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发生在2000年3月23日上午9时许,中国大陆西部腹地的青海省省会西宁市。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从早晨开始,青藏高原所特有的明亮刺眼阳光就无所保留地倾泻在西宁这座高原古城的各个角落。被阳光照亮并陡然增添了几许华丽色彩的大街小巷,那些或行色匆匆急着赶路办事或悠闲自在只图溜达散心的市民,看上去都显得心情很好。这是天气和阳光的缘故。况且,这是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三月阳春,面对飞速变化中的世界以及连年攀高的经济指标,人们有理由对未知的明天像眼前这满城的春天阳光一样有所期待。
可惜的是,就在3月23日这个阳光灿烂的上午,也就在西宁这个多少带点高原色彩的古城,也有春天阳光照不到的角落
地处城区一角的青海省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内人来人往。这是交接班之后每天例行的医生查房时间,各个病区一派忙碌景象。三楼肿瘤病区因病房特殊相对显得安静一些。不过,这种安静中又带」着几分似乎预示着不祥的沉闷。
三楼一病室的阳台上,病区查房前后一直有个身影在徘徊。这是一个身材不高的瘦弱男子,60多岁,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憔悴与倦意,并呈现出那种只有被病痛长期折磨后才会显露的虚弱不堪,不过,那眼神倒还明亮。
9点45分,在旁人没注意或是量有发现但来不及作出任何反应的情况下,那男子突然跨过不大高的阳台栏杆,飞身跃下,在楼上楼下的一派慌乱和惊叫声中,当即坠地身亡。时年64岁。
当时,在场的大多数目击者,包括青海省人民医院的医生护士,甚至包括死者本人在内,都没有预料到,这次看似普通的坠楼事件,却成了21世纪震动中国文坛、诗坛的“惊天一跃”。死者是有着“诗人中的诗人”之称、一度被中国诗歌界誉为“中国西部诗歌的守望者
“西部诗歌的太阳”的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昌耀。多少带有一点悲剧意味,甚至有点“黑色幽默”的是,此前几个月的1999年年底,中国诗歌学会授予他“首届中国诗歌学会诗人奖”,授奖词中有这样的文字:“昌耀是不可替代的,如青铜般凝重而朴拙的化石,如神话般高邈而深邃的星空。”有人认为,将一个活着的石”,“这分明是提前宣读的悼词”
更有点幽默色彩的是,中国诗歌学会的授奖证书和一笔数千元的奖金,是在青海省人民医院三楼癌症病房中向诗人昌耀颁发的。
那场景是喜是悲是苦是乐,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心中明白。
鉴于诗人昌耀的地位与名望,尤其是以这种悲情的方式告别社会人生,他的跳楼自杀,在中国文坛圈子内外还是引起了相当的震动。《中国青年报》对昌耀之死予以了及时报道,不过,记者是站正面”用明显带点“体制内”的语调谈诗人之死的。
报道说,1999年年底,诗人昌耀因患晩期肺癌住进青海省人民医院。住院期间,身患绝症的昌耀以顽强的毅力一直与病魔搏斗。
但近目昌耀病情不断恶化,致使他经常咳血,病痛使他常常难以入睡。于是,重病中的昌耀多次向医院提出了放弃治疗的建议。但医院按照省领导的吩咐,一直进行着积极的治疗工作。医护人员说,昌耀是在非常痛苦、彻底绝望之后,选择自杀的。
相比起来,文学界的反响热闹得多。据说,在诗人刚刚离世不到个月的时间中,几十家报刊几乎是以不约而同的“联动”,不惜用大块的版面对昌耀的诗作、生平予以介绍,发表各种形式的悼念文章,向这位孤寂的外省诗人表达敬意
对此,燎原先生在《昌耀诗文全集》的“序言”中评说道:
这种罕见的方式,该是意味着历史执意要还归他昌耀的确太庞杂、太丰富,也太深奥。在他以青藏高原的方式公然堆垒的诗歌大块中,也涵纳着地质史般博杂的造化与生命的信息以及灵魂震颤中从大地上拱起的炫目的极光。这种精神与艺术的方式,在20世纪的中国新诗史上同样是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