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新篁——梦想起航的地方

时间:2020-10-18 15:01:33    来源:
 作者简介:金秀凤,嘉兴第一医院主任医师,1966年8月出生于嘉兴新篁,1988年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先后在嘉兴妇幼保健院,嘉兴市第一医院从事妇产科工作,喜欢看书学习,忙中偷闲写自己喜欢的文章。
 
 
新篁,地处嘉兴海盐平湖三地相邻处,属嘉兴市南湖区,旧称新行,村里的老人现在还习惯去镇上,叫“去新行(hang)里”。
 
小时听父亲讲,因为新篁盛产竹子,古时战乱时,有位皇帝逃难于此,死在这里,因特别喜欢竹子,就葬在这里,这就是“篁”的来历。这事没有考证过,父亲读书不多,估计也是以讹传讹罢了。查阅文史才知“放捎新竹密围楼,清云满地绿云天”,才是“篁”的由来。
 
我家在新篁镇的东边,旧时估计有4里多路,都是泥路。从初二开始,我在镇上的中学读书。天晴大概要走40分钟,下雨天的话至少要走1个小时。早上经常天蒙蒙亮就出发了,如果下雨,路上非常泥泞,穿雨鞋走路走不快,干脆赤脚走,到了镇上再洗洗脚,穿上雨鞋去上学。
 
因此,我非常羡慕家在镇附近的同学。走近镇附近的蔬菜地,再穿过狭长的一条小弄堂就到了镇上。镇上都是水泥地,不会湿鞋,又干净,很喜欢走在上面。
 
古镇有东西两条长长的街道,两旁店家林立,中间隔着一条静静流淌的河,河面上平行架着5座小桥,连接镇东镇西街,方便行人。有古石板桥,也有水泥桥。罗汉塘流水从七孔的南星桥流入,经新篁分支,由三座单孔的石桥流出,是谓肥水不外流,新篁的风水宝地不言而语。
 
小时候并不知晓古镇的“十景”和许多古桥的来历。
 
印象中居民经常在河埠头洗菜洗衣洗头发,河面上有水泥船穿梭往来,如遇农村交粮或卖蚕茧季,镇西街的码头停满了小船,很是热闹。小弄堂斜对着青龙桥,右手边,原是镇上最大的百货公司,那时东西不多,顾客更少了,我曾经去买过一本书书,卢梭的《忏悔录》上下。
 
弄堂左转约100米处有一条更窄的弄堂,几乎只容一人通过,叫周家弄(古镇有很多这样的小弄堂,狭长而神秘),里边是当时镇政府的食堂,对外的,我去吃过饭,买2分钱饭加5分钱菜汤,但有时候买不到,来吃饭的人太多了,那个瘦瘦的卖饭阿姨最后把锅巴煮成稀饭也满足不了大家。 
  
镇中学在镇西街,我和同学会沿着镇东街往南走。这应该是全镇最热闹的地方了,两边有许多卖肉卖包子或卖小杂货的店,闻着香喷喷的新鲜出炉的包子,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当然买是买不起的。台阶上是农民各自家里的农副产品,蔬菜活鸡活鸭等,放在地上,接受古镇居民的挑选和买卖,(没有固定菜场)。
 
那时刚刚拨乱反正,百废待兴,也不割资本主义尾巴了,老百姓都想着拿点自家地里种的东西换点钱,给孩子开学,或家用。路上摩肩擦踵,人头攒动。我小小的身体从人群中穿过,拐个弯,是另一条弄堂,摆摊的才少下来,两边都是当时居民住的平房,一直到现在大中桥东堍的位置。中桥堍的南面是一条古街,有几个固定的门面,卖糖果的,卖酱油的,理发的,钟表修理等等。
 
今年春节又转去古街看时,两边房子已经破败不堪,那可能是古镇最后的一段老石板路了,年久失修,杂草丛生,坑坑洼洼(有照片)。旁边的一间房子还开着理发店,店里有一把小时候见过的可以旋转摇低的旧式理发椅,非常有年代感。
 
大中桥是古镇的标志,有100多年历史了,旧时桥两边是商贸中心,有民谚为证“走过三关六码头,不及新篁中桥头”,桥的侧身还刻有“平安乐康”四个大字。这是我去学校的必经之路,桥面由6组四块长长的古石板拼接而成,看起来非常结实。
 
