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尔·瓦雷里( Paul valery,,l87l-1945),又译梵乐希,著名的法国诗人、文艺评论家、批评家,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诞生在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港城赛特。父亲是海关官员,科西嘉岛一个海员之家的后裔。母亲出身于意大利贵族世家。他在故乡小城度过童年九岁随父母移居蒙彼利埃市。中学时代他就有着广泛的兴趣,梦想航海,也喜爱文学和绘画。他博览群书,从戈蒂叶、波特莱尔的诗歌到《建筑辞典》,都爱不释卷。十六岁那年,他已经写出两个短小的剧作。但是阴错阳差,中学毕业后他却进了蒙彼利埃大学法学院。大学时代,他的文学才能,特别是诗歌天赋,更突出地显露出来。仅一八八八和一八八九两年,他的诗作就有百首以上。他喜爱象征派诗歌。他把兰波的长诗《醉舟》抄下来反复吟诵。他曾请求马拉美指点,马拉美回信道:“唯有孤独能够给你以指点。”青年瓦雷里就是在这些影响下从事初期诗歌创作的。他的诗才很快就引起人们的注意,一八九一年《辩论报》的一篇文章断然地预言:“他的名字将在人们的口头传颂。”可是一八九二年,就在他结束法学院的学业、获得法学士学位的前后,他却受到一次精神危机的袭击,一种柏拉图式的清心寡欲的情绪控制了他。这年九月他同家人前往热那亚度假,十月的一个暴风雨還狂的“可怕的夜晚”,他决定放弃诗歌和爱情,而献身于“纯粹的和无私的知识”。从此,他沉湎于形而上的冥思和抽象的推理。一八九四年他在蒙彼利埃写了著名的散文作品《与台斯特先生夜叙》。这部作品与他后来写成的以台斯特先生为主人公的几篇散文作品汇成一册于一九二七年出版,题名为《台斯特先生》。全书勾画了台斯特先生这个奇特人物的精神肖像,这人物被取消了一切可视成分:姿态、表情乃至声调;他不理会外在的原因,缺乏敏感性,没有记忆和想象,也没有贪欲和内心的阴暗;他仅仅依靠逻辑使精神进行纯粹的机械性运动。瓦雷里的这种智力幻想,吸引过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超现实主义者勃勒东和极端个人主义者纪德。
八九四年,瓦雷里定居巴黎。从一八九五年开始,他在国防部当了五年文稿起草人。这期间他的主要作品是一八九四年写的论文《达·芬奇方法引论》,在这篇论文里,年仅二十三岁的瓦雷里着力探讨了人的精神活动他还于一八九七年写了《德国的征服》、《军事艺术》,于一八九八年写了《语义学分析》等不同领域的论文。一九○○年他同画家莫里索的妹妹结婚,婚后不久就进入哈瓦斯通讯社,为该社实权人物勒贝当私人秘书。
一九一二年,在好友纪德和出版家加里玛再三催促下,瓦雷里答应把青年时代的诗稿结集出版。这本诗集迟至一九二○年才问世,题为《旧诗谱》共收二十一首诗篇。诗人用富有音乐性的和谐诗句和象征的意象描写人体的姿态,抒发梦境和默想,喜欢运用类推、引申、省略和暗示的手法。象征主义诗人的影响,特别是马拉美的影响,昭然可见。特别值得提到的是,一九年,当瓦雷里答应出这诗集的时候,便着手写一首作为结束语的诗,他原想只写三、四十行,谁知他诗兴一发而不可遏止,到一九一七年完稿时,竟写成为五百余行的长诗,题为《年轻的命运女神》。瓦雷里后来解说道“这首诗是一个矛盾的产儿。它是一场梦幻,因而有一场梦幻的一切中断恢复和意外。不过这场梦幻的人物—一同时也是客体—是自觉的意识就像一个人半夜醒来,整个一生都活跃在他眼前,同他谈论着自己……”实际上,全诗只是对一连串的心理活动交替的描写,是对一个意识在一夜之间的变化的描写。西方评论界认为可贵的正是对这些微妙而不可捉摸的心理过渡”的描写,因为精神生活就是由这种“过渡”构成的。《年轻的命运女神》于一九一七年发表获得巨大的成功,甚至被誉为法国诗歌中最优秀的诗篇之一。但它的晦涩难懂也是不难想见的。
