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是十七世纪朝鲜伟大的爱国者和诗人朴仁老(1561-1642)的一生写照。
朴仁老出生在庆尚道永川。他有两个号,一个叫芦溪,一个叫无何翁。他自幼才质聪颖,十三岁时曾以鸽子为题,作了一首汉诗,轰动了文坛,被当时的人称做神童。
他三十一岁那年,即一五九二年,爆发了壬辰祖国战争。倭寇为了并吞李氏王朝统治的朝鲜,先后两次大举进犯。
腐败的统治者毫不抵抗,竟然放弃京城,仓惶逃命。爱国人民在李舜臣将军的领导下,和中国明朝援军紧密配合,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终于击败了倭寇侵略者,捍卫了祖国的神圣领土。
朴仁老在战争爆发时,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义愤,毅然投笔从戎奔赴前线,在江左节度使成允文的指挥下,英勇地和敌人战斗,建立了许多功勋。
五九八年战争结束后,朴仁老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出发,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强大的国防,祖国的领土和独立就得不到保障,因此参加了武科考试。以后,他官任罗浦万户和统舟师,在保卫祖国的事业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壬辰祖国战争虽然以人民的胜利结束,但是,只顾争权夺利,无视国家存亡的统治阶级,在战后极力排斥武人,尚文鄙武的风气又和战前一样盛行起来
朴仁老放弃自己的政治抱负愤慨地辞官回乡,以此表示他对腐败的朝政和黑暗现实的不满。他回到家乡后,以耕田和作诗度过晚年。
朴仁老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而且是一位卓越的诗人。特别是他的歌词,可以和当时负有盛名的《松江歌辞》相媲美,在朝鲜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主要作品有诗集《芦溪集》,其中收了许多汉诗六十余首时调和著名的歌词《太平词》,《船上叹》、《莎堤曲》、《陋巷词》、《独乐堂》、《岭南歌》、《陶山歌》、《芦溪歌》等。
朴仁老对诗歌有独到的见解,强调诗歌的感化和教育作用。他认为诗是“言意”的,歌是“话的延续”;诗和歌都以启发人的“善心”为宗旨。他所说的“善心”,是指对祖国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他的诗歌的特色是爱国爱民,著名的《太平词》和《船上叹》集中地表现了这一思想。
《太平词》是朴仁老在壬辰祖国战争结束后,为慰劳将士而作。他在歌词的开头,痛切地描写了祖国江山被倭寇蹂躏的凄惨景象。平原上遍地“白骨”,雄都巨邑”变成“豺狐窟”,“烟尘弥漫”,“日月无光”。诗人接着以欢快的心情描绘了倭寇败逃的情景,“贼徒奔溃,不可收拾”。最后,诗人歌唱了经过七年奋战,赢得太平岁月的人民的生活,土兵们“扬弓举矢”,高唱“凯歌”,“争唱欢声”响彻“碧空”。流落在“处处沟壑的老瀛”象“东风新燕”一样回到“旧巢”,到处呈现出一派“太平景象”。
《船上叹》是朴仁老抱病去釜山赴防,在战船上遥望日本的对马岛,忆昔抚今的感慨之作。诗人在歌词里抒发了自己的悲愤情怀。他认为朝鲜文化高度发达,但是,今天却被倭寇欺凌。他表示,自己虽然年迈体弱但仍然心怀为国杀敌的凌云壮志。歌词最后唱出了对和平生活的赞美:“于万斯年止息兵革,耕田凿井唱击壤歌”。
朴仁老的爱国爱民思想在《岭南歌》里,也得到了充分的表露。他在这首歌词里,对壬辰祖国战争结束后,人民的苦难生活,表示深切的同情赞扬了按察使李谨元为改善人民生活所实施的善政。
朴仁老晚年过着清贫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