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绿茶 茶语微笑
殷邦骐,1990年马年出生,浮冬数据创办人。曾就读于武汉外校,并以全额奖学金相继就读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子工程本科、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产品设计硕士、麻省理工学院供应链专业总裁班(特招),成为该专业唯一没有工作经历破格录取的35岁以下的毕业生。
殷爸,某央企基层高管。
儿子曾经叫我是“老虎”
文/绿茶
谈到自己的儿子,殷爸满满的自豪感。
“在我们这个千人大厂,儿子创了三个第一。他是第一个初中就考上外校的;第一个出国求学八年,三个大学,跨界读了理工科到商科,且全公费的;第一个考上麻省理工学院的。”
……
其实,在我所采访的家长中,殷爸也创造了一个“最”,他是最年轻就当了爸爸的,儿子出生那年殷爸才24岁。他属马,儿子也属马。儿子是邦字辈,名字中必须有一个邦字,另一个字,非骐莫属。
骐,黑马,骏马也。
儿子曾经叫我是“老虎”:严厉与激励并行的教育
我从小教育孩子,品行教育放在第一。我一再对孩子讲,对他人要敬,对自己要严。
儿子读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回家,一脸气鼓鼓的表情。我问他怎么不高兴。儿子说,早上有个同学端着一碗热干面吃,把芝麻酱弄到我的校服了,你看,这么一大块,妈妈说洗不干净了,还责怪我。明天,我要和同桌理论理论去,要他向我道歉。
我就对他说,儿子,人家不是故意的。这是一点小事,你揪住不放,小事就成了大事,你也从一个大气的人变成了小气的人。
可是他都不对我说一句对不起。儿子说。
那是他的错,但你有理还得饶人。遇事不要斤斤计较,衣服脏了可以洗,同学之间的友谊比衣服更重要。我们对他人要敬,要让,这样,人家也会敬重你。
儿子听了,就放下这件事。
我对儿子的要求一直很严,有的时候甚至有些不近人情。
有一次,他感冒了,发着烧,说是不想去上学。我摸了摸他的额头,是发烧了,但我觉得不是很严重,就说,能够克服的困难就要尽量克服,如果碰到一点困难就想躲想逃,那怎么可以进步呢。感冒是个小病,如果因此就不去上学,那你对自己的要求也太低了。以前战争年代,战士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离战场。你现在作为一名学生,职责就是读书,怎么能因为一点小病就不去学校上课了呢?来,爸爸送你去学校。你真要坚持不住,老师会给我打电话,我去接你回来。
他妈妈在一边狠狠地瞪我,儿子听了我的话,跟着我去了学校。
结果那天,老师真的打来电话,说孩子确实坚持不住了,我就接他回家了,现在的我想起来觉得有些过份,有一些内疚。
我之所对他严,还因为我发现孩子从小就很聪明外向,这样的孩子如果不对他严厉,往往容易流于骄傲,把握不好,走偏了就会误入歧途。
儿子小时候我一共对他有两次惩罚。
一次是在他十岁生日的那一天,他回家有些晚,我问他去了哪里?他吞吞吐吐地不告诉我,我软硬兼施,才诈出来,他跑到我的一个好朋友家里玩电游去了。我当时很生气,家里都没有放电脑,就是为了不让他玩游戏,没想到他调皮得很,居然跑那别人家蹭着玩。
我给他罚跪。那天儿子足足跪了两个小时。
爷爷奶奶来劝,我说,我要让你一辈子记得十岁生日的这个教训,一定要记得我为什么罚跪你。
事后,我把朋友也说了一顿,我说游戏是少年毒品,你怎么能让他玩呢。后来有一次儿子又要去他家玩,朋友对他说,我再不敢让你玩了,上次你爸爸把我骂得狗血淋头的,我可记住了。
别人都说树大自然直,提倡放养。在我看来,要保证树直,小的时候就要上夹板。这样,直的自然更直。如果是歪了的,用夹板夹着就会矫正,以后再慢慢地松,歪的也变直。
因为我的严厉,儿子私下叫我老虎。
儿子从小爱说话,我对他说,你想表达思想是你的自由,但是态度必须谦恭,绝对不充许出言不逊。
他四五岁的时候,我出差几天后回家,父子俩为什么事情发生了争执,儿子突然来一句,你算老几?我一听这话就生气了,争论问题可以,人身攻击可不行。小小年纪目无尊长,这还了得,为了让他记住教训,我一下拎着他的耳朵,把他给拎着站了起来。他痛得哇哇叫。我说,记住,儿子,无论你将来是多么伟大多么成功,我都是你的父亲是你的长辈,我有资格批评教训你。
