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多才多艺的诗人是谁?
有这样一个斜杠青年,他诗书琴棋画样样精通,他的才华,真是数都数不完:
1、诗写得好,传世400余首;
2、画画一流,自称“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苏轼评价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后人尊他为南宗画派之祖;
3、他还是音乐专家,他最初担任的官职就是太乐丞,专门管朝廷礼乐……
他就是王维。他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在他的诗中,他常常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描绘出一片特有的幽静世界。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前两句写山之空:
空荡荡的山里,看不到一个人影,只听到一阵人语声。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
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给人的感觉却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山居秋暝》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主要表现的是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鸟鸣涧》中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主要表现的是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这里的“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由于山里看不到人的迹象,就好像走进了一片与世隔绝的原始森林。
当我们念着“空山不见人”沉浸在一片安静之中,诗人紧接着却来了一句“但闻人语响”。
“但闻”这两个字值得注意。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虽然看不到人,却并不是一片死寂,什么声音都没有。啾啾鸟叫声,唧唧虫鸣声,瑟瑟风声,潺潺水声,相互交织一起,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说话的声音,慢慢又消失了,也看不到人影。这更显出山的安静了。
空山不见人,是无声之境。但闻人语响,是有声之境。无声和有声,动和静,就好像音乐刚起时,先让你放空,然后慢慢地有了各种声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后两句写山中景物,更突显山之静:
太阳的一抹余晖返入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作者由上一句的声音渐渐写到光影。只见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森林,留下一片斑驳的树影。“反景入深林”,在这一句中,王维把阳光和树影的微妙变化给描绘出来了,光影细节处理的非常好,整个画面非常逼真。
斑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和对比。再回头看看整座深山,更加幽暗寂静了。
我们惊叹于诗人对于声音、对于光和影的敏锐度,同时我们也要知道,这与他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细心观察是分不开的。正是,“生活中从来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