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内容来自赋能岛终生成长群>
< 整理:阿九 校对:佳玲 配图:杨坤发>
同学聚会要不要去呢?
1、 去了以后真的可以重温是当年的友情?还是看多年以后同学在社会的地位与价值?
2、 好多美好回忆是不是只存在过去中?见了面会不会把这份回忆破坏了?比如说,当年的班花,如今成了残花,当年的白马王子,如今大腹便便。
【感谢话题提供者】: @林博凡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本期有哪几位同学的精彩讨论被选中。
企业如何打造,稳定的师徒制?
屈建有|成都|办公酒店教学家具 07:23
关于同学会,我们正在组织毕业25周年(充分暴露了年龄[调皮])聚会,在这次筹备活动中,无论是前期同学聚会意愿的沟通,还是正在进行的组委会筹备活动。
我感觉:大多数同学还是比较在乎这种纯真的同学情谊,不是确实走不开的话,都很愿意参加,当然不排除有个别同学带着其他目的,但是畅述同学情这个主要的基线不变就是美好的。其实经历过这25年的社会活动,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清楚的认识到现在的生态位与未来的发展前景,无论他是选择安逸平淡的生活,还是艰苦卓绝的奋斗,在此次聚会中是真挚的友情亦或个别带有部分商业气息,大多数同学对此都是有明确的分辨与感受,选择自己所爱的,不排斥别人所选择的,这就是我们这次同学聚会前期筹备中我最深刻的感受。
25年的社会熔炉,曾经青春靓丽的美女,帅气强健的少年,不可避免的都有变形。“色之所欲也,富之所欲也,贵之所欲也……然,君所能识能取之。”
Aaron 07:26
做为班长,已经操办过一次十年聚会了,我是希望大家都参与,聚会重要的是人生记忆而不是体验。
昊东. Lee 08:10
关于同学聚会要不要去,我想到的是大型聚会(20+)参加的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喜欢参加大型聚会了,回顾这些大型聚会的收获,也是投入产出小,所以我不喜欢这种大而浅聚会,对比而言 ,还是那种3-5好友约一下 ,然后对具体事项较深的交流一下比较好,特别是生活中具体可操作的事,这样比较好;偶尔约顿酒,吹吹牛皮也行。
最后总结,除非经常有交互的大型聚会我可能会参加,大部分大型聚会我是不去的,相比而言,我更喜欢约3-5人的局,聊的更好一些。
黄碧云 08:55
我和昊东的感觉差不多,我对没有主题性各种吃喝聚会,再加上一多我就一般不选择去了。聚时看穿,散时比车。
当然,如果说是有过更深层次的共同经历,偶尔小范围聚聚忆当初,繁忙生活中的小逃离吧。
张玉杰 09:00
其实一直保持联系的也就那几个人,
大范围聚会一次还行,再多也没啥意思
有些人终究要从我们的生活里消失
李岳洋 09:14
做一个决定其实就是问自己三个问题:
要什么,有什么,放弃什么
小孩才区分对错,大人都学会了取舍
小孩的快乐很简单,大人简单很快乐
我们仍要保持儿时好奇心的【简单】
同时也要带着成人后的【简单】,因为它是认知折叠后的取舍。
说到今天的聚会,我如果没事的情况,大概率的情况会去的。有的是为了叙旧,有的是为了开拓眼界等等,其实我更想去看的是【长期主义】下的价值是什么,在不同的活法下,每个人是不是都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愿:
18岁你很漂亮,不是因为你漂亮,而是因为【18岁】很漂亮。
28岁你很漂亮,不是因为28岁漂亮,而是因为【你】很漂亮。
对的人在一起,美好的事情随时会发生,你懂得!
芬言芬语 10:44
现在越来越不喜欢同学聚会
聚来聚去 最后常联系的还是那几个人
浪费时间
🌱青荷 11:47
#同学聚会,我大概率是选择不去。
去与不去取决于这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适不适合自己,自己需不需要。
如果是以社交活动为目的,仅是为了互相了解各自的生活状态,是作为一个聚会性质的情绪抒发地的话,那对自己来说情绪抒发方式不止有这一种选择。
李翔老师曾分享过诸葛越有关“见”和“识”的观点。“见识”首先是“见”,但要“见”得深需要的是“识”。
“见”包括一个人的所有阅历,可以是亲身体验,也可以是读书。你需要不断拓宽视野,让自己可以看见更多的世界。
相比于“见”,成为有“识”之人更难。见过很多事情,经历过很多事情,都不能称作是有“识”之人。“识”指的是想得深刻,有自己的见解,想成为有识之人,需要常年坚持思考,对很多问题和现象不断反思,这样才会对行业、对社会现象、对人性有深度的理解。
事件往往是重复发生的,人性却是永恒不变的,一切里面包含着一切,古人“一叶落而知秋”,是“识”。
所以结论是,大概率不去。
但,去与不去还取决于这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适不适合目前的自己,自己需不需要。
张敏 13:48
工作就没有参加过同学聚会了,主要是离老家太远,成家之后更没有那个心气去参加了,只是和几个好朋友保持联系!大学的同学的聚会,去年很多人说要聚,结果到了今天也没有执行落地。估计也是很多人不想聚,只想3-5好友碰一下了。
关于琴琴周的一切 13:53
现在一般不参加大规模的同学聚会,只是小团体的自己合拍的同学聚会会参与一下。
大聚会很多情况下都变成了又吵又闹的多人下的孤独活动,聊得还是自己熟的那么几个人,不过是收获多了一些大家的近闻或是谁谁谁的八卦,出来工作五六年聚会有时候都变成了攀比的舞台。
🍂#同学聚会#
每日洞察:闭环
江湖无声 | 曹双
【每日洞察】9.20终结话题:总结1:闭环
总体感受:
坚持做一件事是艰辛不易的,但更是充实美好的,从毫无头绪到茅塞顿开,从不知所措到若有所悟,从信马由缰到字斟句酌,是一段充满艰难而幸福的旅程。
训练收获:
1.14战友。收获了14名不离不弃的洞察战友;
2.62洞察。输出了62个话题的每日洞察,一些同学持续关注,表示有所启发;
3.六经注我。以每日话题为抓手的主题学习,复习了大量课程,发现了大量新内容;
4.洞察心法。坚持用公式思维,演化思维和层次思维洞察概念,强化了要素提取力和关系洞察力;
5.信息加减。每日一话题,练习了快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先完成再完美的习惯。
问题不足:
1.环境场力不够。缺乏交流和激励,概念洞察更多是一场孤独的修行;
2.话题较分散。话题主要是临时确定,缺乏整体的规划;
3.反馈不足。反馈方式主要依靠强制打卡的形式讲思考客体化,以自我检视为主。
下步计划:
1.全面总结。用一周时间,回顾训练过程,反思总结,强化学习成果;
2.行为沉淀。经过了三个月纸上谈兵的思维急行军,需要停一停,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把对概念的理解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3.再踏征程。本阶段是对概念点的洞察,下阶段要进行关系线的洞察,具体的训练计划还不明朗,需要摸索,也希望大家能指导交流。
🍂#每日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