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奔跑的楠子
01
01
D是我的公众号粉丝群里“知名”的长辈,在普遍群年龄二十岁左右的群里,她以四十岁左右的“高龄”经常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在其他人询问或是分享自己的护肤、职场、生活问题时,她总能以过来人的身份提出很多意见。作为没有很多精力回答问题的群主我来说,我是很感激她的。
但今天群里发生了一件事,致使我请她出群。
起因是一个群友问大家皮肤很干怎么办,一个二十多的姑娘分享了自己常用的保湿护肤品。D说“别被牌子忽悠,自己去试”。姑娘说了自己推荐这个产品的理由,D说出反对的理由并再次强调“追求的是你的诉求,而不是牌子。”
姑娘觉得D太敏感了,她并不是追求牌子,只是看到有人提问,单纯地推荐她用过比较好的产品而已。而D继续针对“该不该认牌子”的问题进行阐述。
很显然,姑娘和D说的不是一个话题。
姑娘说的是“皮肤干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D说的是“使用护肤品该不该认牌子”
在后面的聊天中,姑娘指出了D的问题,明确表示D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在反驳她。但D表示“你推荐你的,我只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在辩论中叫“偷换概念”。
反驳对方并不是说出“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才叫反驳。D将“皮肤干该怎么解决的问题”,换成“护肤品该不该认牌子”的问题,并一直抓住这点不断论述。还称呼姑娘为“孩子”,颇有长辈教育晚辈,晚辈就该听长辈的架势。
这引起姑娘的强烈不满,所以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后退出了群,并私信我来龙去脉。
我不经为姑娘手动点个赞。首先,在面对来自长辈的反驳时,她不卑不亢;其次,懂得及时止损避免时间浪费;再者,她懂得寻求帮助,而不是忍气吞声。
02
以上是理想地分析,以下我来说说感性的看法。
D让我想到了生活中的长辈们。比如催婚的父母,让我帮干私事的领导,不给让座就说我不懂尊重长辈的大妈……他们都有一个共性:
无论是不是自己社会身份范围内的权利,都要以自己是长辈来“教育”我们该怎么做。
比如身为父母,在我未成年的时候教育我不能偷窃,并在我不经过亲戚同意拿了人家玩具的时候,厉声斥责并带我归还玩具陪同道歉。这是在行使“父母”的权利——家长教育权。
但当我成年后选择自己的工作,阻碍我的选择并以父母的身份要求我必须考公务员时,这就是在行使“父母”这个身份以外的权利。因为选择工作属于我个人的权利,父母可以建议,但我有权拒绝。
再比如身为领导,要求我一周内必须独自完成提案PPT,并独自去客户公司进行提案。这是在行使“领导”的权利——工作领导权。
但他以领导的身份要求我必须独自陪同客户吃饭。这就是在行使“领导”这个身份以外的权利。因为陪吃饭并不是我的工作范畴,我有权拒绝。
而一切以身份之便,行使身份以外权利的人中,最多的就是“长辈”,因为这是一个不需要怎么努力,只要有年纪大就可以轻易获得的“身份”。
想用“长辈”行使权力的人,往往嘴上不会明说,但他们会不断暗示自己“长辈”的身份,比如称呼我们“孩子”、“小姑娘”、“年轻人”。
“孩子你还是经历得太少,到了我这个年纪你会后悔的”
“现在的小姑娘呦,买东西就知道追求牌子”
“现在的年轻人讲话都不经过大脑,情商这么低怎么在职场上混”
……
每当我听到这样的话,心里就产生一种抵触。
人生是我自己的,哪怕这么做真的会让我的利益受损,我也想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受挫折了我在换条路就好了,我凭什么要按你的想法去做?按你的想法做了如果失败了,请问你为我的人生买单吗?
但在现实生活中,碍于亲戚、上下级,哪怕只是面对长辈面子上过不去,我们往往不会把心里话说出来。脸上笑嘻嘻,心里MMP也就过去了。
可在一个微信群里,面对生活中毫无交集的陌生人,也要隐忍吗?
网络社交的存在,不就是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流创造了条件吗?
不管你在生活中是社会精英还是底层,是长辈还是小屁孩,但在网络上面对像护肤这样普适性的问题,不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吗?
小姑娘推荐护肤品从牌子的角度去推荐,长辈推荐护肤品从成分功效上去推荐,两者谁都没有错。但你非得反驳人家推荐牌子就是错误的做法,还称呼人家“孩子”,真的让人很不舒服。
您认为我是孩子,我还认为您倚老卖老呢。在护肤问题上,怎么会以年龄来判别谁的观点孰对孰错?您说您只是说自己的看法,那您就别反驳我呀。您反驳了,不就是想站在长辈的身份上“教育”我吗?您是在现实生活中教育人教育惯了?还是现实中没哪个晚辈搭理您,您就来微信群里找存在感?
03
作为这个群的群主,我有权利踢掉任何一个人。所以,在发了下面这段说明后,我把D请出了微信群。
理由很简单,我不希望这个群里要分什么长辈晚辈,大家都是群友,没有谁有资格评判别人的对错。
你要真觉得谁是错的,请你摆明有权利指责别人的社会身份再教育人。
也许,会产生这起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大部分群友与D的年龄不对等。也许,她在一个与自己同年龄层次的群里,就不会总以长辈的身份教育人。
然而,年龄本不会成为沟通的障碍,除非有人想以年龄为筹码来获得话语权。
一旦沟通者的地位开始不对等,就注定沟通是一场博弈。
最后我想说,希望我们都不要成为沟通里的“长辈”。哪怕面对稚子,也要尊重他的观点。当你一定要“压制”对方时,请指明你有权利在该问题上,“压制”对方的社会身份,比如上级对下级说工作问题、教师对学生说学习问题、父母对孩子说道德问题……
而你也必须知道,当你使用社会身份进行沟通的时候,你与对方的沟通就不再平等,你也就别期望对方会告诉你心里话。
因为心里话是建立在平等沟通之上的,而平等沟通是成为朋友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