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潘恩:墓志铭和墓地:《常识》的作者

时间:2020-10-18 15:55:20    来源:

1802年,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曾经叱咤风云,因为《常识》一书而被美国人民无比热爱的托马斯潘恩(1737-1809)从法国回到美国。但时代已经不同了,美国人已经忘记了他对美国独立战争所作出的贡献;

相反,他们因为潘恩在《理性的时代》一书里攻击了基督教而备感恼火。于是,潘恩在世的最后几年几乎完全被遗忘和忽略,情境十分凄凉。

1809年6月8日,穷困潦倒的潘恩因病在纽约与世长辞,终年72岁。死后他被葬在新罗彻尔他自己家的庄稼地里,墓碑上刻着他亲手写的字:

《常识》的作者托马斯·潘恩之墓

潘恩写这么几个字,恐怕是在晚年的凄凉中愤然于美国人对他的不公,所以特意提到这儿埋着的是《常识》的作者托马斯·潘恩吧?当然这也可能只是潘恩对自己作的一个冷静的评价而已。但是不管怎么说,可以肯定的是,潘恩和《常识》之间一定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这要从1775年4月19日在莱克星顿打响了第一枪讲起。虽然这一枪揭开
国独立战争的序幕,但是英国和殖民地双方的关系却十分微妙。在1775年底以
无论是北美的普通民众还是大陆会议精英代表,包括托马斯杰斐逊等人在内
希望避免与英国完全决裂。在《独立宣言》发表前不到一年的时候,在杰斐
来,独立是最坏的一种解决办法,应尽可能推迟或避免。即使参加了独立战
人,也认为他们不是在同英王作战,而是在同“内图的横无理的雇佣军”传
在大陆军军官餐厅里,包括华盛顿在内的军官们,每天晚上都要为英王的健
杯,而那些由农民组成的大陆军,每天早晨先为英王祈祷,然后去同英王下
军队作战。到了1775年秋天,仍然有许多州如北卡罗来纳、宾夕法尼亚、新泽酒
纽约和马里兰等,坚持反对独立的立场。
1775年12月3日,在《艾尔弗雷德号》船上升起的一面殖民地旗帜上,前
出现了13条横杠,表示13个殖民地,但它的左上角仍是代表英国的“米”字
但是,这种不伦不类的尴尬局面不可能永远保持下去。随着战斗的继续和
事的推移,和解的前景日趋黯淡,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下一步该怎么办
1776年,北美人渐渐地分成了两派,甚至一个家庭也一分为二:一部
立,甚至不愿有独立的想法;另一部分人开始被独立的思想所吸引。人们在激
地辩论着,议论纷纷,莫衷一是。约翰·亚当斯曾经估计过:每三个居民中,有
个是拥护独立的,第二个是反对独立的,第三个则是采取中立态度的,总之,野
形势处于一种非常微妙的、远离平衡的状态,这时如果有人推动一下,不管朝要
个方向,局势就有可能迅速改观。
这个推力在1776年出现了,它就是潘恩写的一本书—《常识》。
潘恩原本是英国人。1737年1月29日,他生于英格兰诺福克郡一个贫的
缝工人家庭。他只读过几年书,13岁那年,就因家境困难而辍学,在他父亲
坊里当学徒。16岁时,潘恩当上了水手。此后他又做过鞋匠,英语教师和
下的收税官。172年,他写了一本小册子《税吏事件》,代表收税官同政府交
要求增加工资。174年4月,潘恩作为“闹事”的祸首被革职。同年秋,
访了在伦敦的富兰克林,请他写信介绍自己去北美大陆。12月,潘恩带
林的推荐信来到北美,在费城担任家庭教师,后来在《宾西法尼亚杂志》找到
工作。这份工作非常适合播恩,使他很快投身于争取北美独立的斗争中,并且的
个了不起的思想家

