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文斯在一首老民歌《失去母亲的孩子》( Motherless child)的基础之上即兴发挥而成的歌曲立刻得到了台下五十万名观众热烈的响应,他们从歌声中听出了自己内心的感觉。他们就像群失去母亲的孩子,已经孤独了好多年。父母的不理解,社会的不宽容,政府对他们的漠视,芝加哥警察对他们的殴打,以及越南战争给他们带来的恐惧,使他们越来越感到孤立无援。可此时此刻他们却发现,自己其实并不孤独,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和自己一样的人,起码今天来参加音节的这五十万人就和自己站在同一条战壕里,他们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感觉到自己的强大,也只有在这样的一个强大的集体里面,他们才第一次感觉到什么是家庭的温暖,什么是享受自由的快乐。
可此时此刻,莫里斯却感觉不到一点快乐,他正在焦急地寻找下一个上台的人。正好乡巴佬乔·迈克唐纳走了过来,莫里斯一把拉住他,恳求他上台唱几首歌。
可我的乐队还没来呀!"迈克唐纳答到。
“你不是一直想单飞吗,今天你就提前飞吧。”莫里斯恳求到。
“可我连吉他也没有,没吉他怎么唱歌呀?”
吉他我去找,你就别管了。”过了一会儿,一把破旧的雅马哈木吉他出现在迈克唐纳的面。
没有背带可不行。“迈克唐纳抱怨到。
这样就行了吧!“莫里斯随手拿起一条麻绳,把吉他的两边栓住。
“那拨片呢?
“拿这个代替!“莫里斯掏出一盒火柴,撕下一块硬纸。
还要有卡子(Capo)。
“等黑文斯下台后你管他借一个不就行了?
“黑文斯从来不用卡子,他用他的大拇指。
“可你叫我上哪儿给你找卡子去啊!“莫里斯绝望地喊到。
就在这时,一个助手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卡子,冲莫里斯扬了扬手。与此同时,莫里斯也听见
了黑文斯对观众说谢谢。他不由分说地把穿着一身美军制服的迈克唐纳推上了舞台。
“给我一个F!”迈克唐纳冲着台下的观众喊到。
“ FFFFF……!"观众齐声回应
“给我一个U!
给我一个C!”
“给我一个K!”
合起来怎么拼?
“FUCK!FUCK!FUCK!"台下齐声高喊。迈克唐纳把“鱼”(Fish)错拼成了一个脏字,台下的观众也跟着对越战发出了愤怒的抗议。迈克唐纳紧接着演唱了那首有名的《我死定了》,把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可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此时农场上空却传来了飞机的隆隆声,原来是两架载着乐队和演出器材的军用直升飞机飞了进来。“我们反对的是战争,不是军大。”组委会这样想由于开场的混乱,原本定好的乐队出场次序全部乱了套。为了省钱,担任摄影的维德利和助手马丁·斯科西斯(Martinscorsese)原本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拍摄计划:只拍摄有名的乐队的演唱。可现在这个计划全不管用了。迈克唐纳的“FUCK”号子就没有拍全。不过,从后来发行的电影里可以看出,摄影小组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通过这部长达三个小时的电影,人们可以看到民歌手寒巴斯蒂安真挚的演唱;贝兹在歌声中号召人们起来反对战争;桑塔那和他的拉丁摇滚乐队充满激情的演奏;CSN&Y优美的和声;“十年以后”乐队狂放的布鲁斯吉他;乔·科克尔那痉挛般的表情;阿洛·格思里那充满乡村味道的演唱;“杰斐逊飞机”乐队的略带倦意的表演(他们是早晨8点上的台!);以及贾尼斯·乔普林的明显处于麻醉状态的喊叫。
不过,电影观众最感兴趣的恐怕还是那些发生在舞台以外的事情。人们从屏幕上看到的是排排丢弃在路旁的车辆;一个个赤着上身向雅斯各农场进发的年轻人;一群群围成一圆打着手鼓唱歌跳舞的观众;以及那些赤着身体在草地上跑来跑去的孩子。人们还可以看到朗格和科恩菲尔德兴奋的表情;“滚动的肉汤”张着没牙的嘴,向大家宣布早餐已经准备好了;接受采访的当地居民发表对音乐节的不同看法;一个老老实实地做着本职工作的掏粪工人;几个相互传递大麻烟的嬉皮士;排队给父母打电话报平安的中学生;一个和朋友走散了的姑娘的哭泣;以及几位结伴而来的年轻人向记者讲述自己的故事
但最令人感动的大概要算是人们在泥水中玩滑梯的情景了。音乐节期间下了两场暴风雨,使整个农场变成了一个大泥盆。人们一开始还尽量想办法躲雨,眼看躲不过,大家干脆享受起大雨的洗礼来,人们排成一排,轮番冲向一处泥坑,就像小孩在玩滑梯,弄得全身都是泥水,可大家却都乐此不疲,兴高采烈。实在玩累了,就到农场后面的湖里洗个天然“矿泉浴”,男男女女全都赤身露体,却没有任何杂念,大家就像孩子一样在水中嬉戏,仿佛又重新回到了伊甸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