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利萍 不安分的右耳
(本来是要删除新写的那封信的,因为发现格式不对,但点删的时候点错了,现在补发)
如果你听到的,看到的,是让你不舒服的,不理解的,而你的本能反应是抵触,排斥,而不是本能的一定要搞清楚这是为什么,那请你不要谈什么拥抱,谈什么转型,和学习新商业模式,没用,自己都还处在那个自己看着住着都难受,但出来更难受的区域,谈什么都没用。
这个得是本能,对一件事从身体上感官上的一种“本能”,自我驱动的那个“本能”,不是那个“姿势”,姿势对了,再漂亮,一旦回到自己那个“壳”后,就会现出原形。
人生是很厌倦的,也总是在表里中翻来覆去的。活在这样的一个乱局里,怎么自处,需要自己对自己一次次的自我确认,在面对困境是克服困难还是弹回自己的保护壳的自我确认。
如果能透过“假装”,就能有胆量去触摸真实的东西。因为真实里面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你是不敢去碰的,因为真实有时候是丑陋的,自己都不想看到的,哪怕是在自己脑子里,都不愿意然给自己稍稍面对一下自己的丑陋,更不会让人家看到你是这样一个人。但如果你是“假装”,这个时候,其实是比较真实的,也是对真相的一个追求。你是在掩饰还是在假装,相互间都是能感知到的,感知你的掩饰里藏着的是什么,你的假装里在呈现的是什么。
去摸自己不同的面向,根据自己的成长经验,到了某个时间,你会面向一个什么样的主题产生兴趣,或者是社会现象,再或是商业现象,大的到小的内在现象都好,都会有一种不只是好奇心,也是一个困境,自己正在面对也躲不开的困境,你想要去触摸它。如果不去触摸,它会骚扰不休的离不开你,你必须去面对它,处理它,如此反复,最终把它理性化,就像剥洋葱一样,人生就是一个有着剥不尽的洋葱的过程。
每个人对世界的了解都是有限的,对世界抱有足够的好奇心,借力才能使力。藉由对他人,或被他人的追问,可以更清楚的审视自己内心的挣扎和想法。借由他人的故事,他人的经验,他人的视角,来确认自己的故事。
(ps:如果有没看懂的,建议留言直接开骂,我慢慢就会被骂醒的。
这个机会是给你们的,还是給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