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吴宇森就曾用毛笔在玻璃上画很多小人,再拿手电筒照玻璃,影子投射在茶几上,手不停移动,小人就动起来演练三国里的将士斯杀他说:“少年时我在教会的帮助下才念完小学基督宣扬的仁爱和牺牲精神以及那些我喜欢的《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刺客列传》等充满豪情侠义的小说,都让我印象很深,那种朋友间的义气一直让我激动。”
这份对中国传统兄弟情谊的钟爱,几乎成为他事业发展的一条副线早年跟随张彻担任副导演时就无需多言了不管是/剩马还是/马永贞,张彻电影里的忠肝义胆,浸淫着吴宇森的血性风骨。
特别是1970年,张彻导演的邵氏古装大片[水浒传上映,/水浒传1的开篇,是一个八百里水泊梁山的大远景展示。
梁山依山傍水,各种建筑工事步兵手执兵器往来巡视,骑兵纵马于木桥之上矗立。
这是身为副导演的吴宇森距离古典情义最近的一次脱离邵氏加盟嘉禾后的岁月,最值得一提的是1984年的英雄无泪),这部影片塑造了一个充满仁爱精神的雇佣军首领形象,这可算是吴字森风格初现的电影。
个中人物的塑造颇有上古英豪遗风。
八十年代吴宇森加盟新艺城,相继推出了/英雄本色J/纵橫四海}等英雄片,加上自组公司拍摄的/螺血街头人/辣手神探丿等片,成就了吴宇森个人电影生涯中最绚烂的一段。
纵观这些作品,父子情、兄弟情、男女情等始终是电影不离不弃的核心,而以周润发为代言人的模式化角色,无疑就是吴宇森眼中三国英雄品质的集大成者,有勇、有谋、有情、有义,所以他才会说:“小马哥就是赵子龙的化身”,“我是基督徒,受爱、罪恶及救赎等宗教观念的影响,古代侠士们行侠仗义精神现在已荡然无存,我们得独自面对罪恶。”
在1989年,他就曾经提出了筹拍三国的建议,无奈老板觉得计划庞大,无力支持只得搁浅后来远走好莱坞,虽开局不顺,但吴宇森毕竟扛过来了,成为好莱坞首屈一指的动作大导但他仍对三国念念不忘。
风语者时接受采访,他就说:“我很想拍《三国演义》或以国父孙中山为故事背景的史诗式大制作”,可惜只是个设想。
到了2004年,吴宇森开始在无数场合重复着同样的话:“我接下来的一个拍摄计划是/赤壁之战J,拍这部戏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一部国际性的大制作影片,让海外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个性文化、品质甚至自然风光。”
当时/+面埋伏正落入观众“十面埋伏”的讨伐中。
评论对于吴宇森还原金戈铁马的三国岁月的“声明”并没有当真,大家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其实,那时剧本已经开始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