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物星球》,亚当·明特著。2002年9月,在作为外派记者搬来上海不久,亚当·明特受邀参观宝山区一个废品站,从此开始关注中国废品回收业(他本人在一个美国废品经销商家庭成长)。他承认这个行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如果没有全球化的回收产业,中国和全世界都将变得更脏、更差”。
《造物有灵且美》,赤木明登著。“美物就是那些融入日常生活、理所当然存在的东西,一直舍弃不了的东西,你从不愿放弃的东西。要珍重它们,赤木君。”这话是服装设计师坂田敏子对作者说的。赤木本身是漆艺家,他走访了20位各个领域的手艺人,写下和他们交流的心得——比如,器物也有人格。
《金雀花王朝》,丹·琼斯著。对英国史感兴趣的、热爱“冰火”的、喜欢莎士比亚进而觉得有补课必要的,应该读一读丹·琼斯这部《金雀花王朝》以及续集《玫瑰战争》。英文好的同学,可以直接买《金雀花王朝》英文版(平装本),比中文版都便宜。罗胖也说了:理解英国史是理解现代社会的基石。
《致愤青》,克里斯托弗·希钦斯著。希钦斯写给一位“愤青”的18封信(效仿里尔克),告诉他:怀疑一切;避免超验的东西;不要相信同情心;不要害怕被别人认为你傲慢或自私;把所有专家都想象成哺乳动物;对自己的动机和所有借口提出质疑;不要指望别人会为你活着,也同样不要为别人活着……
《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蒋方舟著。“她一向最爱这样的故事,只因为一眼的怦然心动也好,一瞬间的刻骨铭心也罢,就这样无怨无悔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生——并不是许给对方,而是许给自己如同殉道者一样悲壮的命运。”9个故事,独立成篇,但人物和情节相互关联,让人有一口气往下读的愿望。
《没有我们的世界》,艾伦·韦斯曼著。“我不愿意生活在一个没有音乐、没有诗歌、没有艺术的世界里,正如我不愿意生活在一个没有树的世界里一样。我写这本书,不想说明悲观的论点。相反,人类要作为当前生态系统的一分子继续留下来。”就像Wall-E所表现的,尽管地球沦为垃圾星球,希望还在。
《匠人》,申赋渔著。“据说,一个人失明的时间长了,就会忘记他所见过的一切。写下他们,是怕有一天,我会完全忘记故乡的样子。”这些匠人有瓦匠、篾匠、豆腐匠、扎灯匠、剃头匠、修锅匠、雕匠、花匠、教书匠、秤匠、织布匠等,生活中所需的一切,曾经就在屋前屋后,而那样的日子已经远去。
《歪笑小说》,东野圭吾著。灸英社、刚谈社、金潮社分别影射集英社、讲谈社、新潮社,长良川长良显然在影射有栖川有栖,在新人作家热海身上,能看到东野圭吾的影子:他也曾偷偷跑到书店买自己的书刷销量。本书发售时,东野附上亲笔赠言:“已经泄完底儿了,业界诸位请放心,我不会再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