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陈义山:乡村记忆

时间:2020-10-18 16:34:10    来源:
文/陈义山
 
唉,站在残垣断壁的古堡遗址上,不堪回首。蒿蓬淹没了昔日的繁华兴旺,显得那么杂乱、凄凉。不易抹去的记忆,诱惑着我的心,重复地闪现在脑际,清晰而厚重、遗憾而留恋。
 
昔日“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来到村边的大柳树下,想起儿时,月夜下,池塘清澈的水,映照着夜晚的月色,孩子们像蜜蜂在乘凉聊天的大人们中间窜来窜去。听着东家长,西家短,天南海北的趣事新闻,和父母一起忘记了一天的劳累。抛去满身的疲惫,把快乐和笑声撒向天空,打破了乡村月夜的幽静,让畅想尽情享受着夏日夜晚徐徐和风,像星星一样依偎在天穹下,年复一年的老话重提,给人们留下劳累一天最后的眷恋。
 
最难忘的是老屋房顶上的袅袅炊烟,它是人类繁衍的符号,是村民的生活寄托,也是一种美满幸福的向往。出门在外的游子无论生活好坏,离家远近,仕途是否顺利,最让你动心的是慢慢焐热你所有感念的哪一缕淡淡的炊烟的情怀。随着它慢慢的飘逝,传承记录下了原始的乡村记忆。
 
四合院里宗族亲情的和谐、协作、口角、情长理短,藕断丝连,说不清道不明。他们朝夕相处,恩仇相往,在原始古朴的处境中,婚丧嫁娶,低头不见抬头见,同吃一口古井的水,或许用一根扁担就沟通化解了恩仇积怨,延续和养育着那种宗族的根脉。
 
乡村离不开土地的养嗣,土地是村民的希望,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耕文化的血脉。曾经“挖二垄”这个概念,是乡村贫穷落后、清苦、闭塞、偏远的代名词,于是青年和壮年争相奔向城市,谱写新的乡愁序曲。与此同时却走来了域外的使者,意欲把他们从记忆深处拉出来,用政策、诚意和担当改写着这老村的命运。
 
乡村四季的景致不尽相同,有春天的希望、夏日的劳碌、秋天的喜悦、冬天的安逸。丰富了人们对乡村的感悟和感情,散发出泥土的芳香,再没有了走西口哥哥妹妹的纠结和牵挂。从人们的脸上,新农村面貌的变化上,从新房的布局装修和生活起居各方面,悄然烙印了城市的符号。打工仔们把城市文明,带回乡村,广场舞曲回荡在乡村的上空,舞姿楚楚动人,拉近了城乡距离。那些传承了千年的民俗、生活习惯、举目可见的土坯老房,古堡戏台,寺庙场院,四角硬的砖瓦房、石碾石磨、犁篓锄耙、地灶、土炕、老树、燕巢、以及祖辈相传的谚语、传说、民谣、掌故、巧手匠人、还有古朴的民风,已成为永恒的记忆在后辈口语中流传。
 
时过境迁。随着时代的步伐,乡村不在是原始意义上乡村的概念,它已经附有了新时代的含义。新村已经打扮的像新媳妇那么靓丽,守望老屋的奶奶,高兴地走出老屋,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岁月抚痕的脸像绽放的花朵,硬是挤过人群,抚摸着儿孙们停在门口的新车,望着路边的霓虹灯,尽享着儿孙们孝敬她的幸福,聆听着田野里机器轰鸣声音,感慨地看到了“泥腿子”也会用现代化的知识和技术种植财富,种植美满幸福的生活,种植美好愿望与梦想。也从而走出贫困,奔向小康社会。
 
作者简介:
 
陈义山,男,中共党员,退休人员。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