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本穆格法(Inal- Muqaffa,24-759),阿拉伯古典作家。生于波斯祖尔城(今伊朗设拉子南何(部的一个乡村。当时波斯已处于阿拉伯帝国统辖写之下。父亲是伍麦叶王朝委任的税收官,信奉袄教。伊本·穆格法幼年随父生活,受到波斯文化教养,也信奉袄教。后来独自到当时阿拉伯文化都市之一的巴士拉城,在那里获得了广博的阿拉伯文化界已经享有名声,引起王公权责重视意相邀他扭任文书之职。
伊本穆格法成年后经历了从伍麦叶王朝向阿巴斯王朝的过渡。他在为巴士拉总督担任文书时,改奉伊斯兰教。由于他的社会改良观点为统治者所不容,终于在阿巴斯王朝哈里发曼苏尔的默许下,以伪信教”罪名被杀害。死时年仅三十五岁。
伊本·穆格法虽然生命短促,但他却为阿拉伯和世界文化宝库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他的《卡里莱和迪木乃》、《小礼集和大礼集》,十多个世纪以来对阿拉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前者还被译成多种文字,传遍世界。直到今天,仍具有一定思想、艺术价值。
伊本·穆格法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亲眼看到,为争夺哈里发权位,不同政治派别进行了残酷的斗争。王朝的交替并未能消除敌意。他不满于社会的动乱和弊病,不满于阿拉伯统治者对姆瓦利人(即信奉伊斯兰教的非阿拉伯人)的压迫和歧视。他虽然改奉伊斯兰教但宗教观念极为淡漠,崇尚理性高于教义。由于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加之对波斯政治、历史、文化的自豪和强烈的民族感情,使他产生了改良社会的思想。他认为新兴国家中许多弊病,大多归因于统治者。在他看来,君王的问题在于暴虐,臣民的问题在于愚昧。医治暴虐的方法是善任、咨询建立以正义理智为基础的制度;医治愚昧的方法是充实头脑,通过思考获得知识,遇事商讨,建立诚挚的友谊,实行自省等。他的几乎全部重要作品都贯穿着这一思想。
卡里莱和迪木乃》是一部主要描写飞禽走兽活动的寓言童话集,故事中寓以哲理、教诲。这部书的故事最早源于印度梵文寓言故事集《五卷书》。《五卷书)于六世纪中叶被译成波斯古语言帕赫莱维文(译本已失传)。伊本穆格法出于改良社会的目的,以《五卷书》记叙的故事为基础,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创作,全书共十五章。书首有叙述《五卷书》在印度成书过程的前言,波斯王派人取书经过,取书人外传,及阿译者前言。卡里莱和迪木乃是两只狐狸的名字代表了善和恶的对立。全书通过狮、猴、牛、狐、鼠、龟、鸽、兔、乌鸦、羚羊、白猫头鹰等几十种动物的活动组成了大小五十多个故事富于想像,优美生动。每个故事都有一定寓意,如小白兔机智杀死狮子,说明弱者运用计谋可以战胜强敌;一群鸽子陷入罗网,一齐起飞,把网带走,说明危难时齐心协力就能成功;三尾鲜鱼不同遭遇的故事说明凡事都需防惠于未然;渔夫扔掉珍珠的故事说明单凭经验的害处;狐狸受审说明挑拨进谗者最终会受到惩罚,等等。故事中屡把狮子比作君王,通过它与其它动物的活动,实际上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君臣关系、君民关系。如《狮牛)章,《猫头鹰和乌鸦》章,《国王和芳泽鸟)章等,都是针对统治者发出教海表现了社会关系及宫中斗争。全书结构道严层次清晰语言凝炼,充满比喻、格言、谚语与哲理,采用了大故事套小故事手法,引人人胜。伊本·穆格法把表现社会、科学、哲理的寓言故事第一次引进了阿拉伯文学,对以后的欧洲文学产生了一定影响。
《小礼集和大礼集》是一部行为、道德、哲理方面的箴言集。由《小礼》和《大礼》两部分组成。作者在《小礼》集前言中写道:“我从民间采集众所周知的话语选编此书俾对砥磨心志,明亮目力复苏思想,树立谋策有所助益,并对丰功美德有所彰明”。《大礼》集又分两部分:一是对君王的劝诫,规范君王与臣民的关系,及臣民与君王的关系;二是关于友谊的箴言。全书共一百六十个小节,表达了伊本穆格法对社会政治、道德的设想和观点。他认为,人首先是和理性联系在一起的理性能区分美丑善恶,而无需圣训和教义。主张精神的意趣高于物质的意趣。文中充满格言、警句,反映出波斯、希腊、印度文化的影响。全书思想明晰,逻辑性强语言纯正,凝炼达意。
《近臣书》,这是伊本穆格法写给曼苏尔哈里发的信。像他的其他作品样,也是谈政治、社会、道德、哲理方面的问题,观点明确,直言不讳,类乎谏辞他批评了司法制度的混乱、暴虐和不公,要求制订整个伊斯兰国家遵循的官方法典,指出税收制度的紊乱,提出监督、查办等改良措施;提到军队的重要性及存在的弊端,从物质、精神、文化道德方面建设军队的措施。要求哈里发公正对待人民维护人民权益;他批评近臣,要求哈里发善任。他的改革兰图基本是依据波斯政治社会结构,而又受到希腊、罗马文化影响,不是建立在教法基础上。它出现在中世纪阿拉伯文明鼎盛时代的发端期,无疑具有一定价值。
伊本穆格法还译有《波斯诸王传》(波斯诗人菲尔道西《列王记》的创作依据之一),《波斯风俗和文化》,艾努·舍尔汪传记》,《稀世珍宝》(先贤史事)等。相传他还从波斯文译出了亚理士多德的《范畴》、《修辞学》《标准分析》等书。伊本穆格法以自己的实践,为阿拉伯文学打开了翻译、介绍不同文化知识的道路。他对理性的崇尚,具有辩证成份的分析方法,高度的写作技巧,为历代阿拉伯文学家、哲学家效法。他主张艺术形式为思想内容服务,反对流行的声律骈丽避免使用怪词僻义。他的语言明快流畅,形成了清新独特的风格,为阿拉伯散文艺术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