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为什么作家都有猫?

时间:2020-10-18 18:30:48    来源:

原创 刘晗 深港书评
从捕鼠能手到家养宠物,从寓言故事小说戏剧,从普通到精英,猫的身份地位随着人类世界的变迁起起落落。

法国作家米歇尔·萨凯 (Michèle Sacquin) 就是一个超级猫奴,作为国家图书馆手稿部负责人,他能近水楼台得到一手重量级珍贵资料。他把这些宝贵的机会交给了猫,在书中寻踪它们的足迹,《行走在书中的猫》也因此得以一跃而出。

从埃及四千年的养猫历史到庙宇中的猫圣像符号;从伊索寓言到浮世绘中,猫穿梭历史时光,驻足于历代文人与社会名流的生活中,到如今走到了其种族的历史巅峰,它们的个性,被人宠爱,它们的生活,为人神往。

《特别的猫》
(英)多丽丝·莱辛 著
邱益鸿 译
译林出版社
2018年6月

《行走在书中的猫》
(法)米歇尔·萨凯 著
吴思博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19年6月

拜有灵之物:
猫的灵性,作家的灵感

由于猫扑猎物时身手机敏,在古埃及它被奉为神兽,有梅里美根据埃及画手绘的作品也有佐证,正是出于此,猫也被当做守护神,与底比斯国王哈纳的雕像相伴的就是他的猫布哈奇。关于猫的象征和隐喻向来众说纷纭,有说它象征着太阳,也有一说它代表了月亮,随阴晴圆缺改变大小,传言神乎其神,不过民间对它确有“夜猫子”的称呼,可见,猫的眼睛犹如宇宙中的星辰,浮现着超自然的力量,可见猫自古以来就是有灵之物,阿拉伯人一向认为在猫身上附着神灵,它曾作为陪葬品,在宗教法器、旗帜、盾牌,甚至国家徽章上都有猫的影子。

猫是神圣的,又是世俗的。民谣诗歌里少不了猫的形象,猫与老鼠成对出现时比敌对关系更具吸引力的是,这一堆欢喜冤家之间俏皮荒诞的较量,汤姆和杰瑞就是其中的代表。儿时温馨的记忆印刻在脑海里,这也是为何作家把猫领回家,从幻想落地现实。

夏多布里昂毫不掩饰他对猫的喜爱,“我喜欢猫的性格,这种不受约束、近乎忘恩负义的性格不会牵绊任何人,不管是在沙龙里还是在它自己生活的勾栏里,它一视同仁,来去无牵挂。”极端爱猫的作家数不胜数,老舍先生的《猫城记》里难掩对猫的喜爱之情:“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或是在你写稿子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多丽丝·莱辛的《特别的猫》里写了在家里生活的几只猫,无疑也来源于她自己的养猫经验,三只猫分别映射了人生的不同阶段,“猫生”即“人生”,有幸福欢乐,但亦有遭遇和不幸。猫们与作家若即若离,相依为命且彼此给予各自空间,安静温柔,这也许就是作家钟爱于猫为伴的原因。

雨果和福楼拜的好友尚普弗勒里作为资深猫迷,在19世纪中期为猫梳理了属于它的文化史——《猫:历史、习俗、观察、逸事》,以中世纪为起点,通过他对猫的观察,总结出它们的品种、习性与特征,以及猫在各种文学艺术中的形象。猫和人在一起,尤其和作家为伴时,总是将其拟人化,它在想什么,它要做什么,人们对那深邃眼神的吸引,也正是对未知世界的着迷。爱伦·坡的《黑猫》,将主人公的变态人格发挥到极致,一个行将就木的人讲述着他与黑猫的故事,从与妻子一起宠爱它,再到主人公性情大变,和妻子大吵,挖掉了猫的眼睛并致其死亡。报复很快就来了,家中着起了大火,良心不安的他又领养了一只猫,当他再次施暴时,却将阻拦他的妻子砍死并将尸体藏进了地窖。事实上,无论是童话里的猫,还是爱伦·坡笔下的猫,都是人的象征,它见证着人从正常到非常态的转变,也是将人精神的外化完全投射到这个精灵般的对象上。

 

《猫:历史、习俗、观察、逸事》
(法)尚普弗勒里 著
邓颖平 译
海天出版社
2019年7月

难驯化之物:
猫的多变,作家的想象

猫是灵,也是魔。有些时候,动物的举动放大着人类的欲望,相比之下,它们的表述更直白。作家钟情于猫,不仅因为他们喜欢猫,甚至他们觉得自己就是猫。终日与猫相伴,姿态、性情都会有几分相似,而且充满了好奇心和洞察力,或许还有点神经质。也正因为此,他们更能理解猫,当别人对它置之不理时,在作家那里全是溢美之词。爱猫爱到目中无人的地步,厌恶它的人又恨到骨子里。

同为宠物,猫与狗展开的忠诚与背叛的“争宠”比拼由来已久,野猫在夜里叫春谈情说爱,狗在众目睽睽之下发泄情欲,毫不避讳。猫的欲望不随意流露,就像它孕育、患病、乃至最后了却余生都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狗寻求与主人相伴的归属感,相对而言,猫更独立,有点不可一世,不依附于任何人。即便在爱抚之中,它也不愿失去自由身。猫喜欢在人周围蹭来蹭去寻求爱抚,拱背舒展,仪态端庄,线条优雅,双耳戒备。

然而从受宠到受虐,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尚普弗勒里说,“人类为了掩饰自己的恶习和坏毛病,往往让别人相信自己身边的动物有很多恶习。”动物都不愿被驯化,猫和人都是如此。猫和女人在性情上有着诸多相似:时而温顺狡黠、时而虚伪易怒,甚至自私绝情,在《伊索寓言》里也有猫化身为女人的传说。法国中世纪民间也有人们在再婚寡妇窗下绑猫的记载,暗示着猫是淫荡之物。与女巫相伴的黑猫,也曾是很多人童年的阴影。

《屠猫狂欢》
(美)罗伯特·达恩顿 著
吕健忠 译
商务印书馆
2018年9月

罗伯特·达恩顿 (Robert Darnton) 在《屠猫狂欢》里就将猫的媚态归结为祸根,在着迷于它时也是危难之时。它的眼睛好像能看出人类的本质,它的叫声仿佛人的哭声。在黑暗的中世纪,“烧猫”习俗成为兴盛一时的象征和仪式,屠猫是在委婉地攻击老板,这是工人和老板因地位悬殊所展开的一场较量,屠猫就是工人对阶级仇恨的发泄手段。于是,巴赫金式的狂欢搁置了社会的常规化,颠覆了社会秩序,放纵百无禁忌,工人突破了严苛的社会规范,得到了暂时的解放。

因此,达恩顿追溯了屠猫的历史,公猫叫春是嘲笑戴绿帽子的丈夫;折磨猫意味着闹洞房的习俗,是猫式的音乐,传来的狂笑既是年轻妻子红杏出墙,也暗指老板娘的淫荡;追逐浑身烧火的猫是折磨人的隐喻,终将以审判和行刑结束。工人们杀死了老板娘喜爱的猫,暗示着老板娘是女巫。审判和吊死猫式审判老板和老板娘,嘲弄当时的法律和社会秩序,工人学徒永不能升为老板,狂欢意识隐藏着工人的革命因子,也意味着现实中的工人革命和造反。可以想象,曾被太阳和月亮争宠的尤物,粗人读不懂它可疑的神情,神秘莫测,以至于经历了几个世纪,猫无缘无故背负了太多的非议。

■ 《晶报·深港书评》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