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奥尔格·维尔特( Georg Weerth,1822-1855),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德国的无产阶级诗人和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亲密战友。
维尔特出生于德特莫尔城的一个教士家庭,因家境贫寒,未能读完中学。十四岁起,他就进入商行当学徒、会计
年轻的维尔特很早就显露出对文学的兴趣,十七岁开始写诗,与当时已颇有名气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诗人弗莱里格拉特来往密切。
一八四二年后,他在波恩一家纺织厂的商务处工作,同时在波恩大学旁听文学、人类学和历史,并开始在自由主义的《科仑日报》上发表诗歌和随笔。
一八四三年底,他迁居英国任德国一家纺织厂的商务代理人。当时的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比较发达,工人运动正在高涨,几十万工人参加了声势浩大的争取宪章的斗争。维尔特侨居英国期间,与英国工人广泛接触,亲自观察了解英国无产者的生活和风尚研究英国的社会主义、宪章派的刊物这对诗人革命世界观的形成有很大帮助。
但是这一时期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他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深厚友谊。维尔特十分敬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影响下,对社会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钻研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研究费尔巴哈的著作,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当时马克思、恩格斯正在组织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维尔特积极参加工作,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一八四七年加入了共产主义者同盟。他在一封信中公开表明了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念:“我属于人们那样疯狂咒骂的破衣烂衫的共产主义者’共产主义者唯一的罪名就是他们为了穷人和被压迫者进行战斗,而且是你死我活的战斗
一八四三—八四七年间,维尔特写了许多精辟地描述英国生活的论文和随笔,用大量的事实揭露了英国工人阶级的痛苦生活,也记述了他们争取改善生活条件的英勇斗争。在维尔特的笔下,工人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且具有乐观精神和高尚情操。《英国工人的花会》一文描写英国每年举行三次的花卉展览,工人们虽然满身泥污,衣衫槛楼,但是内心深处充满对大自然和艺术的热爱,代表着光明的未来。
维尔特最突出的成就是形式完美、自然健康、充满激情的诗歌。诗篇(大自然》《工业》,反映出诗人确立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他认识到,工业的出现虽然给人类带来了祸害,但是只有劳动和工业发展才能使工人阶级得到解放因为“谁会锻造剑和锁链,他才能用剑从锁链中拯救自己”。《饥饿之歌》用幽默开朗的笔调,对残酷压榨人民的统治者提出了严重警告。著名组诗《兰开夏之歌》(1845)反映了兰开夏地区的工人生活和他们反抗资本家的斗争。其中《哈斯威尔的一百人》叙述了因矿井失事而惨死的矿工命运;《铸炮者》塑造了一个逐渐觉悟的工人形象,预言革命风暴即将来临;《他们坐在长凳上》描写英国工人阶级对西里西亚织工起义的支持,表现了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团结。
《玛丽》通过一个普通爱尔兰少女支持独立运动的活动,反映出诗人对爱尔人民的同情和支持。总之,维尔特的全部诗篇都倾注着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但是他不像“真正的社会主义者”那样感伤,他的诗不是呻吟、悲叹,而是燃烧着对统治者的愤怒,呼唤无产者起来斗争。因此恩格斯称他为“第一个和最重要的德国无产阶级诗人。的确,他的社会主义的和政治的诗作在独创性,伯皮方面尤其在火一般的热情方面都大大超过弗莱里格拉特的诗作。他常常利用海涅的形式,但仅仅是为了以完全独创的,别具只眼的内容来充实这个形八四八年的欧洲革命形势给诗人以极大鼓舞,他亲自参加巴黎的集会和示威游行,并写了一首《春之歌》,以寓意的形式描绘出象征革命的春天来临时万物欢腾的图景。同年六月,马克思、恩格斯创办《新莱茵报》,维尔特担任小品文专栏的主编。在这段时期内,他以犀利的文笔写下大量尖刻辛辣而又切中要害的小品、散文及诗歌。他的小品文密切配合当时的斗争,几乎每一篇重要的小品都和同一天报上马恩写的政论相呼应。他以卓越的讽刺笔调刻画了德国、比利时的资产阶级小市民的卑鄙怯懦、妄自尊大和忠君顺从,揭露英国资产阶级的伪善和假仁假义批判普鲁士和全德国民议会的优柔寡断和畏首畏尾的立场;同时,以最大的热情歌颂民主派和共产主义者。《比利时的悲喜剧》、《怨天尤人者的日记》、《不被承认的天才)等就是其中的优秀篇章。恩格斯对维尔特的才能给以高度评价,他说:“我不相信在别的报纸上什么时候有过这样有趣而锋利的小品文。”
除了散文、小品之外,维尔特在一八四八—八四九年间还写了一部未完成的出色讽刺小说《著名骑士施纳普汉斯基的生平功绩》。施纳普汉斯基这个名字是从海涅的作品《阿塔特洛尔》中借用来的,是一切流氓和恶棍的通称。小说的讽刺矛头指向当时法兰克福市议会右翼议员、普鲁士容克地主费里克斯利希诺夫斯基;在形式上,它接近于古典派的讽刺作品。维尔特把主人公比作堂吉诃德,尽情嘲笑了利希诺夫斯基的军事“功绩”,通过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愤怒地抨击了整个普鲁士容克地主阶级。他以杰出的艺术才能把人物描绘得维妙维肖,以致利希诺夫斯基因为参与镇压农民起义被杀死后,反动当局竟控告维尔特犯了教唆杀人罪,并缺席判处他三个月徒刑。发表在《新莱茵报》上的四篇《德国商业生活幽默速写》,是另一部未完成的讽刺小说。小说通过大商人普莱斯这个彻头彻尾资产阶级化了的典型形象揭露了德国大资产阶级反对革命,和反动势力妥协的阶级本质。
一八四八年—一八四九年革命失败后,《新莱茵报》被查封维尔特在参加巴黎六月起义后回国途中被捕,直到一八五○年五月才服完因“施纳普汉斯基-利希诺夫斯基”案件而判处的三个月徒期。这时革命处于低潮,维尔特只好继续从事商务活动。他往返于南美和英、法、德国之间,一八五五年不幸染上黄热病同年十一月,病逝于哈瓦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