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内容来自赋能岛终生成长群>
< 整理:阿九 校对:佳玲 配图:杨坤发>
本期导读:
1、怎么看待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2、正常人也需要心理咨询吗?
3、生理健康重要还是心理健康重要?
4、心理咨询有哪些好的经验和观点?
先问你个问题,你觉得身体健康重要还是心理健康重要,你可能觉得这个问题有点难,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它们。
身体健康大家都很重视,因为身体的状况比较容易看到,而且现代医学越来越发达,对身体健康的检查、预防、治疗、修复等都有很好的措施,身体有病去看医生是很正常的事。
但心理就不一样了,很多人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如果心理不舒服也很少会重视,还会抵触看心理医生,甚至认为看心理医生的人都是神经病。
但你肯定知道身心是一体的,心理和身体同样重要,那我们该如何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呢?在心理不舒服时我们又该如何向心理医生求助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赋能岛关于 #心理&身理健康# 的话题讨论。
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谁更重要?
今天获得特别推荐的同学分别是:三木、曹礼明、疼痛康复中心 。
Top1:三木
1、你怎么看待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分析:学过武老师课程,以及医学通识,我觉得生理和心理健康具有相关性,例如,具身认知,躯体化概念。
(1)生理不健康的人,心理多半不健康,所以,面对这些人群,要考虑好其私隐,考虑他们的自尊心;
(2)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生理健康,反过来推推导其心理健康情况;
2、你有过心理咨询的经历吗?你认为正常人也需要心理咨询吗?
分析:没有咨询过,我觉得有经济条件,以及想生活更加健康美好的可以去看看。(但是看过卓老板专栏都知道,国人的观念,没多少人会主动愿意看心理医生,精神科医生,必定会受到异样的目光,至于带家人去看更加不在话下)。
身体健康尚且有体检,心理健康难道就不能体检吗?况且,心理学这么专业,还是找专业的咨询师靠谱这点。
但是,上述的讨论,有一个前提,就是给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下个定义,才能走的放矢。
那么,举个例子,爱学习,积极向上,也就一定也是心理健康吗?不一定,可能你有严重的焦虑症,学习可能是一种安慰,也尽管有所获得,但是被焦虑症驱动,一方面,有动力,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在损耗心力。
那,到底什么是生理健康,由怎样的状态才是心理健康呢?基于心理学的专业性,作为普通人,会有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我们认为的正常,也许潜意识里有很多秘密,有被我们压抑的生命力。
3、你更愿意为生理健康还是心理健康付出更多的精力?
分析: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形均匀,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这是对健康最基本的要求。
二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各种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对身体的作用。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摘录一段关于健康的解释,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应该统一起来,两者有关联,应追求整体的健康,对于健康,不仅需要相关知识,还需要行动,需要养成习惯,需要坚持。
这个过程有思维、情绪、身体的参与,可能要克服自己的惰性,自己的负面情绪,需要改变自己的价值观等等。
追求心理健康的过程,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人体有太多秘密,一座宝库。
4、关于心理咨询,你想给大家分享些什么经验或是观点?
分析:心理咨询,可以当成心理体检,可以当成给心理按摩放松的过程,可以当成了解自己的过程,可以当成接纳自己的过程,也可以是改变自己价值观的过程,毕竟伤口是光可以照进来的地方。
Top2:曹礼明
今天关于心理咨询的话题,分享自己的一点体会。
如果把心理状况分为:心理疾病,心理健康,心理亚健康的话,我猜有相当部分的人可能处于心理亚健康的状态。
我理解心理亚健康问题是,经常性处于某种负面情绪中,又不能很快走出来。
我偶尔也会陷入一种莫名其妙的情绪低落,也许算轻度的抑郁状态。
以前,我是不太善于处理的,即使处理也是要花很长时间,用类似”你是学过NLP的人,你肯定能处理“这样的暗示给自己加油打气。现在想来效果还是差一些,因为还是没找到钥匙。
现在,当意识到情绪低落,我会稍微挖一下根源,潜意识是无法对意识隐瞒的,对照陈海贤老师的心理学课,多数问题是”应该“思维和”绝对化“思维在作怪。
而应对的思路,我使用的是WOOP模型和控制两分法。
W(Wish):你想要的是什么? 这个往往是比较大的理想,而且是超越个人的。往往自己很清楚。这里关键是,你现在具体要奔着什么目标去,具体可以做什么,目标要具体。
O(Outcome): 目标达成会是什么情境,这对你有多重要? 你也很清楚。
O(Obstacle): 要实现目标,会有什么障碍? 你会担心什么?