一九一七年以后的数年间,瓦雷里又陆续写出一批诗作,一九二O年发表的《海滨墓园》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一首。正如诗人自己所说,这是一段“自我的独白。”在这段独白中,诗人倾注了他平生最普通、最持久的思想和感情,同时联系了少年时代的活动和家乡墓园所在的地中海海边的风光,在意象和思路上作了种种对比和呼应,谱写成一支情景交融的抒情曲。全诗共二十四节,每节六行,每行十音节。诗的前四节是对“公正的‘中和“永远在重新开始”的大海的礼赞。接下来的四节是由大自然的永恒而联想到人生的短促。再下面九节写万物都为重生而死亡:“红红的泥土吸进了白白的同类,生命的才华转进了花卉去舒放!”最后四节是新生之歌:“风起了”,“新鲜气息”吹来,“起来!投人不断的未来!”瓦雷里在诗的前面引用了古希腊诗人品达的一句隽语:“不,亲爱的灵魂,别期望什么无限的生命,而相反,要穷尽你从现实里所能完成的一切。”点明了这首诗的主题。从自然的不朽和人生的变易的对比,得出肯定现时、面向未来的结论,这立意是积极的,这观点是辩证的。《海滨墓园》是瓦雷里最含有自传性、最富有哲理性、也最充满抒情性的一首诗作。它已被译成世界各种主要语言,为广大诗歌爱好者所熟知。
一九二一年三月《知识》杂志举办了一次选举活动,瓦雷里以最多的票数当选为当代最大诗人。一九二二年,他把几年来的诗作汇成《幻美集》出版。包括《海滨墓园》在内,《幻美集》共收诗二十一首,大部分是诗人陈述自己的形而上的看法和诗歌观念,例如《风灵》以凯尔特和日尔曼神话中的空气精比喻诗人飘忽无定的灵感,说明灵感在诗歌创作中的神奇作用;《石榴》以石榴象征智能,表现智能通过刻苦劳动而获至心得的力量;《棕榈树》歌颂事物耐心而默默的成熟的过程;《曙光》描绘意识的逐渐觉醒。较之《旧诗谱》,晚作的《幻美集》无疑更能代表瓦雷里诗歌的独特风格《海滨墓园》是瓦雷里诗歌创作的顶点,也可以说是它的终点。因为荣誉从四面八方涌来,杜会活动也随之增加,他的诗歌创作也就基本停止了。
一八二三年他获画家奖和骑士级勋章;一九二四年任笔任主席;一九二五年当选法兰西学士院院士;一九三七年法兰西公学专门开诗学课请他任教授九三八年被授予国家四级荣誉勋章。这期间,他应邀到许多国家讲课,从罗马到华沙,从希腊到斯堪第纳维亚;他会见各国名人,从伊丽莎白女王到墨索里尼,从茨威格到泰戈尔;他应约写哲学、政治、经济、神学等各方面的文章,从一九二四年到一九四四年先后出版《杂文集》五卷。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瓦雷里大部分时间仍居住在沦陷了的巴黎。他没有向敌人表现出奴颜媚骨。一九四二年德寇破坏巴黎古代建筑区,他是联名提出抗议的一百个知识分子之一。一九四四年八月,他在住宅的阳台上目睹戴高乐将军率领的军队胜利入城。他在《费加罗报》的一篇文章中欣喜地高呼:“自由是一种感觉。现在呼吸到自由的气息了。”一九四五年七月瓦雷里逝世,在戴高乐坚持主张下为他举行了国丧。按传统他可安葬在伟人祠。但人们尊重他生前的意愿,把他安葬在家乡赛特那面向地中海的海滨墓园,墓碑的铭文就是《海滨基园》一诗的第一节的最后两行诗句:
多好的酬劳啊,经过了一番深思
终得以放眼远眺神明的宁静
不管瓦雷里有过多少荣誉的衔头,他首先是一个不平凡的诗人。他的诗歌偏重形而上的思考,充满自我陶醉和深奥的玄想。他讲究诗歌形式;他的诗的艺术形式都是严格古典式的。他尤其擅长短小精悍的十四行诗。他的诗艺有值得借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