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花与栽刺
□郑玉超
前不久,应朋友之邀,我参加了一场新书发布会。发布会是专门为一位老者组织的,他是一名乡村小学的退休老师,还当过小学的校长。老人已年逾八旬,这么多年勤勤勉勉,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写的是上世纪初的烽火岁月。
主持人请参加发布会的来宾谈谈感想。说实话,受自身知识的局限,老人的小说无论是构思,还是文采,在我看来都很平平。可大家或许是出于对老先生的尊重,说的都是些言不由衷的恭维话。
我自然也是如此。而于我,内心也有崇拜的因素,厚达四五百页的长篇历史小说,洋洋洒洒,写出来可不是那么容易,其中的酸甜苦辣、呕心沥血,可以想象。又听老先生说曾数易其稿,尤属不易。
老先生正襟危坐,听了大家的恭维,不动声色。
轮到一个毛头小伙子发言,他二十来岁的年纪,上来就是一番连珠炮,直冲靶心,说的话近乎苛责,在场的听众,包括我都连连摇头,实在听不下去了。大家一方面怨责主持人真不会挑人,一方面也怪小伙子不懂事,不懂得起码的尊重。
谁知老先生听了,面露喜色。
老先生面对大家的疑问,开心地说:“我这一辈子,从写这本书开始,听了太多的溢美之词,有的看都没看,连写的什么都不了解,就尽挑好听的来表扬我。我若是没有这么多经历,就会飘飘然,信以为真了。”
“但你的话,让我看清了真实的自己,不粉饰,不浮夸,有一说一,实话实说。”老者转向那位小伙子,真诚地说,“这么厚的书,你在发言的过程中,就挑出了那么多细节上的错处,说明你是用心看过了,也说明你才是真正尊重我劳动的读者。”
那小伙子被夸得面色绯红,连连说抱歉。
在座的都羞红了脸,自然也包括我。想一想,是啊,我们太在乎别人的夸赞了,明明是奉承话,我们却听得津津有味,哪怕被“捧杀”也在所不惜。人的一生中,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栽花,而是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