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越
但是,小字报歌谣的商业性对民谣的演绎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古老的民谣(尤其是蔡尔德体系内的“纯”民谣)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演唱者自己不介入歌曲的内容。从歌词上看,它们大都持中性立场,对所唱人物或事件不加评论,而是用平实的手法把故事讲完就完了,所以典型的民谣歌手在唱法上应该都没什么个人特点,他们的演唱风格都非常单调,不“好听”。有人认为老民谣的这些特点是因为它们的作用就是向后人讲述某个历史事件或者人物,不需要有个性。另一个论点则认为带有太强烈的个人好恶的民谣不如中性的民谣更容易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流传下来,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事情到了小字报时代就开始变化了。商人们为了卖钱自然需要满足老百姓的个人要求。许多小字报歌谣因为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倾向性和个人好恶。这种小字报歌谣极大地丰富了英国民谣的内容和风格。
英国是世界上工业化开始最早的国家,英国的民歌也因此很早就受到了工业化的影响。马克思曾预言民歌将会被工业化彻底打垮,他认为民歌是来自迁腐的乡下的东西,被打均倒是价好事。可他没有料到,工业化并没有把民歌打垮,被集中在工厂里做工的来自乡下的工人们池一边唱着老民歌一边工作,而且后来一些有才华的工人还开始以古老的民歌为蓝本,填上反工人生活的新词,创作出不少工人们喜爱的新民歌。伊万·麦科尔(EwanMacColl),这个被称为英国民歌之父的传奇人物,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工人歌手的家庭。
麦科尔于1915年出生在苏格他的双亲都是具有左派思想的民歌手。麦科尔小时候就
欢唱歌,而且显露出极高的创作天分,十几岁时就为工会写过不少好歌。后来他加入了共产党
更是积极地投身到同资本家的斗争中。再后来,麦科尔因为喜爱德国戏剧大师布莱希特(Bm
而迷上了实验戏剧。他第一个在英国成立了戏剧工作室,推广现代戏,并在表演、舞台布景灯光
和声效等一系列方面对英国古老的戏剧模式进行了改革,并创作了许多在英国戏剧史上具有重
要地位的新戏。其中他为填补一出戏的幕间休息时间而在十分钟内写成的歌曲《肮脏的老城
( Dirty Old Town)成了他的第一首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反响的歌曲,这首歌控诉了工业化对他的家
乡萨尔福德的破坏,后来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引起了共鸣,可被称为英国的《鹿港小镇》。
五十年代初,麦科尔结识了为躲避麦卡锡的政治迫害而来英国避难的艾伦·洛马克斯,他为
麦科尔带来了许多他在美国录的民歌,其中很多是美国黑人的布鲁斯。这些歌重新让麦科尔认
识到民歌的重要性,他决定在英国发起一个民歌复兴运动。和美国一样,英国的民歌复兴也开始
于少数几个中产阶级学者,他们出于对民歌的历史感的好奇而去乡下采集民歌,并加以研究。但
英国缺乏美国在二十年代对民歌所进行的大规模商业开发,因此在一般老百姓耳朵里,民歌还
是个奇怪的玩艺儿。麦科尔认识到了这一点,他坚信老民歌必须和现代观念结合起来才能赢得
听众。因此他决定把政治和民歌结合起来,用民歌宣传他的激进的政治观点。
也许是因为麦科尔喜欢上了黑人布鲁斯,或许是因为布鲁斯来自饱受压迫的黑人,更符合
他的政治立场,麦科尔和另一名英国民歌运动的先驱者A-J洛依德(AJ.Loyd)一起开始在英
国推广美国布鲁斯。他们在电台办了一个名叫“民谣和布鲁斯”的系列节目,第一次把英美两国
的民歌结合了起来。麦科尔拿出他搞实验戏剧的劲头,把不同种类的音乐的互相融合,开始了充
满创意的实验。他还认为,只有当老百姓自己开始玩音乐,而不是光听职业乐手的演奏时,才能
实现他的“把音乐还给老百姓”的理想。麦科尔的这个超前的DY(自己做)式的想法在美国找到
了榜样,这就是源自美国的“洗衣板音乐”:斯基夫( Skiffle)
斯基夫其实是一种源自芝加哥的伴舞音乐。在白人民歌传统中,伴舞音乐多是由小提琴、吉
他、班卓琴、手风琴和口琴等旋律乐器独奏或合奏而成,打击乐器几乎不存在。黑人则颠覆了这
一传统。因为旋律乐器没法表现黑人音乐中的复杂节奏,因此鼓这样的打击乐器便成了主角。可
是在过去,贫穷的黑人买不起乐器,于是,二十年代时有人想了一个办法,在锡制洗衣板上粘上
些同样是锡制的瓶瓶罐罐,然后手拿金属片在洗衣板上刮擦,结果发出了响亮的声音,足以在
杂的场上让所有人都听得见。后来又有人按照这一思路制成了“澡盆贝司”,就是在一个大
盆上立一根棍子,棍子头上系根弦,弦的另一头固定在澡盆底。拨弦时因为澡盆的共鸣可以发
出贝司的声音。有了这两样乐器,再加上一两把当时已很普及的吉他或班卓等旋律乐器就可以
开舞会了。在用爵土乐伴舞盛行的二三十年代,斯基夫乐队很自然地被归入爵士类,在美国监狱
里的黑人因犯中十分流行。而洗衣板和澡盆贝司这类土制乐器被许多玩家加以改造,能发出很
复杂的声音。在英国就有许多爵士乐队里有洗衣板手负责弹节奏。
麦科尔很喜欢斯基夫这种非常反商业的音乐形式,他开始试验用斯基夫来伴唱政治化的新
民歌。他甚至自己组织了一个斯基夫乐队,队里有艾伦洛马克斯,还有一位刚好来英国玩的女
民歌手,皮特·西格的妹妹佩吉·西格(她后来成了麦科尔的第二任妻子)。麦科尔预言这类很热
闹又很容易学的音乐形式会让老百姓喜欢,他猜对了。1956年1月的一个星期天下午,一个电
台节目主持人出于好奇播放了一首根据美国传统民歌《岩石岛铁路》( Rock Island Line)改编的
所基夫歌曲,结果这首歌以及它的演唱者朗尼,多纳根( onnie Donegan)一下子在全国出了名。
时间英国电台里到处都是斯基夫歌曲,排行榜上出现了无数斯基夫明星。大大小小的斯基夫
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地冒了出来。许多青少年开始学弹洗衣板,更多的则拿起了吉他。
他们操着美国口音,穿着他们想象中美国监狱里黑人囚犯们穿的因衣,模仿着他们只在书上
读到过的“铅肚皮”或者加索里等美国民歌手们的一举一动,在咖啡馆和俱乐部里唱着地道的
多纳根甚至还成功地打入了美国流行音乐市场,成了第一个在美国出了名的英国流行歌
美国民歌
手。他的成功为日后许多英国歌手在美国的成功开了先例,许多这类英国歌手都采用了多纳根
的成功经验,即先从美国黑人那里借来一种音乐形式,把它换上英国的包装后再返销到美国去
从埃里克,克拉普顿( Eric Clapton)到“威猛”演唱组(Wham!)等都无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