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命运不可说,一说就是错

时间:2020-10-18 17:34:25    来源:
原创 绿茶  茶语微笑 
 
 
半个月前,女儿说端午小长假想回武汉,她想吃雪松路的巴厘龙虾。
一盘小龙虾一百多,来回车票一千多,路上十几个小时,这小龙虾也太奢了。另外,人生大好时光,怎么就记挂着一盘小龙虾呢,要好好学习呀,看书,做作品,将来才能当人生赢家啊……
呵呵,讲真,我当时心里就这么想来着。
然后,想起一位朋友,她的儿子在美国读书,假期要从美国回来,她当时的想法和我以上想法一模一样。不过,后来,她说,我的一个朋友就跟我讲,你呀,现在孩子主动地说要回来,你心疼机票钱,等将来,你想他回来,他都不会回来了。
呵呵,这句朋友的朋友的话,我记住了。
那好吧,我对女儿说,那就回来吧,我请你吃小龙虾。
孩子玩得很开心,三天基本上就是吃、玩、睡,没有摸一下书,也就看了一个画展一场电影,去测了一下眼睛近视度数,参加一个小聚会,教我用银片做了小花朵,遛了狗狗,跟同学见面,仅此。
玩是越愉快,结束便越难。今天一早,她依依不舍地走了,在火车开动后,给我发来伏地痛哭的长草颜团子表情图片。
怎么还像周末返校的初中生啊,我在微信上用语音笑她,你什么时候真正长大啊。
可是,转念一想,人生最幸福的时光,不就是这一段时光吗?
可以理直气壮地花父母的钱,不用考虑工作是否剥夺了自由挤压了自尊,薪水是否供得起花销,能力与才华是否支撑得起梦想(有很多很多的梦想),不用考虑房子车子孩子位子,不用焦虑自己在社会阶层的哪一层。
未来似乎还有无限的可能性。
而未来有多远呢?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只要木未成舟,尘埃不落定,那就永远都有未来。
 
可是,生活终将给每一个人一张内容不同但包含以上种种的试卷,而且没有标准答案。
这张卷子将在你大学毕业时徐徐展开。
想到明年就要大学毕业的女儿,作为过来人的我,难免就会有未雨绸缪之感。
无它,见过太多的残酷。
眼下就有一例——
那天在朋友圈看有人转发一篇文章,讲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何继红,1994年入校1998年毕业,现在家务农,赤贫,六个孩子的母亲。她的命运引起了校方关注,当年的老师和同学纷纷向她伸出援手。
追溯她的人生转折点,在大学毕业时。
她当年学的档案管理专业,本来就业面就窄,她毕业时想进事业单位,但当时的高校毕业生已不再包分配,她必须自己去找单位,她来自农村,无家庭背景无人脉关系,在偌大的北京城,能靠的只有自己,各种阴差阳错,未能如愿。
最后她去了广州,先在一家公司做资料整理工作,月薪尚有三千,算是不错,因与同事相处不好而辞职,再后来薪水一路走低,工种也脱离了所学,后来做服装厂小工,认识前夫,与之结婚,离婚,再婚……
如果说当年人大毕业证是一张进入社会中产阶层的船票,她在毕业的时候把这张船票给弄丢了。
其实她还有机会,有人说过,女人的婚姻相当于第二次投胎,但这一次,她选择的又都是寒门。且第一任丈夫婚内出轨、离异,给她精神上的打击让本来就性格内向的她几近崩溃。第二任丈夫属于当地困难户,娶妻难,娶她之后给她治病,相当于是收留了她。婆婆说她的身体不好,不能做结扎,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她就没有做,于是先后生了五个孩子,加上第一次婚姻的一个孩子,六子之母,她被这一切牢牢地系固于此,过着与人们想象中的名校毕业生完全不同的生活。
个人选择与命运安排,其实是相互假手的。这些年她都经历了什么?只有鬼知道。
当她的故事被人发掘,在网络上传播,引起关注,她的老师、同学都来看她,当然也想帮她,老师还送她一套最新的教材,希望她能“早日归队”。
归怎样的队?
无非就是老师所认为的与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匹配的那种生活。
但是,她还回得去吗?这套教材能改变她的命运吗?此时的她,再怎么努力,也无法续上二十年前拿到人大毕业证之前的那段时光。
当年她离自己想进的事业单位最近的一次机会是,当时北京市海淀区档案局同意她去上班,她说再考虑一下,第二天,她去时,人家告诉她,已经录用了她的同学。
二十年后的今天,那个同学和她,过着全然不一样的生活。
如果没有那句再考虑一下,而是毫不犹豫地答应,她的人生故事将是另一个版本。
小处守真,大处失策。是那位转发此文的朋友的点评,我觉得很到位,确实如此。
在人生总有那么几次紧要的关口,大学毕业是明显的一处,此时的任何一个选择,都会决定你未来的五年十年甚至一辈子的生活状态,你将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工作,或者生活。你将拥有怎样的平台、资源,生活在何种环境里,被划分到社会的哪个阶层。
而且这个选择不可逆。
简单地说,选择即命运。
 
