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辛淑英:追忆家乡的元宵节

时间:2020-10-18 18:26:42    来源:
在外工作多年,时常会想念起家乡来,只想问一句:那里的一切都好吗?这不,春节过罢,又到了元宵节,不知今年的元宵节是否还和以往那样热闹?此时此刻,不觉眼窝湿润,思绪也一下子泼墨式散开……
 
在鲁西,元宵节被称作正月十五,简称十五或灯节。家族中我爷爷是个守旧的人,性子急,十四的下午他就开始忙碌了。把院子打扫干净,往大门上挂红灯笼,把柴灰,纸壳(元宝)一把把散放在各个屋门两旁,分别插上香点燃。烧纸壳(元宝)时一脸的虔诚,口里念叨着,作揖磕头。我远远地望着他做完这些,徐徐地回屋里去,在正堂前的桌子上摆下供品,对着供品上端先祖们的遗像再磕头。
 
第二天是元宵节,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圆月日。一大早,我还在梦中,忽然被一阵噼噼啪啪的鞭花声惊醒——爷爷已站在院子里了,他在一地红纸屑前目光闪烁,神秘地一乐:“嘿,真好啊!”。多少年后我才明白,当时他没发现“哑花”才那么高的兴致。
 
大门外锣鼓喧天,人声鼎沸,是舞龙舞狮踩高跷的队伍来了。爷爷惊呼着让我们都出去看热闹,他的腿不灵便行走,只好留在家里。我飞跑出家门,就见街心聚拥了好多人,我挤进人群,哈!两只大狮子正打斗呢,眼睛一眨一合,身子一跳一扭,尾巴一摇一翘,有力的节奏中,脖子里的铜铃铛也随之哗啦啦响;一只跳上桌子,另一只也踊跃而上,像似打斗红了眼,都企图把对方赶下去,结果被前一只骑在身上,下面的来个金蝉脱壳,抢占了优势,赢得了喝彩。后面的高跷队伍也不示弱,他们穿着花哨的戏服,浓妆艳抹,载歌载舞,扭捏作态中一步三摇,如履平地。所扮的都是戏曲中人物,有黑脸老包,白娘子,法海和尚,渔夫,傻妞,俊哥,媒婆,……因身份的不同,造型各异,生趣活泼,逗乐中阵阵喝彩声不绝于耳……
 
舞狮子,踩高跷属于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节假日或大型的庆典活动,人们会用来助兴。狮子的威猛形象,富有果敢和阳刚之气;踩高跷技艺的表演性强,形式活泼多样,是民间盛行的群体性技艺表演,深受群众所喜爱。有踩高跷的传说:古人为采摘树上的野果当食物,给自己腿上捆绑两根棍子,可见人类文明的智慧,远古时期早盛达了。
 
看罢热闹盛况,要回家吃饺子了。十五多数人家都包韭菜馅饺子。新春伊始,在鲁西的乡下,韭菜是“发”之意,又碧绿鲜嫩,清香扑鼻,预示日子过得节节高,兴旺和美好。谁说不是,十五吃元宵才是正宗习俗?元宵是圆的,甜的,香的,代表一家人的生活团圆合睦,甜蜜幸福。可我小时候还没见过元宵,后来听到电视上的广告语:科迪汤圆,团团圆圆。便知道汤圆就是元宵。再后来,来城里工作,我才吃到一对淮南夫妻做的真正的元宵。用糯米酒调和的五仁陷,融合了米酒的醇美和馅的浓香,含在口里细软滑清爽而不腻,一咬有香甜蜜汁溢出,好吃得不得了。多少年之后,那滋味仍是不容忘怀,现在说起来时不觉味蕾湿润,余味饶舌了。
 
 
 
 
 
 
吃罢饺子,纷纷都涌向街头,整条街上像在办喜事,瑞气祥和,火红而美丽。孩子们衣帽鲜艳,头上戴花,一手摇着滴滴金,一手提着花灯茏,自然会比谁的花灯漂亮,更招人喜见。花灯有宫灯,走马灯,狮子灯,龙凤灯……各型各色的纸灯笼汇聚在一起,我们的一张张笑脸,都映成了红苹果。玩耍得兴致正浓呢,忽然听得:碰——碰、嗖嗖响声中一道道火舌腾飞上天,黑黑的夜空中,朵朵烟花绽放,瞬间绚丽之极。那迸射出的璀璨耀眼的光彩,还来不及容人多想,便消失了。这给人总有昙花一现的惜情。后来才想,人在宇宙间生存,有时机遇也会像烟花一样难以抓住,所以趁着年轻的时候应该积蓄自己的能量,厚积而薄发,人生才会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大概是玩耍累了,那一夜睡得特别香甜。
 
第二天是正月十六,我们鲁西有跑百病的习俗。一大早,男女老幼走出家门,结伴而行,绕村,绕树,绕井,逢桥过桥,见坡过坡。大小年已过,再一游走,心情自然舒畅,有病灾的消病灾,没病的更强身健体。我跟随大姐大哥们跑向野外,空气好凉又清新,在柳树下折些柳枝,柏树下扯些柏枝,回来插在门旁,免灾辟邪,永葆一年的好心情,人也越发美丽可爱。其实,大哥大姐们心里也一定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事,只是我那时蒙昧,还不懂青年男女之间的情事,长到和他们一样大的时候,方才知正月十六野外踏青,那正是一场春天里的约会。“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诗词中的浪漫情怀,在乡下年轻人身上并不多显见,但他们青春融动的心事,一点也不少,只是迫于世俗的观念,不甚张扬罢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元宵节风俗也有了改变,首先是城乡之间没了多大差异,观花灯,放烟花,踩高跷,耍龙灯,舞狮子,扭秧歌等习俗也普遍了。一普遍,感觉上就显得淡了许多,也越发对小时候在家乡过元宵节的热闹场景不容忘怀。
 
在发扬传统文化上,现在整个国民的素质也在提高,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东西不能丢,在我们这一代,在我们的再再下一代,也要发扬广大下去。
 
2018、2、11
 
 
【作者简介】辛淑英,聊城市作协会员。山东阳谷县人,现居山东枣庄。曾做过医生,幼儿教师等职业。本人无高学历,更未受过名师指点,受家庭熏陶,自幼喜欢读书,热爱文学、绘画艺术。写作以散文为主,文字散见于省、地市、报刊、杂志和多个文学网站。来源《山石榴》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