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朱龙伟、男、年近不惑,毕业985,事业无起步,庸庸碌碌,嬉嬉笑笑。小酒二三两,朋友七八个,畅聊有知己,文章无定式。说说半生故事,讲讲江湖情缘,调侃调侃历史,吐槽吐槽现在。白纸黑字,记录真情真性。
老朱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旅行是求学。那时候千里之外对于老朱来说意味着人生真正独立生活的开始。母亲村口目送着儿子离开自己的视线,眼里泛着泪花,那是一种不舍。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套句现在的俗语,老朱是为了追求他的梦想。第一个寒假回家的路上,公交车在蜿蜒的公路上行驶,乌漆麻黑的车厢里,老朱任由眼泪在脸上横躺,这是一种近乡情怯。那时候的旅行,对于老朱来说是一种在外漂泊的乡愁。
老朱喜欢和王老师一起坐火车旅行,机械的嘈喳声并不会打扰两人的兴致勃勃。看着窗外或是苍茫或是苍翠,那是两颗心相依偎的远方。有的时候两个人趁周围人不注意,还会干一些羞羞的事情,那是热恋的人享受着无论身处何处,身边是最美的风景。后来两个人变成三个人,老朱就不怎么喜欢坐火车旅行了,因为旅程中都是孩子给你制造的不停的麻烦。
老朱想,旅行就是让你放下所有,只关注身边的美好,无论旅途中是一个人、两个人或者一群人。
老朱他们有一段时间,天各一方。厨师去了新疆,他妈妈托人给他介绍了个对象,两人聊着聊着,对象就成了后来的老板娘。那年冬天,厨师抽空回了老家,跟老板娘定了个婚,然后带着老板娘就一起去了乌鲁木齐。
后来过了十来年,在厨师和老板娘拖家带口逃回海宁的以后,老朱去过一次乌鲁木齐。那是一个安保比国内任何一个城市都要严格的地方,美食和巡逻岗哨遍布大街,要是一个人去新疆旅行,还是会有些提心吊胆。老板娘比较牛,她一个人去过南疆,那是维吾尔族聚居区,相对来说治安不是太让人放心。
老朱相信南疆肯定有不同凡响的蓝色天空,是最靠近天堂的地方,这也是吸引老板娘只身前往的信仰所在,老朱只是觉得为什么厨师不一起同行,共同领略这样的心境不是更好吗?
有一年,张总和浩群带着两个女儿坐了四十个小时的火车去了泸沽湖。第一是张总想放空一下大半年紧张运营生意的疲劳大脑,在远离喧嚣的地方呼吸一些新鲜的空气,第二是想让两个女儿有更多的生活体验。老朱送他们去的车站,随行的是他们100公斤重的行李,在老朱看来,这何异于逃难。
人说旅行是从自己活腻了地方跑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其实就是一种新鲜感的问题。张总在泸沽湖住了两天就腻了,老朱在他们出发的时候就告诫过他们,这个事在鹃湖边扎个帐篷就解决了。后来他们又去爬了玉龙雪山,坐着飞机回来了。
老朱想,旅行其实很简单,不必在意去哪里,需要在意的是自己在意的人是不是在身边。
顾总一家和许总一家去厦门,一个大雨天,老朱把他们两家子从萧山机场接回来。路上听到一个好消息,朱老师又怀孕了,在等待N久以后,朱老师的肚子终于有了动静。别说厦门还真是顾总的福地,从小喜欢鼓浪屿,心心念念的二胎又是在那里告知他老子他的即将诞生。厦门回来,老朱感觉顾总的腰杆又直了一些,之前,许总老是问他,到底是耕田的牛不行,还是田不行?现在顾总可以很骄傲的大喊,田是好田,牛也是好牛。老朱建议顾总的小儿子取名顾厦,以纪念厦门这个福地,不过后来老顾家的命根子没有取这个名字。浩群和张总认了孩子当干儿子,成了亲家。
老朱想,生孩子这个事,有的时候是要换换地方,这块土地生不了根,换块土地可能就茁壮生长了呢?
老朱一直策划着一场很难实现的旅行,这帮人几辆车,环游中国的西部。在江南这个小家碧玉的环境下长大,老朱想带他们去看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大漠风光。在沙漠里,生着篝火,看着落日将大地染成金色,夏天夹带着沙粒的热风吹在脸上,喝着烈酒,体会没有边际的豪迈;在草地上,望着苍穹,看着牛马在草原上肆意奔跑,牧民挥扬着长长的马竿,听着马头琴,感受天地的空旷。
这是个很美好的心愿,是个很难实现的难题,因为所有的人都在为了生计而奔波,总有人需要你为他负责,羁绊让人变得无法洒脱。有的人有钱没有闲,有的人有闲没有钱,难得有钱有闲了又没有心爱的人在身边一起分享。
老朱想,滚滚红尘,追名逐利,在心中留一片净土,不必在意目的地,只需朋友保持那片纯洁的心境,将美好都留在路上,因为最好的朋友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