上学时一走到这里总感觉又惊有喜,惊的是那时非常怕走这座桥,大概走的人太多了,桥面很滑,特别是下雨天,栏杆又低,怕摔跤怕掉河里,印象特深。喜的是走过这座桥,学校就快到了。左拐,穿过峡长的殷家弄,往里就是我们镇中学了,中学的北面是小学,基本在一个大院里。
 
去学校其实还有另一条路,从新篁镇的北面过来,经过粮站和茧站,过余家桥,到镇中心,但要远很多。走过镇西街上的流泉桥,折入现在的华山路,由学校的后门进校园。流泉桥是一座南北向的桥,桥堍北拐西走就是当时的新篁卫生院,是新篁镇医药卫生的中心。
 
我母亲那时经常生病,一年中总有几次会送来这里看病,还记得有个罗医生,很著名,什么都懂什么都会看。母亲生病了,父亲就说找罗医生看看。我那时还小,跟着去过医院。医院都是些老平房,院子里还有两棵很高的树,光线不好,印象中医院老是黑魆魆的,很恐怖,所以连带着不大敢去走这条路。
 
除了假期,我没有缺过一天课。读书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镇中学的老师和小学的代课老师没法比。我初二才开始学英语,虽然听不太懂,但很喜欢看项老师摇头晃脑很投入地读英语的样子;也很用心地写作文,毕竟写得好,董老师会在班上表扬,会张贴在墙上供同学们赏读,倍有面子;如果运气好,数学得了个好成绩,徐老师的一双小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看着也是赏心悦目的;教数学的徐老师还送过我一本化学习题集,那时哪见过课外习题集?宝贝似的一题不拉做了一遍,以后好像再也没有化学题可以难倒我了。
 
那时全国恢复高考2年多点,初二还懵懵懂懂,到初三了,老师有意无意会提起考嘉兴一中,考中专,考大学等等跳出农门的法子。我人长得比较矮小,也不大会做农活,心里便默默有了打算。考大学的梦想,在一个14岁的学生妹心中扎下了根。1981年,我带着这样的梦想,离开新篁中学,去新丰中学读高中(现四中),两年后(1983年)考上了大学。
 
工作后经常回新篁老家,但很少去老镇。经济的发展,老镇已经无法满足需要,镇上新开了几条大马路,新建了政府办公楼,菜场等,银行和医院搬迁了出来,成立了新区,古镇渐渐被遗忘并安静了下来。新区一天天繁荣起来,商店越开越多。家里人也不再务农,在镇上新区开店。
 
这些年,去过附近几个保存和建设得比较好的古镇,走走看看,感觉大同小异,走到哪里总拿他们和小时候熟悉的新篁镇作比较,也没觉得怎么样。这是一种魂牵梦萦的回忆,走到哪里都是丢不掉的标签。2001年10月,新篁镇凤桥镇合并,政府所在地迁址凤桥镇,新篁成了一个大社区,古镇基本被放弃了,新区的发展也缓了下来,那时觉得非常可惜。
 
如今的老镇怎么样了?老街上人很少,道路很破,很衰败的感觉!原居住民和年轻人都往城市走了,留下了老人和老房子,有些老房子甚至已经倒塌。
 
农村搬迁户成了现居民的主要人群。只有镇上太平寺的名气越来越大,修缮得越来越好,成了镇上老人们的一种寄托。据说上海杭州的信徒也会过来拜谒,成为新篁新景。新篁镇,她像一位怀才不遇的老人,也像是一位遭遇中年危机的当家人,有一种心疼,有一种遗憾,有一种慢慢的消沉,默默承受着时代的变迁,底蕴深厚的百年古镇的颓废,成了几代人心中永远的遗憾。
 
2017年春节时,曾约了一帮初中同学一起再游新篁镇,特意去看了新篁镇中学学校原址,即现在的凤桥成人教育学校,因为在放假,铁栅门关着。只能站在门外张望。操场还是那片操场,操场边的樟树愈发高了,枝繁叶茂;教室楼的原址上已经造了新的大楼,操场北边老师们的平房宿舍已经拆掉。
 
曾几何时,那里是一个多么令人神往而又敬畏的地方,更是我梦想起航的地方。
 
很希望可以看到新篁镇能拂去古镇的苍凉颓废,拥有更好的明天,让这个曾经的嘉兴四镇之一,也是南湖区拥有最多古桥的小镇重新焕发新的活力!让更多的梦想从这里起航!
 
有梦想就有希望!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