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平,重庆江津人。
心有千千结,笔底涌波澜
——杨治春其人其诗
认识杨治春是前几年的事,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就读到他的诗了。他当时在江津师范校读书,是江津师范校绿岛文学社的骨干成员。虽然那时我们没见过面,但我对他的作品相当的熟悉;以至于在时隔多年后我们见面交谈时,有一种心心相印,相见恨晚的感觉。
治春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他对文学创作十分的虔诚和执着。为了家乡文学的振兴和繁荣,他团结白沙一帮文朋诗友,办刊物、做平台、组织各种文学活动。为筹集经费,到处募捐,有时还自己掏钱。这种精神令我十分感动和敬佩。
治春同时又是一个心有千结,柔情似水、热烈如火的诗人。在江津诗坛,他不是新人,而是写诗多年的“老将”。这么多年来他辛勤笔耕,创作的诗歌数量可观。这次他把自己的诗歌精选成集,取名《相思如雪》,既是他自己多年来的一次创作总结,又是我们江津诗坛的一大收获。真是可喜可贺!
诗集《相思如雪》共分为“相思如雪”、“春天,一个闻花的姑娘”、“栀子花开”、“静听雨落”和“梦里山河”五辑,收入诗人200多首诗歌,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面对世界,与之对话,向我们阐释、建构自己领悟到的世界。让我们在酣畅淋漓的阅读中,获得了一次全新的诗美享受。
他写夜色:“天地无力抗拒夜色/往事,把一杯酒醉得一塌糊涂”(《无题》);他写思念:“亲爱的,你不在时/一根烟把夜晚烧了/一床被把白天睡了/厨房的烟火没了/房子空了”(《你知道我有多想你吗》);他写痛:“有哪一种痛/抵得过午夜梦回/万籁声声/辗转到天明”(《无题》);他写时光:“时光是可以折叠的”(《旧时光》)。
罗丹说过:“艺术说到底是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抒情是诗歌的本质特征,诗歌是心灵和情感的表达。可以说《相思如雪》中的题材是多样的,情感是丰富的,爱情、亲情、乡情等充盈其间,让我们感觉到这本诗集沉甸甸的,特别厚重。爱情是人类永远的主题,古今中外无数诗人歌咏爱情的诗篇浩如烟海。杨治春不愧是多情的男儿,写了很多爱情诗,收入《相思如雪》的爱情诗就不少。目前,我们江津诗坛有三位写爱情诗的好手。一个是施迎合,一个是戎子,一个就是杨治春。他们三位写的爱情诗各具特色。施迎合深情而热烈,戎子含蓄而缠绵,杨治春清新而婉约。
我们来看看治春笔下的爱情:
“夜晚走不出黑色的疆域/脸庞无法泅渡泪水”(《十月爱情》);“我点燃一支烟/你就在雾里袅娜/我喝一壶酒/你就在我梦里缥缈”(《刁》);“我看见她哽咽着/说不出/‘爱’//正如我的沉默/‘爱’/说不出口”(《我以隐藏的方式说爱》);……
这些诗,感情自然真挚,不做作,不矫情。诗人始终在努力追求一种本真和朴素。而真正的诗歌并不是看起来怪诞和目迷五色的,应该是朴素的。诗歌保持本真和朴素未必就是幼稚,应该把它看作是民族与传统诗性的回归。我很欣赏治春这么多年来,没有受到诗坛这样诗派那样主义的干扰,一直坚持自己的创作道路。
在诗集《相思如雪》中,治春的语言运用轻松自如,娴熟老道。这跟他多年的写作练习不无关系,也是他写作达到一种高度的体现。
他可以让一首诗画面美、动感十足:“秋风拂动叶子的晚霞/你扬脸转圈,挥舞的手/搅落漫天花雨/红纱巾飘起来”(《又逢枫叶红》)。
他可以让一首诗洁净而透明,透明而香气扑鼻:“水洗过的事物/多么洁净,一朵花开得透明/香气也透明”(《月光下》)。
他可以让一首诗像铅一样沉重:“它把自己放在雨中,就像放干体内的血/一头孤独的狼,注定承担心底的沧桑/半夜的时候,我看见它来到山谷/呜……/它悲愤地引颈长嗥”(《一头受伤的狼》)。
治春的诗大多吟哦自我,率性展心。笔随心至,兴会神到。一如秋水呈碧,自成芳华。《相思如雪》中好诗多多,佳句连连。“总有一抹是亮眼的/比如这片湖/它盛下所有的安静”(《茶山的姑娘》);“阳光滴落鸟鸣”(《下午的阳光里,我听见鸟鸣》);“月亮再弯/也弯不过一道伤口/月亮再圆/也圆不过满满的思念/风起的时候/所有的窗户/都开向自己的心口”,“总有一首诗/写给自己/总有一个人/在一个人的心中”(《那天,我走向天空》)……这些句子随处可见,俯首即拾。我们不得不为诗人的神思妙句拍案称奇、击掌喝彩。
夜是安静的,夜往往也是最难将息的时候。《相思如雪》中有很多写夜色的诗,这些诗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哀愁。这些诗一定是诗人夜里辗转难眠,思绪在内心纠缠、情感在胸中激荡的产物。“一切都被夜色裹住,该多好/让我看不见你的寂寞和忧伤”(《早起》),“我总是捧出/仅有的一颗心,一双倦眼”(《九月的风》)。
治春的一些诗充满了人生感悟和哲思,在我们感觉到沉重和疼痛的同时,还给我们深深的思考和启迪。如《旧时光》、《行走在云翳的背后》、《一只鸟站在树尖上》、《三十年后见到你》等。“有时,我们怀念一事物/又想象一事物/没留意来路,也不知归途/徒然懵懂着岁月”(《旧时光》),“我看见流水冲激沙石抚摸沙石/我看见花朵经受风雨热爱风雨”(《行走在云翳的背后》),“朋友啊/三十年,你我互为镜子/照出半生沧桑/一声感叹”(《三十年后见到你》)。治春的有些诗没有停留在人生的喟叹上,他把它们作为一种自省或自赎的方式,如《流逝》、《一头受伤的狼》、《求一片月光,赎我的罪衍》、《脱枷》等。“只因一场大梦/因梦而生/因梦而灭”(《世事一场大梦》),“我看见一个影子/踩着路灯的呻吟/竖着的手掌,求一片月光/赎它的罪衍”(《求一片月光,赎我的罪衍》),……这句子,只有经历过一种磨难,才如此刻骨铭心。治春的这种感悟和哲思、自省和自赎,让他的诗放射出一种理性的光辉。
治春无疑是一个具有悲悯情怀的诗人。他的诗视野是宽阔的,意蕴是绵长的。读着他的诗,犹如跟他一起爱恨情仇,跟他一起探究生死、离合、悲悯、宽恕等人生主题。有他的诗歌作伴,人生旅途就不再寂寞和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