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热·亚马多 (Jorge Amado,1912——2001),巴西著名小说家。发表过二十多部长篇小说,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西、俄、德等文字,在世界广为流传。
亚马多出生在巴西巴伊亚州的伊列乌斯市,幼年时期曾在可可种植园中生活过,对巴西可可种植园的兴起,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种植园中黑人和混血种工人的生活有较深的感性认识。
一九二四年,巴西共产党领导的圣保罗起义遭到镇压,起义部队不得不作战略转移。队伍经过亚马多的家乡,对这位只有十三岁的少年以后的生活道路起了决定性的影响。他开始思考着可可园中存在着的压迫和被压迫、穷与富以及爱与憎等种种现象。一九三○年,他只身来到首都里约热内卢,在那里接触到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又参加了共产党所领导的群众组织——民族解放同盟,开始了他的政治活动。
亚马多于一九三一年开始发表作品。由于参加进步的政治活动,他感到需要用文学去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他的创作生涯随着他的政治活动起着变化,概括起来,可分为三个阶段
自一九三三至一九三七年,巴西经历了动荡的年代。在此期间,组织了反帝反封建的群众组织—民族解放同盟。不久举行起义,成立了短暂的地方人民政权。起义被镇压之后,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亚马多经历了革命的风风雨雨,思想上比较成熟,在此期间,他几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说,力图真实地反映巴西社会的几个侧面,其中有反映巴伊亚州南部种植园工人生活的《可可(193),反映城市贫民生活的(汗珠)(194),以贫民窟中黑种人悲惨生活为题材的《儒比亚巴》1935),写渔民生活的《死海》(1936)以及描写巴伊亚流浪儿童的《沙滩上的船长们》(1937)。作者本人认为这几本小说只不过是初学时的习作,其中只有《可可》本尚可算比较成功的作品
第二阶段开始于一九三七年。这一年独裁者伐加斯发动政变,建立法西斯政权,镇压一切进步势力。亚马多的著作被列为禁书大量焚毁。亚马多几次被投入监狱之后,不得不于一九三八年流亡国外。在流亡国外期间是亚马多文学创作的最旺盛时期。一九四二年在阿根廷写完了传奇性作品《希望的骑士》。主人公是巴西共产党的总书记路易斯·卡洛斯·普列斯特斯。书中描述了他发动起义和建立组织的经过故事情节发展到一九四二年,当时普列斯特斯尚在狱中。亚马多说过:“我对我曾写过《希望的骑土》一书感到骄傲…这本书也表明了我对普列斯特斯的尊重与敬仰。”
翌年,《无边的土地》的出版轰动了拉丁美洲文坛。这部带有史诗风格的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巴西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可可地带大庄园主的兴起,政府、法院的阶级性,城镇的出现,自由职业者的应运而生,外国势力的侵入以及黑人、混血种工人的非人生活等等被作者括在作品中。通过两家地主互相暗算抢夺林地的情节,把残暴成性的地主、为虎作伥的政客伪善的神父、寄人篱下的律师和记者、唯利是图的外国商人,以及杀人卖命的流氓无产者描绘得淋漓尽致。用不长的篇幅勾画了这么多的人物正说明亚马多的创作技巧的成熟。
一九四四年出版的《黄金果的土地》又名《圣·乔治·多斯伊地奥斯》更使亚马多名声大振。在这部小说中,作者的笔锋从地主阶级转向以外国为靠山的资本家,把他们操纵市场、巧取豪夺、最后成为庄园主人的经过揭露无遗映了巴西从封建庄园制度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典型特征。
一九四六年问世的《饥饿的道路》又名《红色的种植地》反映了塞阿拉州的资本家侵吞庄园主的可可园的同时,把大批贫困农民赶出庄园,迫使他们扶老携幼向南方迁移逃荒的惨景。这部作品与前两部一起构成一套完整的史诗反映了巴西历史的三个阶段:封建时期、帝国主义势力侵入时期与人民觉醒时期。因此被称为三部曲
一九四八至一九五二年,亚马多流亡在法国和捷克。一九五一年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成员,同年获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亚马多曾于一九五二年和一九五七年两次访问我国,对新中国的成就给子高度的赞扬
一九五六年,亚马多参加了苏共二十天,之后他对国际共运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许多思考。政治上的苦闷和彷徨影响到文学创作。于是他的创作生涯便进入了第三阶段
亚马多回到巴西之后所发表的主要作品有《加布里埃拉》(1958)、《堂娜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1966)、《特雷莎巴蒂斯塔》(1973)和《乡姑蒂埃塔(19m)。这些作品从题材到内容比以前都有了变化。作家虽然对受压迫受凌辱的人们寄予同情,但主人公再不是那些农民和工人,而是妓女和流浪汉等城市中下层社会的人物。
亚马多是一位地区性作家,他的小说大多以自己的家乡巴伊亚州为背景他也被称为“平民作家”,因为他的笔下大多是社会底层的人物,同时他也是位具有国际影响的作家。
亚马多既继承了巴西文学的通俗性,又打破了把巴西农村写成田园诗的传统。在外来影响方面,对亚马多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高尔基,其次是狄更斯。他的创作受塞万提斯小说风俗画手法的某些影响也较明显。所以说,亚马多是位兼收并蓄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