P(Plan): 你会怎么做,尤其是当担心的事发生了,你会怎么做。这时,我还会用到两分法,先做我能控制的地方,不追求完美。
梳理一遍,就马上去做,心情就会改变。
这个目前对我有效。
心理健康很重要,能够自救最好,不能自救就应该寻求帮助。
Top3:疼痛康复中心
1、你怎么看待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互相独立,而某种条件下又可以互相影响的两个状态,他们缺了哪一个都不行,而且医学上定义健康的标准也是生理和心里两方面的,没有哪一个更重要之分,他俩是相同的。
2、你有过心理咨询的经历吗?你认为正常人也需要心理咨询吗?
没有过。我们所谓的心理不健康的人肯定是反复多次的心理创伤,造成的心理思想逐渐崩塌,在他没有崩塌之前,也是一个正常人。
所以正常人在有自己消化不了的心理阴影的时候,应该找心理咨询师咨询一下,把阴影扼杀在摇篮里,类似于中医的“治未病”
3、你更愿意为生理健康还是心理健康付出更多的精力?
哪个更严重就为哪个付出的更多精力,大多数人还是生理健康问题重一点,所以大多数人都觉得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遇到什么事情以后,内心情绪自己控制不了了,这时候要把精力放在心理健康上了。
4、关于心理咨询,你想给大家分享些什么经验或是观点?
咨询心理医生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好多人是怕别人知道自己看心理医生,怕别人背后造自己的谣,所以就不敢去,日积月累,造成了心理疾病。
其实这并不丢人,及时的排除心理压力,总比忍到得心理疾病好得多,而且现在交通这么发达,可以去一个自己没有认识的人的地方看病。
🍂#心理&身理健康#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本期有哪几位同学的精彩讨论被选中。
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谁更重要?
猫须:
1、身心关系:从我的中医养生角度,身心是一体的,很多生理上的问题往往反映在心理上。
比如说抑郁症这个敏感话题,都是心出了问题,心寒了,就抑郁了。
反过来,心理也会影响生理,比如肝火大的人,长此以往嘴里长泡,还可能会胃反酸,影响吸收消化的功能,更有身体各种结节等的可能性。
2、心理咨询的经历:有想过,但小地方没有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
高考的时候差点填了心理专业,但咨询了华东师大心理专业的学长,说是当时整个大环境还不具备专业度上的认可,毕业最可能进的地方就是学校等教育行业。
3、身心取舍:都很重要
4、心理咨询的经验:没啥经验。听家人说他们在美国生活,都比较接受心理治疗,刚刚结婚的时候婚姻有些小矛盾,他们都找的婚姻咨询师去咨询。感觉心理治疗师跟国内好医生一样,对心理的治疗结果有很大影响。
但说白了,所谓效果还是跟案主本人有关,不知道大城市怎样,小地方的人生活压力小一些,但也容易闭塞。
身体要健康,需要持续的调整作息和生活习惯;心理要健康,至少多阅读、多社交,心情平静,有自己的倾诉对象,也有自己的精神享受。
陈洁:
武志红老师一直说身体知道答案,情绪会影响身体的状况。我自己心情好的时候身体也会觉得轻盈,而心情差的时候整个人就不想动身体也是觉得哪都疼,疼了之后又开始吓自己,完了是不是要生什么大病,于是心情又更糟了,所以觉得身心健康真的挺重要的。
美剧里面看到看心理医生做调解特别多,各种案例都有,孩子自闭,夫妻关系,童年阴影,酗酒戒赌,PSTD还有其他一团糟的人际关系等等,觉得他们有这么个意识挺好的。
没去看过心理医生,但是有动过这个念头,大概还是觉得国内环境不好,要找到一个靠谱的心理医生有点难,也还是有点放不开面子,所以后来还是选择了自己学习心理学知识,然后自己跟自己对话,还有一个第三个自己来做裁判,虽然有点分裂但是对我还是有效。
当然我也还是有去跟朋友聊过,朋友会安慰也会给些建议,也非常感激能暂时缓解症状,但心魔总要自己去面对的。
所以我觉得能面对是第一步,知道自己有病还肯去求助的人,其实还是能抢救过来的,最怕那种无声无息的崩溃了,每次对新闻里看到的因为抑郁自杀的人都觉得特别可惜。
可能是他们的求助信息没有被对的人接收到,心理医生感觉就是要扮演这么一个接收者的角色,只是目前这个认知不高,也挺怀疑医生的专业度,我们可能会在网上找个陌生人聊天,但真要面对面和陌生人说自己的创伤和难以启齿的话,估计多少还是会有警惕心理。
国内一般出了问题都倾向于让周围的人或者自己解决,但是有时熟悉的人没有心理学知识可能无法帮助到你,极端情况下他们的不理解可能才是压垮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像国外这样习惯会去找心理医生咨询或者有各种互相小组事情会不会不一样。
赵建华 :
1、你怎么看待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目前最羡慕的理想状态就是,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打太极拳。
2、你有过心理咨询的经历吗?你认为正常人也需要心理咨询吗?
