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NightCaroline
杨绛先生曾说:“我们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很多人逐渐明白这个道理,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
活得越素简,越能听见内心的声音;生活越简单,内心越绚烂丰盈。
我曾看过BBC的一个纪录片,是关于一尊雕像的故事,它被称为全球引用最广泛的影像,没有之一。还记得中学课本里那个英气逼人的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头部雕像图吗?大卫的作品是运用了一整块巨型的大理石雕刻而成,大理石足足有五米多高,当时只有5尺高的米开朗基罗,一个人耗时两年半,一锤子一锤子凿出来的。
有人不相信这个数据便去做了个实验,同样的一尊雕像,用现代的技术,6个人,除了休息时间每天工作12个小时,也要一年才能完成。而那个时候只有26岁的米开朗基罗竟然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有一次教皇约他共进晚餐,好奇地问他:“是什么能力,让你完成了这尊旷世杰作?”米开朗基罗笑了笑说道:“其实这型体本来就存在于大理石中,我只是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而已。”
到了晚年,对于自己的作品,米开朗基罗感慨地说,“我在大理石中看到了天使,只有一直雕刻,才能将他释放。好的人生也是如此,从繁杂的琐事里抽身出来,去掉那些不必要的东西,让我们的内心归于清澈澄明。”
还记得老子曾经说过,“少则得,多则惑”,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焦虑和困惑并不是拥有的太少,而是太多。
因繁就简,其实才是人生充盈的最佳手段。
乔布斯从创业初期到事业辉煌,一直保持着他自己的生活准则,即“素简”。
一次他的朋友问他,如果让你独自一个人待一下午你会带上什么,他说,“我所需要的也就是一杯茶、一盏灯和一个音乐播放器而已。”
很难想象一个如此成功的人一生喜欢穿素简的牛仔,住素简的房间,过素简的生活。
他喜欢简单的生活理念也反映在了他所设计的苹果手机上,简单又不失内涵,一部手机一个主控键,不多也不少,素简的很有品位。
还记得日本作家本田直子在畅销书《少即是多》里写过这么一段话:“获取幸福的方式在物质上做减法,挣脱物质的束缚,而在体验上做加法,增加生活的阅历和厚度,让生活变得更多元化。好的人生是做减法,去掉一切多余的东西,直达我们的内心。”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种适当放空、化繁为简的能力,这会让我们在通往幸福的路上拥有很多捷径。
素简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人生信条,只有活得简单了,心灵才能得到自由,才能像乔布斯一样在人生的天空轻松翱翔,去拓展阔度与深度。
我最喜欢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到的一句话:“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用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他曾经离群索居,一个人在瓦尔登湖生活两年多。这两年多的生活,远离现代城市文明,用简单的工具在湖边的森林里过着一种近乎原始生活。
他将物质需求降到最低,每周的生活费只有0.27美元,过着最简单质朴的生活。
就在他隐居的这两年零两个月里,他将他的散文整理成讲义,去把自己的隐居心得与一干大学生去分享。
在大学的讲堂上,梭罗和他的经历如天外来客一样吸引着在校师生的目光和心绪。
他用实际经历和感悟告诉人们:生活所需越简单,才越幸福。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句话,“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
放弃无用的繁杂事务,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专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因为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简单与安定。
这个世界,我们拥有的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太多的东西占有了我们的空间和时间,让我们无暇顾及自己和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所以,人生要学会去繁从简。唯有把那些冗余的欲望从人生的节目单中减去,才能使自己的心更纯净,目标更为清晰,努力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