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吴顺荣、笔名田耕,号卧牛斋主人,籍贯浙江嘉兴。历任嘉兴市公安局郊区分局刑侦队长、副局长、局长等职,一级警督。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著有《家乡的银杏树》《散草集》《卧牛斋文集》《卧牛斋诗集》《家园若梦》等一系列作品。
第三章:藏寨 羌楼 石屋
走进阿坝,在那片纯净的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之间,那一座座藏寨、羌楼、石屋组成了古朴而热烈的五彩民族风情,犹如九寨藏羌民族的历史一般古朴而厚重。
在松潘高原上,常常在车子拐过一个山坳时,美丽的藏寨如海市蜃楼般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经过一座典型的山地藏族民居前,我注意到这里的风景特别优美,绿色里透出点点金黄,空气中飘浮着油菜花的清香,一位藏族姑娘正走向一条雪白的牦牛。
也许是因为生活在高原,还因为高寒,她长着一副高挑的身材和一张椭圆型的脸。腰间围着织绵的围裙,淡淡的阳光洒在她的身上,像云彩一样丰富的色彩,在素朴的藏女气质中,平添了一份高贵和优雅。
途中那些星罗棋布散落于山野之中的羌寨、羌楼、石屋,构成了广袤山地间的一大奇观。在河滩、在陡峭的坡脚,矗立着如积木般规整的石屋,还有那数丈高的碉楼,竟是由千千万万不成形的大多是巴掌大的碎片堆砌而成。不仅可经风雨,可避寒暑,而且在结体、下水、通风、保暖等方面独具匠心,无不令行中人瞠目结舌。
据说羌人无需任何测量仪器,信手拈来,就是时下最先进的某些应用技术,都要在那些仅仅是口口相传的没有多少文化的羌族匠人面前甘拜下风。那些赫然矗立于云天的羌族碉楼尤为令人注目。远看真像电影中常见的当年日本鬼子在中国大地上构筑的碉堡。
据考古,羌人是驰骋过中原的,后因战败不得已而退居这闭塞之地。山穷水恶,为之亲近的,也只有这石头了。全仗了这生存的欲望和智性,日久便让这世间最丑最不成模样的石块也垒成了神话,是养生的,也是防御的。
其实,一座羌寨就是一座坚固的御敌堡垒。寨中户户相通,墙体相互支撑。这种建筑方式,不仅大大增强了建筑的坚固力和抗震力,也有利于坚守抗敌。所以说,这种看似最普通的羌寨石屋,不仅是个完整的建筑系统,也是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更为绝妙的是,它的供水系统。羌人在建寨子之初,先在地基下规划好地下水网,然后才在此基础上层层建起寨子。
密布的水网,如寨子的血管,流进每家每户。而房子的结构更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寨中的道路、采光、通风、人居、畜栏、防御……从地下到地上一层层不但用途明确,而且布局十分合理。面对这刀切似整齐的羌楼石屋,我只能肃然起敬了!
这种神奇、美妙的建筑,当然与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密切相关。早在公元前22世纪虞舜时,岷江流域的羌族先民,便在这里建立了古羌蜀国。
在近5000年的生存发展中,古老的羌族先民,以他们特有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自己民族的灿烂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创造的别具特色的建筑,今天看来,仍不失为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