1776年1月,潘恩以“一个英国人”署名出版了《常识》。这是潘恩对北美独立事业最大的贡献之一。在这本小册子中,他告诉殖民者三件重要的事情:君主制是一种糟糕的政体,最好不要采用;大不列颠正在用赋税和贸易限制损害美洲的经济;让一个远在三千英里之外的小岛统治整个大陆,这是愚意之举。潘恩首破除人们头脑中的“忠君”思想。《常识》中写道:“国王都是一些独夫民贼,而君主制度本身就是罪恶的源泉:英国政府在北美的统治完全是从私利出发的,如果北美人民想要从英王方面取得什么让步,那是虚幻的梦想,“《常识》还指出,只有通过武装斗争,宣布独立,才能把13个殖民地的人民团结起来,去争取应当享有的权利。

他在结尾处写道:“啊!你们这些热爱人类的人们!你们这些不但敢于反抗暴政而且敢于反抗暴君的人们,都暴动起来吧!自由到处遭到追逐。迎接这个逃亡者,及时为人类准备一个避难所吧!

1776年1月《常识》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到3个月销售了12万册,总销量达到50万册。有人评论说:这是一本对美国独立影响最大的小册子它结束了长期以来关于独立是否合法的争论,动摇了许多人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本来,许多殖民地人对英王乔治三世寄予希望,而现在,却深深地相信潘恩的说法了,认为任何国王都不可能拯救他们的自由。人们争相阅读《常识》,在农场、在学校、在商店,到处都有高声朗读和讨论《常识》的声音。英国一家报纸惊呼,《常识》“无人不读,而且凡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改变了态度,哪怕在一小时之前他还是一个强烈反对独立的思想的人”。突然之间,“独立”这个无法无天的字眼,变成了经常挂在人们嘴边的一个词。一些犹豫不决的人,也开始倾向独立了。

不仅一般老百姓如此,连当时美国革命的精英们,也同样为之激动和欢呼。约喻·亚当斯兴奋地写道:“独立像一股洪流,每天从四面八方向我们滔滔涌来”。富兰克林在读了《常识》后,激动地买了100本分送给他的朋友;杰斐逊则派出特快信使,把《常识》送到在前线的华盛顿手中。杰斐逊还对潘恩说:“你为你的国家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你说出了我们大家所想的意思,也是我们所讲的意思。”

华盛顿显然也大受启发和鼓舞,于1776年2月大声呼吁说:“我们已经忍无可忍,我们曾经长时间地并热心地希望在光荣的条件下和解,但我们遭到拒绝,我们为和平所做的一切努力均已失败,并且被恶意歪曲……我们的自由精神已在沸腾不能再屈服于奴役:告诉他们,如果除了奴役就不能使暴君及其凶狠的大臣满意,我们已决心与如此不公正、不人道的国家一刀两断。我要用光明正大的语言不是用躲躲闪闪的语言把这一切告诉他们。”

就这样,《常识》成了美国革命的“圣经”,吹响了独立战争的号角,促使要的人赞成独立并向着独立迈进。1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独言》,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了。如果说,《独立宣言》是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梨的形式宜布民主共和国原则,那么《常识》则是《独立宣言》的精华。

1776年8月,潘恩参加了大陆军宾夕法尼亚联队。他一边参加战斗,一边时《美国危机》为总标题,针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先后发表了13个小册子,借以士气。但美国贏得独立后,潘恩竟成了一个失业者。

1788年,潘恩回到英国,为争取自由和基本人权而继续革命斗争,写作和版了《人的权利》。谁知这本书又得罪了英国统治者,他又来到法国。1792年5月他在法国加莱上岸,法国民众冒雨欢迎他,并高呼“潘恩万岁”。但在法国大革时他不赞成处死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结果被扣上“危害共和国”的罪名被关人中,后经美国驻法大使门罗的救助才得以出狱。

等1802年潘恩再回美国时,人们不仅把他淡忘了,而且在1806年,新罗彻尔的联邦官员甚至不承认潘恩为美国公民。到20世纪,潘恩才被公认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运动家之一。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