电台旅游节目的主编、《成都大词典》旅游篇主编、《四川百科全书》旅游篇主编,是否欠着家乡第一名山的记录?
三、2010年三进峨眉山闲游
2010年的6月26日,我又有机会进峨眉山了,这是我供职的单位——成都市广播电视局组织的退休干部疗养活动,时间长达5天。此时的我已是踏遍不少名山大川的“闲人”,阅历可谓丰富,精力还可谓旺盛。这次能有机会与本单位离退休人员一起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我便静下心来入住峨眉山,感受峨眉山,也想写篇游记,留住今生游峨眉山的记忆,还在岗时欠下的采写宣传峨眉山的文债和情债。
这天上午9时,单位包租的旅游车从成都双林路99号成都人民广播电台门前准时出发,不到11时,车便在峨眉山腰的五显岗旅游服务中心停下来,当地的小车又将我们转送到杪椤保护区的中峰寺旁的一所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中医研究所招待地住了下来。吃住干净卫生且价廉实慧,每天每人80元,平民百姓均可自行到此享受舒适环境。我们住下来几日里,全是闲玩。几天的闲散中我看到、了解到,我等这住地位居峨眉山的中峰处,周围环境是古木参天,松柏森森,藤蔓遍野,寺庙、农家乐众多。大家每天早餐后,一道转山,10分钟便可到中峰寺,20分钟可到圣水阁寺,再远走便是崎岖不平羊肠石板路道。这一带的自然野趣,一下子把我带到第一次进山的感受,峨眉山野趣之美油然而生。我太爱大自然,太爱原始的生态。这里保护得那么完整,让我对峨眉山旅游管理部门十分敬重。老实说,我第二次进山多见现代化服务设施后认为,山被打造得不见自然环境,多是硬化的道路、整洁的宾馆、长长的缆车,还怀疑起现代化不如原始原貌舒适。而这次住下来几天的游历,又找回了峨眉山原始的野趣与自然,当然也认同了现代化旅游设施会方便更多游客,是时代的进步、社会的进步,也是峨眉山的进步。
7月31日,是我们这次疗养的最后一天。我们10多位“老记者”决心要步行1小时至纯阳殿看看。大家早餐后便散步而行,往崎岖的山道中前行。只见脚下石板中间踩得发亮,周围长满青苔小草,两旁树枝挡道,晨光透来,鸟声鸣鸣,细风习习。我们一群“老记”们气喘息息,笑声说声混杂,偶有人大声吼叫,回声又起,那真是开心的游山。有的同仁也为前几天只晓得打麻将、喝小酒,浪费时光而后悔。我与张台长(家禄)边走边议边取笑我们自己:既爱麻将又爱江山,看见好景便停足取景留照,很是愉悦。走约半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中峰寺上的山道宽阔处,只见房屋一排,“啊哈,小吃摊点到了。”这是两家山民经营的,能容纳四五十人的路边小食店,“红糖冰粉,2元一碗。”这是我小时候极喜欢的东西,肯定得吃它一碗。于是我“大方”一盘,凡是要的由我付款,连同道相遇的成都市文化局的几位老同志,我一起招待货真价实的峨眉山水制成的冰粉,然而仅有10多人吃这冷东西,不足40元办了一盘招待,又甜又透心,大家满意极了,我自然是心生欢喜。
纯阳殿保护得很好,与我第一次看到时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大殿外平了一亩大坝子出来,供游人观景,给人的印象空旷了许多。双人围合的两棵古树依旧在,介绍其由来更为详尽。是的,该殿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代、民国、近年多有扩修,现已是著名景点之一。回归时大家又经圣水寺,一个个吸口圣水了愿。那圣水实为泉流,甘甜是自然的。我对圣水阁由来兴趣较浓,原以为某圣人来过,在门外的简介中才了解到:圣水阁由来是有些来头的。早在春秋时鲁国人陆通不满当朝统治,携妻带子到此隐居。世人传他是“狂人”,因他著有名篇《风兮》:“风兮风兮,何惫之衷?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迫。而已!而已!今之从政者殆而!”其大意是风啊,风啊!这世上的德行怎么这样衰退了?过去的已不能挽回了,未来也不可能补救了。算了吧,算了吧!现在那些当政的人已经非常危险了!据传,孔子读后想见他,一次从车上主动下来与他交流,他却快步躲开不见。这件事在《庄子·世间》中有详记。陆通比孔圣人还圣人,故此地名称“圣水阁”“圣水寺”。宋代文豪黄庭坚到此地时,见圣水阁中有一顽石独居阁中,便命名为“歌风台”。明代诗人周光镐在石上还题写“歌风台”几个字。明万历年间兵部左给事张应登于石上也题写“有风西来”。目前,圣水阁石已成为峨眉山著名景点之一。
在峨眉山疗养5日,因大多年事已高,因体力而不可能重上金顶。老来是有心无力,只好闲游5日。回到蓉城,闲得无聊,常忆今生作记者,写遍名山大川之悦事、趣事,翻开今生参与或主编过的旅游书籍,如《成都大词典》《四川百科全书》《中国旅游景区景点大辞典》《巴蜀留韵》《川西风情》等都留下笔者之名,于是对我深爱的天下第一名山留下以上文字,了却几十年之心事。
家乡四川的峨眉山,我爱你到人老眼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