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最热闹的莫过于中山大学发布的那纸有模有样的“任命书”了。
7月19日,中山大学在其学生会官方微信平台发布的《中山大学学生会2018—2019学年度干部任命公告》中,按照三个层级公示了200多个学生干部岗位,而在“秘书机构”和“组成部门”两层级中,还特别标明了职位是“正部长级”还是“副部长级”。
仔细数下来,一个高校的学生会竟然要选出56个正部长、99个副部长!
同时被吐槽的还有该校发布名单之前的会议。会议的报道规格和行文方式也像极了政府形式:听取学生会主席作报告,提出了学生会综改三步走战略,常委会并与会学生集体讨论,团委副书记作总结讲话,然后是“胜利闭幕”。
这次会议和这份名单的流行,几乎是在惊叹和嘲笑中传播向大众的。
人们惊叹的是,学生会在模仿官僚化那一套上浑然天成,一点儿也不走样,严丝合缝地做着小小官僚的模样。
中山大学的“任命公告”毫不意外地迅速发酵,各种自媒体及权威媒体纷纷发表批评言论,显然中山大学是感受到了来自舆论的压力,很快就撤下了任命公告并发表道歉。
然而重点来了,“在公告中,我们错误使用了级别的表述,对此深表歉意。”这句话再次引爆了舆论,中山大学明显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这份“任命公告”仅只是错误表达职级那么简单吗?
中山大学新校区与黄埔军校同在珠江的小谷围岛上。黄埔军校有一副著名的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这样一副对联对黄埔师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它勉励了一批批热血青年,抱着救国的理想,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反帝的行列,不为钱财,不为仕途,英勇杀敌,在拯救多灾多难的国家的斗争中,写下了光辉的诗篇。
两个学校,一墙之隔。穿越时空,让人感慨不已。
话又说回来,现在学生会出现官僚化倾向,根子却在高校本身。人们对于高校的立场,早已从尊重转变为蔑视。
不少高校被贴上了“行政化、官僚化”标签。很多年前,就有人戏言高校道:部级干部一会场,厅级干部一礼堂,处级干部一操场。
学生会不能真正代表学生去争取正当权益,反而沦为高校行政化、官僚化的傀儡,沦为象牙塔里的名利场,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一个行政化、官僚化浓烈的大学,一个象牙塔里的名利场,自然也培育不出独立自主的学生会,培育不出国家的栋梁之才,更培育不出一个时代的大师。
中大学生会为这种批评供应了最鲜活的注脚。
更让人惊叹和悲哀的是,还有些中小学校也是如此。多年前笔者曾在某高校采访过一个学生干部,第一句话就给怼回来了。
我说:“某某同学你好……”。
小姑娘一脸不屑说:“不要叫我同学,请叫我主席……”
回到单位当着玩笑把这个事情一说,发现大多同事都有相似的采访经历。
收集到的几个案例:学校一个团支部书记,本来是个青春洋溢的青年,自从“上任”团支部书记后,连说话、穿着都改了,板鞋换成了皮鞋,T恤变成了白衬衣,牛仔裤变成了黑色西裤,开支部会议坐C位,手指上夹一支烟,开口就是强调几点。
还有一个学生会主席,每逢周四学校大扫除,都会带领一帮人呼啦啦地到处检查指导工作,后面跟着副主席,宣传部长等一干人等,还有工作简报,标题是《XX主席率队检查学校大扫除》,这样的画面配上这样的新闻标题,简直让人忍俊不禁。
当然,以上同事提供的案例可能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但在大学这绝不是个别现象。
学校在常规的教育之外,更应该注重思想上的教育,没有人否定学生会的功能和意义,但学校决不能成为“官僚”主义成长的摇篮。
大学教育应该回归主要职能,培养综合性的人才是关键。但是在育人、育才的同时,还要培育正确的思想,而不是把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刻画成古板、傲慢、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的官僚脸。这样的学生将来一旦步入社会,参与地方建设,如果获得一官半职,其后果不堪设想。
在机构设置方面,在国家大力倡导简政放权、精简机构的同时,学校反而设置冗长复杂的机构组织本身就是背道而驰的做法,为学生服务没有错,但拖着这么长的队伍真的能高效、切实为大家服务吗?此处可能要打个问号。
在精神面貌上,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的新青年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从唤起民族的觉醒到土地革命战争,从高呼抗日口号到建设新中国,一代代青年人用热情和鲜血让这个国家步入正轨。
而今,青年尤其是高校人才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然而他们,在朝气和暮气之间,或许只差一个“部长”的距离。
现在又回到当年孙中山在黄浦军校开学典礼上的那个著名的演说。
他号召全体师生:“要革命,便先要立革命的志气……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要革命,就是不要身家性命,一心一意为国家奋斗。”
“学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可做大官。”
于是有了这副对联。不久,孙中山视察军校,看到这副对联后很高兴,连声称赞道:“好,革命军人应当如此!”
九十五年后,以他名字命名的大学普遍是“部级”、“副部级”的“大官”,不知中山先生作何感想。
-END-
作者简介:杨韬,投身新闻行业的80后小哥哥,青年不油腻男一枚,好将家国情怀付诸文墨笔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