 之所以感慨良多,因为在我和何继红的命运中,有那么一些相似之处。
同样在农村出生,长大。同样进了大学,当然,她进的是名校。同样的,在毕业的时候,要自己找工作。
我比她早毕业几年,那时候虽然还包分配,但遵循的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所以,如果我一定要有一份体制内的工作,就得回老家去。据当年曾帮我找过县人事局熟人的伯父讲,如果我回去,我可能就进县档案局了。
这是何继红的专业。
但不是我所学的专业,如果进了那里,我会适应吗?不知道。至少,在我的想象里,我不曾把这份工作和自己联系在一起过。
倒是记得当年同桌的母亲,她在县一中教政治课,曾问过我,你想不想进县一中当老师,如果想进,我帮你说说。当时,我以自己的专业为非师范专业为虑,没有接这个话头,我深深引以为憾。
最关键的是那时本能地就想留在省城。
有亲戚的同事的父亲在一家乡镇企业当高工,经由这层关系进了那里,做了半年,感觉自己不属于这个地方,辞职。
其实如果留在那里,同一批去且留下来的大学生,都分到了宅基地,做了楼房。那一片原本属于城郊结合部,却因新的城市规划而变成了内环黄金地带,位于长江隧道和长江二桥之间,那里的村民通过拆迁,家家都有八九上十套房子,资产千万者比比皆是。
但是,如果重新回到当时,我想我还是会离开的。无它,骨子里自带的某种基因,或曰宿命。
所以,我能理解何继红离开第一家公司的心情
可惜的是,后来,她没有找到真正能实现她自身价值的好单位,如果说一开始她还有努力争取,到后来她就基本放弃了。人生一路走低,回到起点,甚至还不如当初根本没有考学出来的人,他们因为不曾有改变的机会,所以能认命地淡定,而她,很难。
庆幸的是,我后来进了自己喜欢的单位,个人的兴趣爱好与公司业务一致,在这里,有我所尊敬的领导和前辈,可以学到新知识与技能,可以认识各种有意思的人。一路走来,虽然也遇到过打击,但更多的是帮助我鼓励我的人,所以,我才能有现在的自己——对现状还算满意,虽然并未达至理想,但也留下了继续努力的空间啊。
 
现在,我的孩子已经长大,她也将面临人生的种种选择,未来前往深造的学校,从事的职业,生活的城市,以及婚恋、交友,等等。
当我把我的故事别人的故事讲给她听,无非是让她多一些参照,多一点预见,多一些储备。
我对女儿说,关于未来,乐观地讲,一切皆有可能,因为尚未真正到来,便都有努力的时间和空间。
悲观地讲,一切皆无可能,因为命运早有安排,命运很玄,不可说,一说就是错。
不过,基本上我比较相信,幸运之神通常眷顾的还是那些勤奋、坚强、乐观、智慧、执著的人。
这也就是我,一个忧心忡忡的妈妈,对身边那位迎风朗笑的少女的嘱咐。
但愿她能听进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