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庙
作者‖杨金堂
看过好多庙院里都种的有柏树。或许出家的人不想看到秋去枝枯叶落的萧条,更多的恐怕是为了寓意长寿。听说碗口粗的便已上了百年,那再大些的恐怕已经是千年或几千年了。
庙宇的庄严,任是游客络绎不绝,也一样能让人感觉出一份幽静来。虔诚的心掩饰着喧嚣的冲动,佛号竟能随着风清晰地传进耳朵里。
伫立在古柏下,痴痴地如入了禅定。任思绪穿越过千年,或呢喃或心问:你既已见证过千年的兴衰变换,千年的人情世态,那又能告诉我些什么呢?哪怕只是一种暗示也好。
抬头望着通往正殿的台阶,方才觉出了自己的渺小。偷眼向四处看看,原来从低处起步的人还有好多好多。于是,一种天性里独有的狂傲,像酒精的作用那般,支配着无厘头的胆略,疯狂地向上攀援。等终于立在了顶端时,望着台阶下那一群曾经和我一般渺小的人时,得意的骨子里发出了近似兽性的咻咻冷哼。
分不清殿堂内神圣了的是神佛还是泥像。那种森森的感觉,迫着我与众人一样跪了、拜了。站起身来,心中却又生出了一丝的不屑和不甘。
恐怕没有谁真见过神。凭着传说,难为工匠们能把四大天王捏成了如此狰狞的面目。以致让我错觉了他们和我一般桀骜不驯。
还有那“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王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既然已达佛证,却又偏偏以菩萨自居。真不知作佛与作人一般都需要自觉谦逊呢?还是老师教出了觉悟。总之,越是如此,越发的让人多些敬仰。五台山建了文殊道场,观音成了大慈大悲的化身。
最是宝相庄严的就数大殿里的释迦牟尼佛像了。要说丈二金刚,恐怕比丈二还高出了许多。面相和善,微闭着双眼,荣辱不惊。不知是真的看破了红尘,还是不愿再看红尘里那些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尔虞我诈,冠冕堂皇。不见就不见吧,眼不见心不烦。其实佛本来就不该有烦恼心的。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想去极乐世界的人每天都在念叨。如果说皈依佛只是几壿泥塑的话,那是大不敬了。佛在心中自然是至高无上的。皈依法,大不过就是藏经阁里一辈子都看不完也看不懂的那些规矩说教。皈依僧确又不相同。那些把虔诚敬奉的财物当作不竭的享用,不知有没有觉得不妥?课本里到是有一句话叫“应供养”,即便是应,也该是略添些香火灯油,却不该养着那些坐享其成的懒散之人。这样想,心中仿佛觉得又得罪了许多未成佛的人。因为佛是没有嗔恨心的。这样想,便赶紧的想离去。这到不是有多眷恋红尘,实在是似我这般大逆不道的俗人,不该在这清净之地多停留一刻,惹得人神共愤。
临出山门,听得一阵吵闹。原来是有人逃票。守门的师傅又吼又骂,眼睛瞪得如珠子般大小。忽然心中觉得不值,做人是要守规矩的,何必为那点小利而要逃票呢?
一路向山下走去,终于悟出了一点:原来殿里的四大天王的面相便是照着守门和尚做出来的。如此想,心中自然也就释然了许多。
点评语
点评:
优点:
感情真挚,有层次感,作者通过一棵古柏树,联想到寺庙,结合禅意,禅境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从尘世的喧嚣到回归内心的平静,佛法不离世俗法,人的本真。
需要加强:内心的独白可再深入!
总评:感情朴实,文笔清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