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秦拓夫/娘儿河的娘儿们
不知道这河为啥叫娘儿河?弯弯曲曲,穿山过岭,像一条不驯的野马,可偏偏叫它娘儿河。娘儿乃温柔、驯服之谓也,而这河水简直野得不能再野,沿途滚滚滔滔,汹涌奔流。前年,外地来了个文人,将它更名为“野马河”,说是更能象征这河的性格,然而却遭到当地人的反对:“屁,娘儿河才够格!”
散居在娘儿河沿岸的土家人不少于三四百户人家。附近没有电站,照明的是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一盏油灯,昏暗的灯光,使得娘儿河的人见了强光眼不敢睁。而那些年轻小伙子又不满于现状,在外打工做生意赚了钱,便想到了电视机、收录机,可就是没电。连乡电影队也不愿到娘儿河,一是路远、二是要带发电机,哪有只带插头方便?
去年,娘儿河飞来几只“金凤凰”,听说都是高中生,娘家在乡场上,不知是什么缘故,嫁到娘儿河来了。一时,娘儿河沿岸无人不知乡场上来了几个娘儿。最先来的那个叫莎莎,这名儿都怪别致的,跟娘儿河的名配得上。起初,她很不习惯那盏祖传的油灯,总是把灯芯拨得大大的,一个月要耗掉好几公斤煤油。这年头,不知是什么原故,煤油又特别紧张,托人开后门才弄得到,长此下去,如何得了?
忽一日,莎莎找到那几个来自乡场上的娘儿,提出了娘儿河祖祖辈辈没人提出来的事儿:建一座小型发电站。一拍即合,这几个娘儿回去跟丈夫一商量,就定了下来(丈夫还敢不听,谁不知道乡场上来的娘儿厉害?)。几家人去乡场信用社贷了款,便轰轰烈烈地干起来。干得起劲的还是那些想买电视机、收录机的年轻小伙。莎莎俨然一位水电专家,自己制图,自己主持施工,只是组装机器时请了两个师傅。一座小型电站建起了。从此,每当夜暮降临时,娘儿河沿岸便亮起了明灯,似繁星灿烂。小伙子们按动了键钮,娘儿河畔便响起了迪斯科音乐,电视屏幕在播映《再向虎山行》。娘儿河热闹起来了。
于是,莎莎这几个娘儿在娘儿河占据了特殊地位,连老爷子也翘大拇指:“这几个媳妇能干!”
但是,也有人有意见,说什么白花花的电灯光刺得人睁不开眼,收录机、电视机响到深更半夜,让人不得安宁,每月交出的电费比煤油钱高。意见归意见,发电机却照常运转。
村里有个高中生寒假写了篇稿子叫《明灯映照娘儿河》,在地区小报上发表了,于是娘儿河出了名,好多地方都来参观。县长、水电局长也来了,实地查看,当即表态:娘儿河有开发价值,还可以搞小企业。
这下,莎莎和那几个娘儿更来劲了。
“责任地由你负责,我们几个娘儿去办加工厂,开石灰厂,山上那么多石灰石为啥不用?好几家砂砖厂都等着石灰用哩。”她们对自己的男人说,那口气不容违抗。
祖祖辈辈耕田种地,安于现状的娘儿河畔,被这几个乡场上来的娘儿搅得天翻地覆,不得安宁。加工厂、石灰厂相继办起,娘儿河的人不再翻山越岭去打米磨面。人们称赞不已。
石灰厂终日青烟腾腾,外面的汽车不断轰轰地开进娘儿河,拉走白花花的石灰,大把大把的人民币却丢在娘儿河边。
后来,莎莎和那几个娘儿被评为县里的先进人物,莎莎被群众推选当了村民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