没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但是有经过高手指点,我认为正常人(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不需要心理咨询,自由生长就可以了。
凡是觉得自己需要心理咨询的多多少少都有点不正常,只有这种不正常的状态,才能够放弃自我,寻求帮助,探索未知。
3、你更愿意为生理健康还是心理健康付出更多的精力?
嗯,不好说,这个好像没有可比性,就目前来说生理健康付出的精力要多一些,一个人坚持跑跑步比较容易决定,但是想要去听老师上课,强化自己的心理健康就要看老师的时间节奏了,如果有福气,这方面的精力也更愿意投入。
4、关于心理咨询,你想给大家分享些什么经验或是观点?
专业的心理咨询没有接触过,不敢乱说。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学习的过程是: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林清玄(佛教徒)的所有图书馆能找到的书看了一遍,南怀瑾全集(看了90%以上),《金刚经》等佛教经典
Ellison Feng :
大家对身体健康都知道要注意几个因素:均衡的饮食、规律的作息、平和的心情、适当的运动。虽然很多人缺乏科学的健康常识,但还算有认知。
可是,心理的健康或者说内心的锻炼,别说意识就连认知都可能没有。
国外找心理咨询是很普遍的,就像找瑜伽教练或健身教练一样,在一个信仰缺失的社会,心灵的力量往往被忽视,没有觉知,很普遍的压抑和抗阻,也导致比较多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意识不到问题。
然而,大多数一味地向外求,比如金钱、优越感等等。你幸福吗?幸福啊,有吃有喝有保障房,呵呵。当然,没有完美的人,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
赋能岛是很有成长意愿的一群人,这里我想呼吁:心灵的成长很重要,向内求、觉醒才能带来喜悦、平和、感受爱。
王阳明说心外无物,释迦牟尼说自修成佛,说得都是相通的,你的世界是你构建的世界。
可是每个人自身都有局限性,自我觉察或找咨询师,都是为了更好地活出自我,而不是活出更好的自我。
熊熊 :
1、生理心理健康是人健康的两个方面,只有生理和心理都健康才算是真正的健康。
2、我没有想专业老师或者大夫咨询过心理问题。
其实和好友或者前辈咨询也算是一种心理咨询。但是确实一些生活中情感中工作中的问题是想要和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
3、我认为二者都很重要
4、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心理健康,其实心理不健康的人还是比较多的,只不过大家缺乏对心理健康的关注。
比如说抑郁、焦虑、躯体障碍、失眠、情感障碍甚至精神分裂。只有重大心理疾病或者说造成了很严重影响的心理疾病才会引起重视。
生活环境和压力,以及人的生命周期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妇女在青春期、怀孕哺乳、更年期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要比其他时期要大很多。
人在高强度压力下,在情绪长期压抑下更容易导致焦虑。所以将来我们更应该把预防心理疾病的因素重视起来。
丁建华:
1、心情不好,被骂了,很容易从脸上看出来,当整个人的身体状态不是很好,往往表现为说话有气无力的,面无表情,做事慢吞吞等,情绪会影响到身体上的行为动作,反之当我们走路节奏加快,张开嘴巴大笑,哪怕心情不好也会改变。
2、没有过心理咨询,现代人工作、家庭压力都比较大,凡是有心事不要自己憋在心里,很容易憋出病来。哪怕不好意思找心理医生咨询,也要懂得找个信任的人,一吐为快。
3、生理和心理这两个方面健康都比较重要,身体健康比较容易发现,也能治好。
唯独心理问题,既看不见又不容易治好。记得我一位朋友的妈妈就是有精神方面病,最后也是自己好端端的喝农药,抢救无效而亡。
4、多看一些关于心理的书籍或视频,尤其得到武老师的心理学课。多交一些朋友,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能让人想法变得积极主动。
元实 :
我们的社会正在飞速发展,发展到家长们、前辈们、老师们都不够熟悉的样子。想要幸福地生活下去,心里和身体都很重要。
1、生理健康和心里健康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相补充的。心里健康需要生理健康做支撑,生理健康需要心里健康做指导。
2、我没有专业心里咨询的经历。我认为心里咨询是有必要的。尤其在受到挫折、困惑而不能自愈的情况下,是需要心里咨询的。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做好事情的根本。
3、为心里健康或生理健康哪个付出更多经历,我认为应该补短板,哪个更短补哪个。如果认为已经平衡,那就两手抓两首硬。
4、对待心里咨询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去相信,不迷信,避免偏见。当然,前提是要找到正规的心里咨询机构或心里咨询师。
