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难得抽出时间带孩子玩几天,那天,两个女儿玩得正尽兴,张先生突然一脸惆怅,然后认真地看着我,欲言又止的样子。
	“有屁快放。”他故作深沉,让我哭笑不得。
	“你说,咱俩没有儿子,老了住哪里去?”他一脸疑惑。
	“住哪里和有无儿子有毛关系?你这是什么神逻辑?”我真被他问蒙圈了。
	在我的追问下,他含蓄地道出了自己心里的小揪揪,原来是和同事闲聊时,别人一句无心的玩笑,他当真了。
	他的逻辑是,将来两个女儿都嫁人了,万一远嫁,就剩我们老两口,心里好没着落。
	我说你听完这个真实的故事,再来和我碰撞思想。
	02
	我和弟弟几乎同时准备谈婚论嫁,弟弟在我之前先结婚。一个亲戚问我爸,为什么不是我这个姐姐先结婚?
	爸爸吐了一口烟,没有回复,我赶紧回答说,长姐如母,我要先给我弟弟操办完婚礼,我才放心结婚。
	亲戚说,你弟弟并不是你的责任,你没有义务为你弟弟的生活负责。你是姐姐,理应先操办你的婚礼。
	当时听这段话觉得真奇怪,我一直认为,我弟弟才是我家的根啊,凡事肯定要以我弟弟为主啊。
	弟弟婚礼时,大家一起吃饭,我舅妈和我爸开玩笑,儿子结婚这么隆重,又给买房,又给开店,女儿结婚也会出点血吧?
	我爸直接否认了,他说,女儿和我家有什么关系?她一个外人,她结婚我一分钱都不会给她!
	听罢,我有点懵,没反应过来。我舅妈说,嫁妆总得给点吧。我爸说,一分都没有!我老了又不指望她!
	我的眼泪“唰”一下就流下来了,我知道父母为弟弟结婚已拿出了几十万,手里估计就剩点养老钱了。
	我没想过结婚还要父母的钱。可我在这个家生活了十几年,为什么成了一个外人?
	弟弟结婚父母全款给他买了新房子,又把老房子重新装修,把我所有的东西都扔了,包括我的书桌,里面有我小学中学所有的照片和同学录,还有我珍贵的书。
	现在的家里几乎没有一点我的痕迹。从此,我知道,我被流放了,我没有家了,也没有家人了。
	03
	一年后,我结婚了,没要嫁妆和彩礼,这样双方父母都不用花钱。
	我父母来参加我的婚礼,连胸花都不肯带,可能觉得我过得寒酸,给他们丢人吧。
	我和老公贷款买的房子,没钱买家具,新房的卧室连门都没有。这就是我父母瞧不起我的原因,一个没用的女儿。
	婚后父母没联系过我。我和老公都很拼,努力工作,同时做兼职,每天忙到凌晨,每年只有过年休息几天。
	快十年过去了,现在我们的职位上升了,收入也很好,搬到一个省会城市,买了两套房子。
	去年夏天,我妈第一次来我家了呢,说要看看我的孩子。来了以后和我说,弟弟的店不景气,想让我们帮帮忙,在省城给他找个好的工作,我拒绝了。
	弟弟被宠坏了,初中都没上完,我找不到不要文凭又高薪又舒服的工作。后来又打过电话说,我也没答应,再就没来过了。
	以前,我计划过父母老了和我生活在一起。公婆原本就计划和他们的女儿在一起,也很快乐。
	因为我弟弟不争气,我有多余的房子,我所在的环境便利,由我养老很恰当。
	但我现在偶尔有把父母接过来的想法,我就会抽自己一巴掌,提醒自己别犯贱。
	我现在每年过年过节和父母生日都给他们转钱,不是因为爱,是还债,还给他们的养育之恩。
	以后我会给他们养老吗?会给钱,但是不会照顾,不会关心。
	04
	自从父母说我是外人那一刻,我好像病了,丧失了爱的能力。对我的老公和孩子,我要在心里一遍一遍说,我是爱他们的,我要爱他们,我会对他们好。
	但是我心里根本没有爱,也没有了同情心,很麻木,这是我父母对我最大的伤害。
	但有个事情,我一直想不明白,两个姑姑对我家的事情知根知底,对我不扶助弟弟这件事很不满。
	其中一个姑姑几次让我把弟弟的孩子带到我的城市,我拒绝后再不理我,说我没有亲情。
	两个闺蜜也觉得是我小题大做,因为周围环境都是为儿子结婚买车买房,女儿结婚最多给一万两万压箱钱。
	儿子是自家人,女儿是嫁出去的别人家的人,为女儿付出就是亏了。
	我每一次拒绝父母和弟弟时,都是孤军奋战,没有人站在我的立场为我说话。
	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意识到这样对待女儿是不对的,希望有更多的女孩能意识到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有人问我是哪里人?吉林省的农村,传说中最不会重男轻女的东北。你没经历过重男轻女,并不代表不存在。
	或许你已经像我以前一样被洗脑了,做为受害者而不自知......
	05
	听完故事,张先生似笑非笑,但我还是观点鲜明地撂了出来。
	首先,有无儿子和住在哪里没有必然的关系。
	我们这代人,如果还有养儿防老的思想,只能说明两个事实,要么自己是个道德婊,要么是穷得对自己的人生负不起责任。
	其次,用纪伯伦的诗解释最合适。
	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我再补充一句,纪伯伦笔下的孩子男女是平等的,不平等的是父母的思想。
	还有,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发,人类的爱一般是向下流动的,天下很少有绝对不爱孩子的父母,但牺牲女儿成全儿子的父母却不在少数,伤害女儿又从不觉得女儿委屈的父母更是一抓一把。
	在静水看来,这样的亲子关系,最好的结局:
	女儿与父母之间,义务成分多于亲情成分,女儿不是因为爱才付出,而是因为还债而给予,这就是父母一开始埋下的种子,怪不得别人。
	最坏的结局:
	就是我从你的全世界走过,最后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这不能不说是子女的不幸,也是父母的悲哀!
	06
	我不是女权,也不否认这是个男权社会,但我们必须得承认,社会已给予女性越来越多选择的权利,只要她们不放弃自我成长,一样可以活得光芒万丈。
	作为父母,只要是我生的孩子,不管男女,我会拼尽全力爱她,陪伴她,培养她,终有一天,她可以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我的使命才算完成。
	再说养老问题,难道不是自己的问题吗?在该规划养老的年龄,每个人不应未雨绸缪吗?我为何要等孩子来为我的养老买单。
	至于老了住在哪里,更不是问题,如果想与孩子近一点,住在一碗汤的距离之外就够了。
	我觉得,比起执念于生不生儿子,能否将孩子的自我经营人生的能力培养出来,才是更值得我们关心的话题。
	END
	作者:静水,自由撰稿人,高校兼职财税讲师,育儿工作者,38岁裸辞,一支笔写尽人间冷暖,陪你把孤单过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