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青年诗人余地在2007年国庆期间的自杀,成为“网络事件后,受到网民关注热炒,一度红遍“网络半边天”,如同后来的虎照门”。但不久传出所谓“结婚”、“生子”病妻”等皆为“戏言”,其后的妤友调查、清退捐款、舆论指责,将这一21世纪以来最有影响的诗人自杀事件活生生变成了让当事者尴尬的一场“闹剧”
不过,在事件形成的网络及與论热点中,“诗人自杀”这一特殊社会文化现象和命题,还是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尽管有曹喜蛙先生持“‘诗人自杀’本身就是一个常见行为艺术,某种程度上诗人就是“自杀一族’”这类激进观点的人士,但多数人还是对近些年一度困扰中国诗坛的青年诗人自杀现象频繁出现,表示出高度关切和不安。有识之士认为,人们对诗人之死过分关注,甚至于胜过关注诗歌本身,这是不正常的。并进而断言,如果“诗人成为多余人,诗成为多余品”,“当诗失去思道之本真时,诗人自杀了,诗也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