笨駒慢蹽 INSIGHT.:
1、我觉得心理健康第一位,身体健康其次。
当今社会的主流疾病大多来自心理压力。
2、我有过心理咨询的经历,我觉得很有必要月或季度咨询一次。
3、愿意为心理健康付出更多的精力,但不是说过身体健康不重要,只是稍次一些。
4、首先,我要感谢哲学和科学,通过了解这些学科,让我对世界有了更多了解。
无论是更丧的事实,还是对未来乐观的科技。其实重要的是平衡好,当下生活的信心,让自己活的更快乐,纵使现实不一定每天都很美好。
孟顺珍:
1、你怎么看待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都很重要,一个显性,一个隐性,相互影响
2、你有过心理咨询的经历吗?你认为正常人也需要心理咨询吗?
没有正式的心理咨询经历,每每看心理学相关的文章和书籍,会自查自省。
我认为心理咨询每个人都需要:无论是成功人士还是普通老百姓,每个人的心理健康都不可能是100分(如果100分是满分)
3、你更愿意为生理健康还是心理健康付出更多的精力?
我认为他们都很重要,都应该力所能及去努力提升。
4、关于心理咨询,你想给大家分享些什么经验或是观点?
多和理性的朋友交流,有甄别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心理学书籍,独处时多思考,感恩和善良、接纳自我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慕蓝卡® :
1、你怎么看待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我忽然想到了霍金,但是我感觉他心理和生理都很健康,他是巨人。
我又想到了茅侃侃,在某种情况下健康的人心理也会崩溃,但这算是不健康吗?
2、你有过心理咨询的经历吗?
没有,创业以来焦虑让我的心理和生理一直处在亚健康状态。
3、你更愿意为生理健康还是心理健康付出更多的精力?
创业初期我认为还是要为心理健康多付出精力,因为面对的是存亡。
等存亡问题告一段落相信心理已经从亚健康走出来了,接下来要为生理健康多付出精力。
风花:
1、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就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很重要,相互影响。
身体好,精神愉悦,身体不好,心情有可能低落;精神状态好,乐观积极,癌症病人都有可能康复或至少减缓病情,反之,长期抑郁,身体也会出状况
2、十多年前接触过心理咨询,那时候有些抑郁,但最终能走出来还是靠自己,心理咨询师没起到多大作用,也许是没遇到特别优秀的咨询师吧
3、目前的状态就是努力学习,加强锻炼,没刻意考虑要为哪个付出更多精力。
4、心理咨询是非标服务,咨询师水平参差不齐,不要太指望咨询一次两次就能解决自己的问题。最好是自己多学习,做自己的咨询师。 实在郁闷,就出去旅行,看看大千世界,想想宇宙万物,很多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王小樊 :
1、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重要,两手都要抓。
生理建康只要自己有锻炼意识可以保持很好的状态,这个是人为可控的。
但是,心理健康其实和自己的基因有很大关系。有些人的基因就是天生可观,抗压力能力强,有些人就是不行。
所以,社会压力大的当下,心理健康我们尤其要重视。
2、心理咨询这个东西因人而异,主要还是找到那个倾述和懂你的对象。
3、对自己来说,抗压能力还是可以,有释放的手段,所以并没有特别注意。我自己有体育爱好,让自己开心就好。
4、心理咨询本质来说还是打开自己的心结,走出自己的固有思维,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问题或者事情,从而让自己心理舒坦。
有时候找一个适合自己倾述的对象和懂你的对象,也可以达到心理咨询的一部分效果。
当然,如果实在走不出去,那还是不要逞能,去找心理医生吧,这不丢人。
刘鸿杰:
1、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2、我接触过咨询,我认为咨询的技术是比较次要的,咨询师的经验非常重要,咨询师有点像医生,咨询的技术和原则,只是咨询质量的地板。
3、更愿意为心理健康付出,其实也是在为生理健康付出,反过来也一样。其实两者不是零和博弈的关系。
4、我这个地方,大家对心理咨询的看法还很保守。我的看法是,觉得难受的话一定要积极干预。
Cathy Zuo :
1、我觉得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会互相影响的, 但不会马上显示出来,而会缓慢起作用。
当心理出现郁闷,情绪低落时, 身体不会很快变得不健康, 但是长期这样下去,对身体一定有不好的影响。
当身体变差后,心情也更容易低落, 但这也和性格有关, 天性乐观的人,会更容易走出低落的泥潭。
2、我没有心理咨询的经历, 不过看过毕淑敏写的《女心理师》,得到上听过陈海贤老师,武志红老师讲的心理学课,感觉心里医生非常了不起,能帮助很多人重新获得快乐与幸福。
我觉得正常人不需要心理咨询吧,咨询什么呢?万一心理医生把你当病人看待,会不会本来没病,反而觉得自己有病呢?
