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大器/老甲老乙和老丙
卫庄村有三个老头,一起到县医院做健康检查,检查结果出人意料:都得了癌病,都患了不治之症。
这下人们都惊讶了,这下人们都奇怪了。这消息很快传遍了全村,传遍了全乡,也传遍了全县城。
我是个好奇的人,我很好奇,我怀着好奇的心去调查探访,结果发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内容。
这三个老头分别叫老甲老乙和老丙,他们年龄相仿,都七十六岁。他们是一个村里的人,是相距不远的邻居。他们小时候在一起玩耍,上学时是同窗,长大后……长大以后,各自有了工作,各自有了家庭,各自有了事业,各自住在不同地方。可是他们一直保持联系,他们之间友谊没断。值得称道的是,在他们六十岁退休以后,又圆满聚在一起了。
老甲老乙和老丙穿开裆裤时,常在一起抓蛐蛐儿、捉迷藏,在一起打猪草、跳池塘、掏麻雀蛋。
说起掏麻雀蛋的事儿,话有点长。那时,人们都是住的土胚房,房顶上搭的是高粱杆,高粱杆和土墙之间有缝隙,大一点的缝隙可以做鸟窝住麻雀。每年的夏秋天,是麻雀的繁殖季节。老甲老乙和老丙就聚在一起掏麻雀蛋。他们会根据墙上的麻雀屎,顺利找到麻雀窝的具体位置。按照分工,老甲个高体重做人梯,老乙细致周到当帮手,老丙精瘦灵巧站在人梯上面是掏手。老甲老乙合力把老丙顶到房檐下,老丙就拉长胳膊,把手伸进麻雀窝里仔细摸,将麻雀蛋或没长毛的小雏雀抓出来。
有一次,老丙不小心把一个麻雀蛋掉到了老甲的头上,蛋清蛋黄顺着头发流到了他新买的背心上,黏糊糊脏了一大片。这片蛋清蛋黄洗不掉的污渍,一直跟着老甲上了几年学。
老甲老乙和老丙都在村里上小学。老甲学习不好,高小没毕业辍学务农,成了农业合作社社员。老乙学习一般,高小毕业后,进了县建筑公司当了建筑工人。老丙学习优秀,高小毕业后又考上了师范学院,师范学院毕业后回县城当了公办教师。就这样,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着学习着努力着奋斗着,他们各自娶妻生子成家立业……老甲找老乙为儿子安排当了建筑工人,老乙找老丙为儿子安排上了好中学,老丙找老甲到地里采摘过瓜果蔬菜……
人生如梦,白驹过隙。时间列车来到2000年,老甲老乙和老丙都年满六十岁。当工人的老乙退休回家了,当教师的老丙城里住不惯回村了,当农民的老甲也清闲了。人生的旅途划了一个圈儿,三个人又聚到一起了。
老甲老乙和老丙常聚在村头的大树下,一起喝茶下棋,一起谈天说地。回忆童年趣事,分析国际时局。得意时放声大笑,痛苦时掩面哭泣……
俗话说,没有不散的宴席。老甲老乙和老丙也跳不出这样的“法则”,只不过这一天来的有点突然。那是个炎热的夏季烦闷的下午,老丙在县卫生局工作的儿子,拿来三张“健康状况体检表”,要老甲老乙和老丙到县医院免费做体检。三个老头如约而至。可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他们都得了癌病,都患了不治之症。
这个噩耗像炸雷一样,把老甲老乙和老丙一下击蒙。他们的家人也都陷入惊恐和悲痛之中。他们不知所措,他们感到死亡之神正向自己走来……
老丙回到家里寝食难安,常常半夜里惊醒,几天瘦了十多斤。想到即将到来的病痛折磨,想到因病给儿女带来的经济负担和遥遥无期的房贷,老丙感到压力山大人生无望。于是,一个深夜,他偷偷吞下了大把的安眠药片,再也没有醒来。
老乙一反常态,一日之间看透了人生。他乘飞机坐高铁,南北二京走一遭,游山玩水看个遍。他和朋友相聚一醉方休,捐款助残出手大方。一天夜里,老乙和朋友在一起饮酒后,回来的路上,一脚踏空掉到旁边的池塘里,生命走到尽头。
老甲则面对死神坦然处之。早晨到村外遛弯呼吸新鲜空气,中午到菜地里采豆摘瓜,下午带着马扎子到附近村镇听书看戏。他说人吃五谷杂粮,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啥时候找阎王爷报道命中注定早晚一回。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一月月过去了,过了一年又一年……医院复查,癌病全无了。
一天早晨,我在运动广场见到了已八十多岁的老甲,让他谈谈战胜病魔长寿秘诀,他哈哈一笑说出六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