儿子耳朵又红又肿,妻子对我颇有怨言,我也知道自己当时下手重了点,心也跟着疼,但是,如果不这样,他记不住教训。
教育其实在平时:餐桌上的教育
我一直从事的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我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育人,一个孩子能否优秀,能否成功,家庭要占80%以上的原因,学校和社会占不到20%的原因。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父母的言行举止也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我告诉孩子,对于长辈一定要尊重。为不是一句空话,在餐桌上就可以现身说法。
在孩子小的时候,生活水平没现在高,青椒炒肉丝都是好菜。儿子爱吃这道菜,但是,我会告诫儿子,这个菜上桌后,如果爷爷没有先吃,你就不能吃。吃饭时不能把自己喜欢的菜端到自己的面前来,不能在菜碗里翻找。
我会告诉他餐桌上的礼仪,包括碗筷怎么放,进餐的顺序。如果带他参加宴席,会提醒他看看大人之间怎么敬酒,怎么说话,告诉他这里面都是有文化的。
儿子自然也就懂得礼让。
同样是在餐桌上,我教育孩子要自我克制,遵守规则。
儿子从小比较胖,为了控制体重,在我们家,我对儿子规定,一日三餐要按时吃,晚上9点之后,不许进主食。有一年的春节,我们在儿子的外婆家,那天,儿子大喝饮料,没有好好吃晚饭,到了9点半肚子饿了吵着要吃东西。我对他说,我们有过约定,9点之后不准吃饭。你要真饿,啃一个苹果就去睡觉。他吵着要吃蛋炒饭,他的小姨就准备给他做饭。我坚决制止。不行,今天谁给他做这饭,我就走人。姨妹为此很生气,恨不得要跟我吵架。我说,这是原则,我是做管理工作的,我们在生产安全上有个口号,“绝情的制度,无情地操作,有情地管理”。规定就是规定,如果不遵守就成了一句空话。
后来我就去睡了。第二天早上,看丈母娘的脸色有点不自然,一看就有问题。我说,你们昨天是不是还是给邦骐做了蛋炒饭,她说是的,昨天十一点,儿子饿得睡不着,她就给他还是炒了个饭让他吃饱了睡。不然,孩子都睡不着,饿得哭。
事已至此,我说,好,反正我没看到,就当是有情地管理吧。但是,下不为例。
从那以后,儿子一日三餐都好好地吃了。
当儿子要去新加坡的前夕,他意识到自己需要减肥,于是极力克制自己的饮食,加上运动,硬是在一个月减了20斤。
我平时做得一手好菜,腊鱼腊肉打鱼糕,家里的这些事都是我来做。同时还会捡菜——不是烂菜叶,是菜场上别人扔了不要的边角余料,比如西兰花的根茎底部常被人切下扔掉,我会要回来,削皮,切片,晾晒两三个小时,凉拌了吃,又脆又爽口。
大蒜的白色根须,别人扔掉,我会把它洗得干干净净的,用面粉糊裹一裹,油炸,不仅好吃,而且还有药用价值。
在餐桌上,我得意地告诉儿子,爸爸会变腐朽为神奇,这就是生活的智慧。
我爱研究美食,特别擅长发现各地的特产,朋友们都服我。我用此告诉儿子,任何一个人只要用心做事,凡事多琢磨,就可以做得比普遍人高一个级别。
当儿子在美国读书时,因为在外面吃饭不太方便,我建议自己亲自学着做饭。为此,我特意给儿子准备了一本入门级的私人菜谱,告诉初学做饭的儿子应该怎么做菜。我告诉他,哪怕是一个简单的炒鸡蛋,跟西红柿、葱、黄瓜搭配,就可以有不同的风味。同样是鱼,可以红烧可以清蒸,什么鱼适合红烧,什么鱼适合清蒸?具体怎么做?我都分门别类地整理,细致入微地记录,就这样,他做了厚厚的一本菜谱,还起了名字,叫《厨艺ABC》送给儿子。
现在儿子忙于事业,难得回家,但只要回来,我们一定会在一起好好地吃一顿饭。
现在,我们家餐桌上的蔬菜都是我们自己种的,这也是我引以为豪的事。在我两百来平方的花园里,种了十几种菜。
劳作让人健康,自种菜有机环保。真的是一举多得。
虎爸柔情:目送儿子去远方
我热爱大自然,喜欢旅游,但是从不赶热点,现在凡是要买门票的自然风景我都是不会去的,因为一方面,这些地方我早在它们收门票前就去过了。如果是我没去过又到了收门票的地步,说明已经商业化,没有什么意思了。
我利用每年的年假组织自驾游,最拿手的就是做路书,做广泛的调查,设计最佳线路,以及最佳人员搭配。
只有走出了才知道世界的广阔,我告诉儿子,你的未来会比爸爸走得更远。事实也真的如此。
当年儿子并不想去新加坡读大学,我想,儿子迟早是要出国的,能够早一点出去更好,而且南洋理工大学是名校且公费,我很看好。但是,儿子已经大了,我不能强迫他去考,只好谆谆善诱。