3、目前在为身体健康而付精力,没特别考虑心理健康的事情。
4、觉得有必要就去找心理咨询师聊聊,说不定就能解决问题,化解心中的苦闷。
右手链 :
1心理不健康了,身体容易会生病,身体不健康了,也容易有心理疾病,比如残疾人更加容易自卑。
2没有,心理咨询是一个了解自己的过程,咨询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所以不觉得是必须的。
3一向体弱,大部分精力花在身体健康上,自觉性格还好。
4心理很容易受环境影响,比如别人的微笑,外部温度,体内糖份含量。
如果不开心了,跑跑跳跳吃点甜的,找好朋友聊天不必太紧张觉得自己有病,如果还是不开心,可以寻求咨询,但是也不必觉得自己有病。
正颠上下:
身心是人体不可分割的两个层面:身体不健康久了就会带来“变质了”的心理;心理压抑久了就会带来身体的“病变”。
适当的放松是必要的;适当的鸡血也是可以的。
这个要权变看待这个问题,什么时候放松,什么时候鸡血,是要看个人的承受能力和自我认识。
所以要去提升自己的认知边界,比如去学习“认知方法论”;学习认知自我,去学习“心理学”;保证自己的健康,去学习“医学通识”,去运动,去养生。理工科学生去学习哲科思维补充,文科生去学习逻辑思维来拓展。
童话:
1. 真正的生理疾病没大家认为的那么多,读了武志红的《身体知道答案》后,越发认识到,心理问题引起生理问题。以前觉得这样说太玄了,其实哪有什么玄不玄,只是你没进去看而已。
2.看不看心理医生,和是不是正常人没关系,正常人指的是过60分的心理问题较少的人,有心理问题的人,其实也没有几个去找心理医生。能自己觉得过得还好,已经是一件幸事了。
3.在保证身体锻炼,和哲学学习的情况下,会更多的投入心理健康的学习。
心理咨询只是一个助人工具,没有能解释世界的工具。所以要清楚心理咨询的界限在哪。
过河卒子:
首先说一下我的观点吧,我觉得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很重要,因为它都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感受,所以才有人会追求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
但是简单的身体健康,只需要通过运动就可以得到,简单的心情愉悦,或许只是缺少了郭老师的一段音频。
心里咨询我不懂,那就说一下对健身教练的理解吧。健身教练应该是提供健康的服务的专业人员(当然现在有些从业者并不称职)就是保证在运动过程中给到会员安全的保护和动作的指导,当然也有很多分类,比如普拉提,康复,减肥和塑身。
还有现在很流行的拳击,不过我觉得这更接近娱乐。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是很喜欢锻炼的,一直都是同学和同事中身材最好的那个(也许是还没遇到高手),而且一直都是做俯卧撑来单一的锻炼,造成现在都有点翼状肩胛了,就是中下斜方肌和菱形肌无力造成的,这样就好影响背部的美观和背阔肌得锻炼,说白了就是不好看,那么我找的教练就得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还要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总而言之,健身教练是应该提供服务的,专业的人就要做专业的事。我会努力成为专业的人。
刚好听到这篇,认同刘润老师的观点,最底层的工作者靠体力,中高级管理者靠智力,但最顶级的企业家,又回过头来靠体力。
🍂#心理&身理健康#
好了,今天就整理到这了。
我们明天见。
整理不易,且看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