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绿茶的茶 茶语微笑
今日大风,更兼冷雨。
听着风声雨声,庆幸自己是安坐在家中的人。
这样的夜晚适合唱一首关于冬天的民谣,前天的公号文里说过的《竹篙子,十二节》。
刚才我在网上百度了一下,想找到这首民谣,以免自己打字,但是,没有找到。有些失望。并不是因为偷懒不成,而是这首民谣看来流传不广。不过,要说民间的歌谣,也就是村野之人的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并不多。
这首民谣是我母亲教我们的,她虽然不识字,但是民谣是不需要识字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没有电视,没有电灯。冬日的夜晚,吃过晚饭洗过澡,妈妈安顿我们三个小孩钻到被窝里,她在煤油灯下纳鞋底。调皮的弟弟们打闹不休,把被窝里好不容易攒起来的一点热气都给扑腾走了。这时,妈妈就倡议,你们来唱《竹篙子,十二节》。他俩马上安静下来,一个人起头,一个人和,用童稚的声音把一首民谣唱了出来:
竹篙子,十二节,
冬九腊月下大雪(xie,四声),下得那野鸡飞不得(de);
野鸡还有一身毛,亏倒那鲤鱼满河跳(tiao,二声)……
先是一个小孩接力唱,最后是三个小孩一起合唱——
鲤鱼还有一身鳞,亏倒那鲢鱼打单身(shen,轻声。光身子的意思);
鲢鱼还有一对须,亏倒那黑鱼黑漆漆;
黑鱼还有一对眼,亏倒那螺蛳无屁眼(an);
螺蛳还有一个就(壳上的突起),亏倒那蚌拐走直路(lou,四声);
蚌拐还有一对壳(kuo,二声),亏倒那早谷没得角(guo,二声。芒的意思);
早谷还有一颗米,亏倒那饭甄无锅底;
饭甄还有一道箍,亏倒那尼姑没丈夫;
尼姑还有一祉庙,亏倒那叫花子无锅灶;
叫花子还有一根棍,亏倒那……
这样的一首歌谣,从野鸡到鲤鱼,再到鲢鱼,有毛的,有鳞的,有须的,总有那么一点尊严,或者说,安全感。
是的,乞丐的尊严和安全感就在他手中的那根防身寻路的棍子上。
同样的,尼姑有庙,早谷有米,蚌拐有壳,螺蛳有就,黑鱼有眼,鲢鱼有须,鲤鱼有鳞,野鸡有毛……
野鸡是田野里的自由精灵。
鲤鱼、黑鱼、鲢鱼、螺蛳、蚌拐,是我家门前那条河里的居民。
早谷、饭甄,是我们的每日食粮。
尼姑、叫花子,是乡间的隐者,或者艺人。
创作这首民谣的人,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群人,边流传边丰富。
这首民谣最后是怎样收梢的,我已不记得了,等我回家时,我会再问问我的母亲,也许她还能记得。
喜欢这样的一首民谣,一物扣一物,一环扣一环,温和而绝对的相对主义,没有优势永保其先也没有劣势不可挽回,总有一样东西可以倚仗,有的时候,哪怕只是一个梦。
没有怨言,心气平和,接受一切。
冬日的夜晚,窗外寒风呼号,一灯如豆,母亲将鞋索线扯得滋滋地响,我们三个孩子挤在一起取暖,一起呤唱这样的一首歌,温暖与满足从心底弥漫开来,然后香甜地睡去。
那是童年才有的无忧无虑,那是一首民谣带来的宁静如斯。
————日笺————
“如其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