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帕斯特尔纳克《日瓦格医生》:在社会动荡的边上

时间:2020-10-18 15:33:31    来源:

作者:程庸

与边缘对应的是中心,无论人或者事件,占据了中心位置,总比边缘容易达到相关的目的。但在文学作品中却不尽然,一个边缘人物往往比中心人物来得更有魅力,视野也广阔得多,丰富得多。帕斯特尔纳克的《日瓦格医生》就是典型的一例。小说的主人公日瓦格出身在莫斯科一个豪富之家,他记得小时候在这座城市里有许多东西都带有他们家的姓氏。有日瓦格工厂、日瓦格银行、日瓦格商号、日瓦格别针扎领带法,甚至有一种像糖酒点心那样的圆形甜饼,也叫日瓦格饼。那时,你只要对着车夫说去日瓦格家车夫就会把你送到要去的地方。从生活地域来说,日瓦格居住在中心,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这一切很快过去了,父亲抛弃母亲,离家出走了,母亲很快生病死去,接二连三的打击,他们家衰弱了。幼年的日瓦格还未在“中心”长大成人,就被赶到了“边缘”,由叔父和舅父照料着。青年时代,他寄住在化学教授亚历山大·格罗米柯的家里,和教授的女儿冬尼娅好上了。日瓦格医科毕业,要了冬尼娅,生了儿子,他生活在幸福的日子里。直到此刻日瓦格应该说还是幸运的,他又回到了“中心”地域然而小说不会让他的生活永远幸福下去,这一段短暂的幸福不过是命运的引诱伎俩,接着便要主人公进入苦难的区域,命注定了他与“中心”无缘。

战争爆发了,医院的内科主任说:这一次我们留不住你了,前线太缺乏医疗人员,你要去闻闻火药味儿了。日瓦格应征上了前线,在一所战地医院里当医生。这个时候,他仍然处于时代的中心:战争的风尖浪口。然而,作者已经安排好主人公的位置,即使他偶尔滑到了“中心”,也很快会让他回归到“边缘”。他被炮弹弹片击伤了,住在战地医院里由一位护士拉莉萨照料他。

小说很自然地推出了另一个主角—拉莉萨。拉莉萨是一个特别的女子,在很小时就被母亲的情夫奸污。工人出身的科学家巴维尔(巴沙)爱上了她,因为有过污点,她不敢很坦然地接受这种爱。在舞会上,她枪杀母亲的情夫,没有成功,自己却病倒了。等到痊愈,她对巴沙说,我是个坏女人,你不能要我,我不值得你爱,但巴沙非要跟她结婚。拉莉萨把过去的一五一十都说了,巴沙忍受不了,不辞而别,去服兵役了。他很快被俘虏,逃出来后,化名斯特列尔尼科夫,成为一个党外军事专家,最后因历史上有说不清的问题,被革命政权枪杀了。

拉莉萨还蒙在鼓里,为了找丈夫,她从战争一开始就来到了军队医院,丈夫没有找到,却碰到日瓦格。通过一阵交往,日瓦格感觉到这个女人有着丰富复杂的过去,但她不善于表达自己也不会怨天尤人。他喜欢她那种成熟的美

十月革命后,他回到了莫斯科,回到了家。但他没有看见胜利的曙光照耀这一片大地,这又是边缘人物的视角,没有看到十月革命摧毁了旧制度,而只见到失望、饥饿、寒冷和无聊。

因为经济拮据,日瓦格一家离开莫斯科,来到遥远的乌拉尔的乡村住下。这时又巧遇拉莉萨,这一回相遇,他俩的爱情开始真正发育。他心里十分矛盾,他既爱自己的妻子,又眷恋这个饱经沧桑的女人。日瓦格进退维谷,无法自拔。

故事出现这种类似的难题,通常很难正面解决,比较好的方式是来个突然的事变,作者也果取了这种灵活机智的手法日瓦格又被强行拉到部队里当医生了。但过不了多久他就逃了出来,等他回到家,却不见了家人。原来妻子见丈夫失踪,无法带着孩子在异乡他地生活,回莫斯科去了。对小说来说,这是一个合理的布局。家人一走,就给两个主人公的爱情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日瓦格找到了拉莉萨,两人开始同居,过着与这个混乱喧嚣的世界完全不相关的边缘的宁静的生活。小说经过很长一段颠簸的生活之后,终于节奏舒缓了,出现了清新流畅的线条,原来幸福的生活是那么简单,又是那么的美。两个人的小世界,成了小说中最亮丽的部分。这一段描写是对读者陪伴主人公颠沛流离之后的补时间一久,拉莉萨还是不安心。小说的线索又要转弯了,或者说他俩都为自己处在边缘位置而担忧,或者说故事要延着自身的线路发展下去。幸福的生活只能浅尝辄上,这样描写生活也许更为含蓄,更为真实。如果放纵得太久,故事本身不会答应,读者也不愿意。毕竟是处在革命的新时代,这儿却非法同居,追求个人的享乐。拉莉萨建议他还是回去寻找亲人,再找个工作,过过安稳日子。日瓦格回到莫斯科,他的家人因为他的缘故已经被驱逐出境,去了法国,大家都躲着他,把他看成是危险分子。是的在那个时代,从革命部队里逃出来的人,还有什么好的命运?最后他在一家医院工作,因整日价地郁郁寡欢,没有多少日子就死去了

这样一部小说显然和大多数以革命为题材的小说不同作者这样写革命后的现实,理应受到革命政权的批判。但在地球的另一边,瑞典的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却因为《日瓦格医生》(漓江出版社,力冈、冀刚译)而授予他文学奖金。这为了什么,难道仅仅是反其道而行?未必,也许那儿的评委们认为小说这样的展开,才反映了社会的真实,革命(或者说一个政权取代另一个政权)毕竟不是轮红日升起那样简单,日升中天,就阳光明媚,而落日之后,就死气沉沉。阳光与黑暗同时发生,善良与丑恶同时并存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无论在革命之中,还是在革命之外,日瓦格总是以一个与时局无关的边缘人的面貌出现,这样的“位置”在无产阶级的文学中显得不怎么样,但是,若从文学的自身规律来看,日瓦格这样的主角更生动地反映社会现实。边缘人物看现实往往比中心人物(如保尔)更广泛、更深刻。而且正是这样的小说,让读者真正发现了什么叫革命,革命之后带来的面貌是什么样的,或者说任何新政权的诞生和发展都有一个杂乱的缓慢发展的过程。

要想反映社会的大动荡,首要的选择是让知识分子或者那有着丰富经历的人来当主角,一个有着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的主角,容易和纷扰繁杂的社会相对应。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