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琼森(Ben Jonson,约1572年6月11日-1637年8月6日),英国人文主义戏剧家。
琼生的父亲在玛丽女王时期因破产坐牢,出狱后走投无路,寄居教堂,于琼生出世前一个月病逝。他母亲迫于生计,改嫁给一个泥水匠。琼生在青少年时代就表现出非凡的才智,得到一个名叫威廉,卡姆登的学者的重视,进入他主持的学校受古典教育。毕业后,他做过短期的泥水匠,不久从军,曾在尼德兰同西班牙人作战。琼生身材高大臂力过人;在作战中,他曾腹背受敌而毫无惧色。
一五九二年,琼生回到伦教,为了糊口,当了被人看不起的演员,并开始创作剧本。据记载,一五九八年以前,他与别人合作写了三出悲剧(已失传)。在此期间,他因决斗杀人,被判人狱。出狱后,他把自己单独写成的第一部讽刺喜剧《个性互异)(1598)手稿送给莎士比亚所在的剧团,莎士比亚亲自读了手稿,立即接受了它,由该团于一五九八年在伦敦首次公演取得了巨大成功,为他登上文坛打开了大门。
《个性互异》描写一个名叫洛伦佐的老学究到伦敦暗中了解他儿子的学习情况。通过他的见闻,揭露和讽刺了当时伦敦各种时髦人物的丑态。在序幕里,琼生批评了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英国人民戏剧中缺乏时间和地点的一致,嘲笑了通过“三把锈剑”来描绘红白玫瑰战争的戏剧的假定性。他认为,喜剧不应去表现重大历史事件,而应象在实际生活中一样描写思考着与行动着的人物。琼生还提出了一种特殊的理论,叫作“气质”论。文艺复兴时代有些学者继承了中世纪的一种概念,认为人体内包含着一定的流质或活液,即所谓气质”;这些“气质”的不同结合,仿佛就决定着人的这种或那种不同的心理特征;这些特征不以周围环境为转移,有时表现为热情,有时表现为奇思怪幻。琼生剧本里所有人物性格都是为证实这种理论而刻画的。这种理论和实践同莎土比亚式的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完全对立;这也是当时闻名的“剧坛论战”(1601-160)中,这两位戏剧家争论的焦点之一。据说,琼生在演员和剧作家常去的酒店里,曾同莎士比亚进行过多次激烈的争论。
琼生的戏剧创作主要集中在一六OO年到一六一六年间。他在《人各有癖》(1600)、《伏尔蓬涅》(1606)、《炼金者》(1610)、《巴索洛缪市场》(1614)等讽刺喜剧中,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贪婪和伪善;在悲剧《希杰那斯》(1603)和《克蒂琳》(161)中批判了君主专制主义。
讽刺喜剧《伏尔蓬涅》是琼生的代表作。贪婪的威尼斯商人伏尔蓬涅想出条诡计来增加自己的财富。他假装病重;由于他没有儿女,他的熟人都争先后竭力设法博取他的欢心,希望能继承他的遗产。无赖汉莫斯卡帮伏尔蓬涅出谋划策,到处散布流言,说他的恩主危在且夕。在金钱的诱惑之下,谁也不能站稳脚跟。律师胡尔涂尔知法犯法充当了拉皮条的角色。商人柯文纳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妻子西丽娅献给伏尔蓬涅作姘头。伏尔蓬涅设法骗住所有这些人物,立下遗嘱在他假装死去之后把所有财产送给莫斯卡。但是这时候两个骗子手争吵起来,因为莫斯卡已经弄到财产,再也不愿为伏尔蓬涅效劳了。胡尔涂尔因为他的丰厚的礼物并没有给他带来预期的遗产,感到非常懊恼,向元老院告发伏尔蓬涅的欺骗勾当。最后伏尔蓬涅、莫斯卡和柯文纳等人都受到法律的制裁。这出喜剧以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产阶级贪婪、无耻的本质,无情地批判了客观现实堕落和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在“气质”论的支配下,琼生把剧中人物截然划分为正面的和反面的;这种对人物性格的预先划定往往用不同含义的名字进一步得到强调。《伏尔蓬涅》中的人名,在意大利语中伏尔蓬涅意思是“狐狸”,莫斯卡是“苍蝇”,胡尔涂尔是“兀鹰”,柯文纳是“乌鸦”。这就决定了他笔下的人物性格是单纯和静止的,不像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性格那样多面而又有发展
琼生也有比莎士比亚等同时代作家显得特别出色的方面。他不像莎士比亚那样袭用古人现成的故事情节,而是主张直接描写现实生活。他在《炼金者》中说:“我们的舞台是伦敦我们要使世人知道,没有一个国家的笑料比我们的更好。”他的直接描写伦敦生活的出色的讽刺作品,使他成为最先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戏剧中描写日常生活的现实主义的戏剧家。
文艺复兴时代是充满尖锐而又复杂的矛盾的时代。这种矛盾的复杂性几乎在所有的人文主义作家的作品中都反映了出来,不过在琼生身上和作品中表现得特别突出;他在批判君主专制和资产阶级恶习的同时,又写了一些为宫官廷服务的假面剧,甚至多次写诗颂扬无能、专横的国王詹姆土一世的“业绩”和仁政”。因此在一六一六年,詹姆土一世赐他以桂冠诗人的称号,每年给他八百盎司赏金和一大桶酒。这顶“桂冠”一戴,他的艺术活力也就渐渐衰退了。
虽然在一六二五到一六三三年间他还写了《新旅店》等四个剧本,但都不太成功。除了写一些即兴短诗和散文外,自一六一六年以后他一直埋头于阅读古籍,研究历史和语法。在他的晚年,打击不断袭来:他心爱的藏书全部毁于大火,皇家赏金被废除,一六二八年当上伦敦修史官不久又被解职。一六三七年,他在贫困中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