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名缰利锁拖得人疲惫不堪

时间:2020-10-18 17:28:40    来源:

名利的诱惑让心温在零度以上

据报载,北京市一所小学的一个班主任,让孩子们为自己制作张20年后的名片,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创意,见证孩子的理想,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于是这些孩子异想天开,都给自的未来“任命”一个很好的差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部长”、“联合国局长”、“全球著名外交官

中国海军陆战队诺曼底兵团总司令员”、“中国十大杰出特工之一”、“北京警备司令国家服装中心首席设计师”、“北京钻石与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美国微软公司财务部长”,还有如歌唱家、综艺频道制片人等醒目的头衔“志当存高远”,放飞理想无可厚非,而且可喜可嘉,但是事实上20年后真的能个个出类拔萃,人人功名显赫吗?恐怕未必。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孩子的心境是社会的晴雨表,从这些孩子的“愿景”中,可以略窥时下人们的价值取向:追名逐利,几乎已被世俗定位为成功的标志。难怪江西一名小学生在谈到自己理想时说“想当农民”,便惹得班上同学大笑不止(在以后的有关章节我将详细谈及此事)人啊,总是抱着一颗“利欲票心”入世,生奔波,一生劳顿,一生你争我夺,而一切似乎都得到的时候,又深深觉得“那还不够”。于是又继续挤入滚滚红尘的名利场中。

生命不息,名缰利锁不释。

两百多年前,乾隆皇帝和纪晓岚双双站在江边。烟波浩藥,水天一色。江中动船飞,千机竞渡。乾隆爷动了哲思,捻须沉吟间身边的大文豪纪晓岚:这江中行船当有多少?纪晓岚哪是等闲之辈?朗声应道:两只。哪两只?乾隆爷追问。一只为名而来,一只为利而往,纪晓岚回答着皇帝的迪问

纪晓岚的机智回答看似绝对,偏激,实则准确地概括了大千世界、若芸众生的心理状态一追名透利

人的一生,诱感太多,金钱、名誉、地位、权力、美女、名车、宅…何曾不令世人垂涎欲滴?在崇尚金钱的现代社会,财富就是雄狮颈上威武的酸毛,拥有了财富,也就拥有了人生的主动权,可以随心所欲设计人生。态爱、婚姻、家庭、子女、工作就像詹姆士说的:“人不能光靠感情生活,人还得依靠金钱。”所以上至智者高人,下至村夫渔樵,很少有人不为名利匆匆奔走,就连苏轼都不得不承认自己“白首为功名”,无法挣脱名缰利锁的羁绊。

追究起来,追名逐利的思想根源除了人的天性使然,再就是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家正统思想有很大关系。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入世”,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完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轨迹。翻开惱家经典(论语》、(子,类似阐释、说教随处可见,附拾即是;就连儒家的开蒙课文仨三字经》中,都毫不隐讳地告诚孩童要“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正是在这种文化环境的承载中在这种通过博得功名利禄来显亲扬名、光宗耀祖的社会价值认同中,才造就了人的追名逐利的心性。而一旦在名利场上青眉紫眼碰壁失败,便转而论道,大唱出世的高调,以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怕人寻问,咽泪装欢”。而心却或麻木或悲怆,沉沉然而不可燥热的状态

这样,追名逐利者就应时、应运而生了,如野草逢春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们耳熟能详的唐诗:“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说得再清楚不过了,抛妻别子,背井高乡,为的就是一个“宦”字;说白了,也就是要求得一官半职。写到这里,我的目光穿越了尘封的时光隧道,仿佛看到了雾夜霜旦、暮鼓晨钟中,漫长的仕途古道上,那些宦游人的疲惫的身影;他们形单影只,如野鹤孤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恩亲"”;“马上相逄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最主要的是他们因前途未卜,带着沉重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处处小心谨慎,强装笑颜,“妆罢低眉问夫婿,画意深浅入时无”,活画出宦游者的卑微心理。

最让人捧腹的是三国时期的华歆,他热慕达官显贵,血心追名利。年轻时有一次在田问劳作,看见达官的车仗伞盖,遮天蔽日,扬尘面来,他立刻扔下农具,不顾车马仪仗荡起的滚滚烟尘路追随,眼热心动,这种“小爬虫”的行为,终于惹得管宁愤然和他割席分座,断了同窗之情

我们读(史记》,在《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都记有他们目睹秦始皇东游时的表现。写项羽,说他和叔叔项梁一起观看秀始皇游会稽,项羽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对叔叔说:“你可以代替他!叔叔吓得赶忙括住他的嘴:“千万不能瞎说,让人听见,要灭九族!”娄还是老的辣,项梁虽然不让侄子乱说,但听到这样的话语,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写刘邦见到秦始皇时的表现,虽与项羽截然不同,但对帝王气派的仰慕却溢于盲表。当时年轻的刘邦正在咸阳充军服劳役,看到始皇大帝威武轩昂,不觉谓然长叹:“咳,男人就应该像人家这样!”

其实,仰慕功名,不是错误,用现在的话说,这就是进取之。人类如果放弃了对荣誉、名望、利益的追求,那么社会将失去发展的直接动力。但怕就怕“走火入魔”,“鬼迷心窍”。为了功名利禄,完全忘了天规心法。如果再加上私欲膨胀、业瘴未除,这种情况就会非常可怕。有一个贪官,从县长到市长,短短几年就敛财上千万,东窗事发后,又查出他包养的情妇就达八人。还不算与歌舞厅、洗头房的小姐的“一夜情”。当检察机关问他为什么这样疯狂地敛财时,他的回答非常“干脆”:“搂钱是为了送礼,送礼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赚更多的钱是为了更奢侈的享受。”

这也许可以看作是众多迪名逐利者的心灵轨迹,也是他们的生存状态。

为了获得浮名私利,他们挖空心思,不择手段,或是卑躬屈藤,良心丧尽,或是巧取豪夺,争得不义之财。于是或是醉生梦死,或是嗇不安,难以求得安适的生活境地,心就在惶惑与不安中疲惫不堪。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