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薛军,芜湖县南湖学校教师。
寻找秋风
每到立秋时节,天气从燠热变的舒爽起来,整个人也精神了很多。这时候,我习惯去乡野寻找,寻找一位叫秋风的旧友。
一到村头,我知道秋风已经早早到来,虽无声无形。极目四望,整个村子都忙活起来了,为他们自己而忙,也因为秋风而忙,当然无关乎我的到来。
我是不速之客,于村民毫无利弊可言,而秋风,是整个村子期盼已久的贵客。
儿子问我,“旧友在哪里”。
我说,你看,那金灿灿的稻谷,绿油油的丝瓜,还有那正在荡秋千的扁豆,它们都是秋风。
你闻,荷香袅袅、米香沁脾---
儿子似懂非懂。
我知道秋风不仅如此,它心怀宽广,从目之所及以外,就开始和农人们同气、共鸣,它有大手笔,准备了几个季节,就着这方山水,所到之处,勾皴染点,七彩搭配,一副秋景丰收图,跃然地上,了然我心。乡村美,美在五谷丰登,更美在劳动光荣。
不知何时,秋风捎来了村东头的老牯牛,这老牯牛拉了满车的谷物,也拉着满满的岁月,气喘吁吁却步伐稳健。或许,颗粒归仓的冬天,才是它一年最美的好梦,追梦的老牯牛,在秋风里格外卖力。老牯牛在这条崎岖的山路上,不知走了多少个来回,然而每一个来回,都和牵牛人一般,怀揣着丰收的期待和喜悦。
从小就喜欢吃大伯煮的稀饭,尤其是新米收上来,一定是要喝一大碗新米粥,那种只有米和水的混合物,原汁原味的纯粹,从舌尖蔓延周身,直抵心头。我知道,这是泥土在以另一种方式滋养我们,就像母乳一般,安全而又营养。大伯教我们,“人站在泥土之上,吃的是土生土长的粮食,不能忘本,一定要记得属于大地的节日,属于农民的节日”。那是一种被叫做“吃新”的旧俗。习俗虽老,丰收却不俗不老,所以“吃新”,这个浸润了馥郁米香的日子,这个大伯叫我们牢记的日子,还会和秋风一般,不老不灭。
红日西沉,暮色四合,这时候炊烟开始在村子里游荡起来。它们走家串户,从庭院到田野,到处是它们的身影,到处是它们迷醉的芬芳。炊烟是山村的精灵,时散时聚,时隐时现,当然它们交流的话题,无非是柴米油盐的家常故事,家常故事最动听,最养人的精神。秋风里,炊烟袅袅娜娜,时而如少女,水蛇腰,眉清目秀;时而似壮汉,啤酒肚,五大三粗。炊烟在秋风里,怀揣着沉甸甸的美食,让整个山村都饱满起来。
星星是夜的眼,夜有了星星,才能找到回家的路。羊肠小道的乡村,在茂林修竹的掩映下,格外清幽,格外谧静。这时候,秋风最易发现,风大的地方,往往也是路之所在。秋风忽起忽落,星星跟着忽明忽暗,乡村也就似眠似醒了。秋风、星辰,共同帮佑着还在劳作的村民,找到回家的路。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我找到了秋风,在田间地头的五谷上、在老牯牛的哞哞声中,也在婀娜多姿的袅袅炊烟里。
跟着秋风,我找到了回家的路,也做起了往日的旧梦。梦中那个天真无邪的男孩,伴着秋风,于金色的夕阳里,捡拾着收割时落下的稻穗,背篓里装满了稻穗,装满了金色的夕阳,也装满了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