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见了摇滚乐的未来,它的名字叫布鲁斯·斯普林斯廷。
你所拥有的只是你的灵魂
——特蕾西·查普曼
1972年5月2日这天,大名鼎鼎的音乐制作人约翰哈蒙德一早就来到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上班。他瞄了一眼日程安排,发现上午11点那栏后面写着麦克·阿佩尔( Mike Appel)“谁是阿佩尔?”他问秘书。
他说他是一个歌曲作者,秘书回答,“他一定要见你,他想推荐给你一个歌手。”
11点钟的时候,门外准时走进来两个人,其中一个脸刮得很干净的人还没坐稳就开口说到
“你就是那个哈蒙德吗?据说你当年发现了迪伦。我倒要见识一下你的眼光有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我带来了一个歌手,比迪伦还牛!
“我不知道你这样说话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哈蒙德对眼前这个举止傲慢的人感到有些不快,“不过,如果今天你来这里就是想让我讨厌你的话,你已经达到目的了。废话少说,我没有多少时间,你带来的这个人叫什么名字?
“他叫布鲁斯·斯普林斯廷,他是我刚刚发现的天才,他……”
“我劝你先闭上你的嘴。”哈蒙德打断了阿佩尔的话,然后他转过头去冲着旁边那个拿着把木吉他的年轻人说到,“在我没有失去耐心以前,你先唱几首歌吧。"听到这话,斯普林斯廷便站起身,开始唱歌。他人生得十分瘦小,虽然留了一头长发和连鬓胡子,可却掩饰不住一脸的羞涩。
可他唱起歌来却像是换了一个人,表情丰富,充满了激情。他唱的第一首歌就让哈蒙德坐不住了,这首歌名叫《在城市里当一个圣者可不容易》(' s Hard to Be a Saint in the City),歌词又长又复杂,但斯普林斯廷所用的词汇和意象十分生动有趣,很有街头色彩,一点也不枯燥。接下来他又唱了一首名叫《如果我是那个神父》( If I Were the Priest)的歌,居然把天主教的圣母玛丽亚唱成了一个开妓院的老鸨,耶稣基督则成了嫖客。听完这首歌,哈蒙德禁不住问到:“你是被修女带大的吧?”
哈蒙德还真猜对了。布鲁斯·斯普林斯廷1949年11月23日出生于新泽西州弗里霍尔德(Freehold)市的一个天主教家庭。他的双亲都是没什么文化的蓝领工人,靠打零工挣来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一家人的业余生活十分单调,周末如果不是看一整天电视,就是一家人挤在一辆车里在高速公路上兜风,以此来消磨时间。因为穷,斯普林斯廷直到二十一岁时才第一次进饭馆吃饭!斯普林斯廷的父母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因此小布鲁斯一直在天主教学校里上学。他很讨厌修女和主教们定下的清规戒律,老爱在学校里捣乱,也因此经常遭到修女们的体罚,有一次他竟然被一个修女仍进一只肮脏的垃圾桶里,里面的臭味把小布鲁斯恶心得吐了一身。不用说,斯普林斯廷从小就恨透了天主教。
小时候的斯普林斯廷性格内向,不爱多说话,整天恍恍惚惚的,像是有什么心事,所以他在学校里很不合群,别的孩子都认为他是个弱智,不愿和他交朋友。其实他是个很爱思考的人,直在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当他看到忙碌了一天的父亲每天下班回来后就只知道坐在厨房里抽烟发呆时,就发皙自己将来一定不能走上父亲的老路。可是,一个小城镇上出来的穷人家的孩子除了去当工人以外,还能有什么别的出路吗?答案只有一个:摇滚乐!说来很有趣,在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摇滚乐已经成了反叛、另类、洋化或者“酷”的同义词,可在四十多年前的一个美国小镇上,摇滚乐却是一个穷孩子摆脱贫困的唯一的希望。在斯普林斯廷九岁那年,他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了“猫王"的表演,从此他就发誓要做一个像“猫王”那样的明星。斯普林斯廷十四岁那年,母亲为他买来一把最便宜的二手电吉他,从此他就一头扎进了音乐的世界里。缺少朋友反而给了他充裕的时间在家闭门苦练,水平很快就有了很大提高。作为一个小城镇的年轻人,他喜欢的全都是当时流行的英国摇滚乐,后来又随大流地变成了黑人的“节奏与布鲁斯”,以及一些流行爵士乐,民歌还没有进入他的生活。是迪伦改变了这一切,那张《回到根源》让斯普林斯廷很是着迷,听了那张专辑之后,斯普林斯廷第一次发现摇滚乐还可以那样唱,歌曲还可以不是男欢女爱,而可以反映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他买来一本安东尼·斯卡杜托( Anthony Scaduto)写的迪伦传记,读后更是大受启发。斯普林斯廷后来有一句名言:猫王解放了人们的身体,而迪伦则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句话真是说到了点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