当时我的工作需要经常出差,只能周末回家。那个周末,我一回家就跟他大谈亚洲四小龙,大谈新加坡,然后说,你们学校每个班这次只能派一个学生去参加选拔,这个学生是综合素质最好的,你们班选了你,这么宝贵的机会给了你,你身上就有了责任,就算是为了班级的荣誉,你也要去啊。
他答应去考试,但提了个条件,我会好好考,但是考过了并不一定就去新加坡。
开弓没有回头箭,等他答应参加考试,也就意味着他会全力以赴。
虽然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但我清楚地记得,初选考试在五月,考智商、英文、数学、物理。当时在华师一附中的新校区考了整整一天,从五十多人中筛选出了三十多人。儿子顺利过关。
七月,这三十多人参加面试,地点是在洪山宾馆。每当我路过这里时,脑海里都会浮现出当时的情景。主考官有四人,同时还联线到新加坡。每个学生在考场上停留的时间不等,家长们在外面一边焦急地等待,一边交流。有人说,基本上,考十几分钟是正常的,如果时间太短,只有两种情况,一是彻底没戏,一是人家一眼相中。
儿子是在12分钟后出来的,我心里没把握,他自信满满地说,绝对没问题。
问他为什么这么自信,他说,我当然自信,我三次把老外考官逗得呵呵大笑。你就等着好消息吧。
果然,当天晚上,我们接到了电话,告诉我们儿子通过的面试。
闯关的过程让儿子对新加坡有了向往,他决定前往。
那一年,儿子在读高二,17岁的他第一次出远门。我们也很忐忑,我叮嘱他,出门在外,首先要注意的是安全,一是人身安全,二是政治安全,三是财产安全。安全是一切的前提。儿子说,我知道。
儿子赴新加坡前,我送给他的礼物很特别,两面国旗。一面大的国旗,一面小的,我把它们精心地包好,放在他的行李箱里。我叮嘱儿子:“大国旗在你参加活动时,披在肩上,责任在肩,小的插在房间的桌上,入睡前望它,祖国永远在你心中。”
儿子无论在新加坡还是后来去美国,这两面国旗都带在身边,现在,那两面国旗还在新加坡的公司办公室里。
我相信,有它们所赐与的力量,儿子会走得更稳更远。
也是在送他去机场前,我私下跟他说,等会你进了安检,一定要记得回头,给送你的爷爷奶奶和其他亲友招手告别,这是礼貌,也是让他们放心。
儿子不仅做到了,让我意外的是,他已经经过了安检,突然又跑出来,把两封信递给我,一封是写给我的,一封是写给妈妈的。信的前面是感恩,后面则是叮嘱。他说,爸爸,请你放心,你要知道我是谁的儿子。我能有今天,你为我做了那么多,我是深深知道的。
在那一刻,我觉得十七岁的儿子真的长大了。
侧记:
殷爸身为高管,把下属当工作中的同事,生活中的朋友,决策中的参谋,不打官腔,是一个非常有生活热情与智慧的人。
他现在每天坚持走两万步,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保障。
他在朋友圈流传最广的语录是“爱妻爱子爱家庭,不爱身体等于零。有权有钱有成功,没有身体一场空。横批:快去走路,快去运动。”
他在武汉东西湖区组织了一个“雄鹰篮球俱乐部”,自己打后卫,曾带队获得东西湖区的冠军。
少年爱写诗,现在爱摄影,他旅游时拍的照片,配上优美的文字,赏心悦目。
他交友广泛,政界商界娱乐界的都有。
他说自己喜欢与人分享,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儿子的优秀深得同龄人的喜欢,一起长大的那帮小伙伴称他为“殷老大”。这些孩子说起他来会特别骄傲地说,我有个表哥是麻省理工毕业的。
殷爸则受到了家长们的追捧,他们纷纷向他请教教育心得。受他的影响,厂里的家长都重视家庭教育。孩子教育都不错。他最得意的是,在他的影响和指导下,经常一起玩的五家同事的孩子先后考上了波士顿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中南财大、武汉音乐学院。
他说,人和人是可以互相影响的。一个优秀的孩子,可以带动一批孩子优秀。一个用心的家长,可以带动家长一批用心。
这是年前采访完成的稿件,一直放到现在。
近日,殷爸告诉我,儿子被中国传媒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同时,多家媒体报导了浮冬数据。(见链接)
我想,稿子不能再捂了,赶紧放上来,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