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的女孩》,冯索瓦·史奇顿(图)、贝涅·彼特(文)。“现在这个故事已经离我远去,它把我重新带回了我的童年时光,那时,我还没有倾斜。”行为反叛的少女在一次游戏后,身体变成45度倾斜,成了城市里的异端——“朦胧城市”书系的其中一种。推荐作者史奇顿的另一作品《消逝边境》
《京都人生》,鹫田清一著。“京都是充满奇人传说的城市。街头到处是空隙,用俗话说就是水太深,让人生畏。遍地都是超现实主义者喜欢的‘另一个世界’(autre monde),只要稍微触及通往那个世界的孔洞,被挤扁的心、受挫的心顿时便恢复色彩。”一个现象学学者对京都的审视,相当精彩。
《改变世界的万物事典》,平凡社编辑部编著。“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物的历史;人类文明则是以成千上万事物堆栈出的演化史。”正是基于这个认识,以出版百科事典闻名的日本平凡社集全社之力编辑了这本“万物事典”,收入从国家、战争到文字、图案等对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十二大类事物。
《笔尖下的伦敦》,珀西·H·波恩顿著。这是乔叟的伦敦,也是莎士比亚的伦敦;这是弥尔顿、兰姆的伦敦,也是拜伦和狄更斯的伦敦;这是伍尔芙的伦敦,也是萨克雷的伦敦。作者把英国一流作家关于伦敦的描述辑成一书,展现伦敦在历史长河中展现的不同面貌。PS.“作家与城”这系列看上去不错。
《身体》,哈尼夫·库雷西著。“我现在对那段生活后悔么?或者说,希望它是另一副样子么?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生命不犯傻、不犹豫、不出故障、不矛盾重重,这个理,至少我还能领悟。我们是自己的错误,是自己的病症,是自己的失败。”保留中年人的头脑,换了年轻人的皮囊——这设定不错。
《失恋排行榜》,尼克·霍恩比著。“也许我们都把日子过得高了一个音,我们这些成天汲取感情事物的人,以至于我们永远无法仅仅感到‘满足’:我们必须要不快乐,或欣喜若狂,神魂颠倒地快乐,而这些状态在一段稳定、扎实的感情中是很难达成的。”一个大叔天天抱怨这抱怨那,这样真的好么!
《如何阅读一本小说》,托马斯·福斯特著。“阅读小说可以让我们遇到另外的自己,也许是我们从未见过或不允许自己成为的那类人;可以让我们身处一些我们不可能去到或未曾关注的地方,又不必担心回不了家。”其实就是“文学教授的22堂小说课”,作者另一著作《如何阅读文学》也可以找来看看。
《地图》(人文版》,亚历山德拉和丹尼尔·米热林斯卡著。波兰一对80后夫妻画的超萌版世界地图集,收入包括七大洲、四大洋、北极及42国的52幅手绘地图。最精彩的是各国地图,山川、物种、历史、建筑、美食等尽在图中,还有男女小人写着该国最常用的男女名,中国是李丽和张伟(中箭没!)。
《悲伤与理智》,约瑟夫·布罗茨基著。“培养良好文学趣味的方式就是阅读诗歌。……一个人读诗越多,他就越难容忍各种各样的冗长,无论是在政治或哲学话语中,还是在历史、社会学科或小说艺术中。散文中的好风格,从来都是诗歌词汇之精确、速度和密度的人质。”布罗茨基的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