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升起,春风拂面。小女儿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走在我面前,看她兴高采烈的可爱样子,我感到十分的愉悦与幸福。
然而,这一刻,触碰到流年岁月里的那道划痕,我感受到了心灵深处那一丝丝隐痛。
我出生在贫困县贫困乡里最贫困的家庭。茅草屋里黄土墙上贴着毛主席的画像,一块长方木板下面用蓝砖在两边垒起一个象征性的“几案”,紧挨着一张简陋斑驳的四方桌,东山墙上有一张年前同学送我的姐妹下山挂画,画的下方支着一辆黑色的、车坐上翻烂皮儿卷的,花50元钱买回来的二手自行车。
掀开天蓝色的门帘,只见蓝砖垒起的用不规则木板铺成的两张床,瓜褥子下面篾子编的席子若隐若现。
冬天冷没有多余的棉被,秋天一过,妈妈就把老瓜秧扔到水塘里沤出瓜络,再把丝丝缕缕的瓜络洗涤干净,装在老棉布里做垫絮,当时就算尿床也没事,很容易暖干的,太阳下面晒大师(湿)很正常。
每张床上两条被子,厚薄不匀的棉胎是年纪相仿的姐妹四个为了取暖,睡前醒后被窝里拳击脚踹争出来的。
这么拮据的情况下,我为学费犯愁。
我排行老大,重男轻女的环境里,我也是不受人待见的,尽管我很乖,也依然感觉低人一等。
我怕失去唯一的读书机会,望着空旷的乡村,心头弥漫着清寂的气息,我无暇顾及他人的心情样貌。
低眉苦思自己的担心及顾虑,需要带168元的学杂费报道,168元钱对当时的我们家就是天文数字。
开口要钱的同时必然会先挨一顿斥骂。
老实说,我宁愿挨一顿皮开肉绽的毒打,也不愿意听一句那不堪入耳的骂声,更怕因为没钱读书而辍学。
辍学对我来说,就是每天围着锅台转,整天灰头土脸地烧火,晴天有干柴烧,逢雨天柴火湿,浓烟滚滚厨房呛得睁不开眼,我讨厌烟熏火燎的味道,我讨厌扒拉那枯枝败叶的柴火。
我喜欢书本里油墨纸浆散发出来的那种馨香,我喜欢字里行间点点滴滴的惊喜,我看到白纸黑字留下的痕迹特别充实。
没钱就挨骂。为了钱我就面对着土墙跟蜷缩成一团,闭嘴默默地任由眼泪顺脸而下,咸咸的泪水流入嘴巴,听说吃一滴泪,脸上长一颗疮,我也就是品品味道就吐了。我偷偷摸摸地流泪,不让人看见,免得再受那幸灾乐祸的嘲笑。
踌躇良久,不得已必须开口要钱交学费。家里没钱。爸爸说:“你去借钱!”
我愣怔在原地,心里的胆怯和怨恨交织在一起,不停地默问自己:我去问谁借?
爸爸觉得这个事儿他这么处理显然不妥,就说:“去!拿纸笔给我,我给你姑姑写封信,你去借钱!”
不管怎样,读书是我的事,动作必须麻利一点儿,我不想辍学。
纸和笔拿过来,爸爸匆匆写了几句话,对折两下递给我,我拿着这封丢脸甚至有点儿卑微的借条,慢慢地揣进我那一件四季都可以穿的鹅黄色涤卡褂子兜里,顺手轻轻地拍拍衣襟,让褂子贴紧里面的对襟花棉袄。
推着二八大破自行车,如果不是去十里之外的姑姑家借钱,这自行车我也无福消受。迎着风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借钱交学费。
去姑姑家一路上坡。
走走停停,不住地揣摩,姑姑从来没有给过我笑脸,每年走亲戚我也就是例行公事一样,无论饭菜好坏,我是吃饱就溜。
一路上都在盘算怎么开口,在她家门外犹豫,我不想进屋,感觉借钱挺丢人,如果她不借钱我能掉头走人吗?
心里借钱读书的念头驱使我硬着头皮,用自行车的前轱辘抵开大门,把自行车靠在院里的那颗桐树上。
我战战兢兢地走到她家堂屋外两米处,见到姑姑就结结巴巴开口嘟囔:“姑姑……俺……爸……让、让我来……借、借钱……交、交学费,问、问您有……没有?”这句借钱的话我磕巴了几遍,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恐慌了好一会我才想起递上爸爸写的信。
姑姑和姑父交换一下眼神,俩人进屋商量了一会儿,姑姑拿了168元让我数一数。
我数完正准备往口袋里放,姑姑劈手夺过怒斥到:“装外面,丢了呢?站这等着,我给你缝到棉袄上。”
我傻呆呆地伫在原地,看姑姑拿一根手缝针穿着二尺长的黑色洋线,她解开我褂子的纽扣,检查一下我的棉袄确实没口袋,就回头随便从窗台上捡一片污浊不堪的破布头,把钱包直接缝在我左边棉袄外襟。
姑姑针线活不错,居然没扎到我的肉。
眼睁睁地看着我整齐的棉袄上,缀一个像阉猪工手里拎的工具布袋,很讽刺。那一针一线像毒蛇一样贯穿了我的心脏,默不做声的我四肢冰凉地关上了心门。
离开她们家,我骑自行车的腿像灌了铅一样,虽然是一路慢下坡,可我感觉骑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慢得要摔跤。
路边光秃秃的树枝直伸湛蓝的天空,田野里的麦苗随风微扬,我好想扔下自行车躺麦地里大哭一场,可是我没有,我怕偶然被谁看见,岂不给我的心灵雪上加霜。
任泪痕风干,就这么纠结地直接到学校。
没有交学费的同学寥寥无几,我的班主任看见我:“你来报道就好!如果没有学费我可以给学校反映,需要我的帮助吗?”
人不怕打,不怕骂,就怕推心置腹设身处地为你想。
听老师这么讲。我湿了眼眶说:“我带钱了,您稍等。”
我撩起褂子,拆包着钱的破布袋子,黑色洋线太结实了。老师顺手从他办公桌上拿一把剪刀递给我,我小心翼翼地拆,怕把我仅有的一件棉袄拆烂。
钱交给老师。破布袋子攥在手里,这耻辱的破布不需要留着,这道疤刻在心里随手都能念起,留它何用,迅速一丢。
转眼30年过去了,这鸡毛蒜皮又扒出来,我反思:其实那破布袋子里也藏着爱。
作者简介:
黄文芳,祖籍河南,现居湖北荆门。迅捷机械设备企业高管。
喜欢培根的一句: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来源:《山石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