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勒·瓦莱斯( Jules valla)是巴黎公社委员、法国优秀的革命作家和新闻记者。他出身于一个家境贫寒的普通中学教师家庭,在年轻时代就显示了对资本主义制度倔强的反抗性格。一八四八年,年仅十六岁的瓦莱斯就已是南特市中学生示威游行队伍中的一名狂热的积极分子,怕事的父亲把他送到巴黎。当时,巴黎工人阶级六月起义刚刚被资产阶级共和派政府残酷镇压下去,瓦莱斯目睹了起义者被押送流放的惨痛场面,很受震动。他开始阅读蒲鲁东派报纸,经常参加左翼共和党人的秘密会议。一八五二年十月二日,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建立了代表金融贵族和工商巨头的反动军事独裁政权—第二帝国。瓦莱斯在后来的作品里曾写到,六月起义的失败和十二月政变对于他们这些“年轻的理想主义者”犹如“当头一棒”,从反面给他以深刻的教训。他当时正在准备参加师范学校考试,因参与了一次反对拿破仑第三的密谋,被捕入狱。
出狱后,父亲拒绝继续向他提供经济来源,瓦莱斯开始了动荡不安、饥寒交迫的艰难生活。他最初给报社写交易所专栏,当过学监和区政府职员,都因“不守纪律”和“散布颠覆性言论”而被辞退。但瓦莱斯没有向这种穷苦无告的困境屈服,他决心用自己的笔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被压迫者战斗。八五七年以后,他向几家不受反动政府左右的报纸投稿,写出大量政论文杂文,大胆抨击第二帝国的反动政策及其决策人,很快以独立公正的政治见解、不畏强暴的战斗风格和辛辣无情的讽刺才能而在新闻界著称。他还写文学评论,阶级观点鲜明。由于有的报刊慑于官方新闻检查的压力,拒绝采纳他的稿件,他于一八六七年创办了一份周刊《大街报》,然而,在半年后被政府查封
在六十年代以后的工人运动新高潮中,瓦莱斯在报刊上连载数篇文学作品,由后人汇编为短篇小说集《不驯的人们》。瓦莱斯注目于社会的最底层从失意潦倒的文人到流落街头的乞丐都是他笔下的主人公。但作者绝不是个无动于衷的纪录者或悲天悯人的同情者,而是把自己的愤怒与激情凝聚在字里行间,以控诉者的身份为社会上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们大声疾呼。同时,瓦莱斯还热情投身于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成为其中一名组织者,在劳动人民中颇有声望。一八七O年,普法战争爆发。九月四日的巴黎革命推翻了第二帝国,瓦莱斯在巴黎被围期间担任了二十区中央委员会代表和国民自卫军营长。次年二月,他创办了工人阶级自己的报纸《人民呼声》,创刊号销售十万余份,在巴黎工人群众中影响重大。巴黎公社诞生后,他当选为公社委员,积极为公社而战。
公社失败后,瓦莱斯流亡国外,继续在国内的共和派报纸上发表文章,特别是连载小说,大部分作品是描写或追忆从六月起义到巴黎公社这一时期内,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或个人经历,其中有剧本《巴黎公社》、小说《穷人的候选人》、《一个穷学生的回忆》、《工装》、《巴黎图景》等。瓦莱斯最优秀的作品是他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雅克万特拉》三部曲(1879)。主人公万特拉的经历与瓦莱斯本人大致相同。前两部《孩子》和《高中毕业生》描写了万特拉的童年和青年时代,反映了这个反抗者成长的过程。最重要的是第三部《起义者》,在这里,万特拉已经以一个勇猛顽强的革命者的形象出现,作品记述了从第二帝国末期到巴黎公社失败期间万特拉的斗争、生活,围绕万特拉的个人经历,展示了如火如茶的工人运动的画面。作者在叙述历史的同时,尽情地抒发自己的爱憎之情。在他的笔下,没有不痛不痒的轻描淡写,在控诉社会的黑暗时,他义愤填膺;在讽刺临时政府的卖国行径时,他毫不留情;在歌颂公社社员的英雄壮举时,他热情洋溢,因此,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部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巴黎公社诞生前后工人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事实,特别详尽地描述了著名的“五月流血周”,公社社员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直到最后一刻的壮烈场面历历在目。《起义者)堪称巴黎公社革命斗争的一部宝贵文献
瓦莱斯于一八八○年大回国后,继续从事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一八八三年,《人民呼声》复刊,他与工人运动活动家鲍狄埃、瓦扬、盖德等人合作,为法国工人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瓦莱斯是一位英勇坚强的革命家,但他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者。在公社期间,在是否应严惩反革命的问题上,他和公社委员会中蒲鲁东少数派起,采取错误立场,反对成立治安委员会。但是,瓦莱斯仍不失为工人阶级的真正战友,劳动人民对他怀有崇高的敬意。在他逝世后,十余万劳动群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