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事多,便多些不完满。然满者如圆月,未免有盈虚之憾。
今年的中秋,当空而挂的是难得一见的一轮圆月,近乎完美,有了“十五的月亮十五圆”的圆满。有时,科学的精准预测确实有些让人匪夷所思!未至中秋,而赏月的最佳时刻(9月19日19时13分)似已尽人皆知;于是乎,格外期待今年的中秋。
傍晚,昏黄的天色,似乎弥散着中秋节日的味道。站在水塘边,对着渐已转翠的远山,吹着柔柔的晚风,与妻一行人闲聊着待月。无意间的一抬头,秋月已在山颠探出了头;不一会儿,跳出了一轮古铜色的圆月。见惯了白月亮,这古铜色与昏黄的暮色揉在一起的秋月,竟是难以言喻的大美!山野是静谧的,远远近近的村落亮起了灯火。月色撩人,轻轻触摸着大地。月儿升得很慢。这让我想着了苏轼“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的诗句。
好久没有见过这鼓涨的圆月。或许惯于在室内无端地遥想,月凉如水,约为对那透入帘内的一丝月光没来由的遐思吧。然这惊艳绝俗的圆月,过了“圆满”的那一刻,便也日渐消残;一如世事,完满仅是一刹那的事,复归于怅惘失意。
看过漫画家蔡志忠有关“菜根谭”的绘画,潜玩之余,颇觉在理。有这么一句,“徜徉在山林泉石之间,世俗名利之心就会渐渐忘却;潜心研求于诗书图画之内,庸俗的气质就会消失无形。”虽然一个人要不食这“凡间烟火”难,然暂把名利放却一边,做一个心境清净、心无俗念之人,并无不可。如这样的中秋月色下,睹圆月忘俗情,偶露一真性情吧。
“无案牍之劳形”,原本以为这是矫情。做着威风八面的官,偶尔露点颐指气使的骄意,余者便优哉游哉地纵情于山水,“劳形”不过是挂在嘴边的某种风雅。但凡倦怠于某个职业后,便也归之于理解和同情。在这芸芸众生喧嚣浮澡的浊世中,做自己喜欢的事,有些不易;做一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性情中人,更是不易!身在职场,身不由己吧!管理者的智慧足可普渡众生,足够让小我疲于应命,怎一个累字了得?然管理者亦有莫言之苦衷,劳心役形之苦亦非被管理者所解。于是乎,向往清闲之心顿生,或愿徜徉林泉,或求娱心书画;然息身宁心之余,回头又纠结于俗事!
其实,累由心生。之于世事,心若静,便为快乐吧!山月静悬,月光淡淡,禅意四溢。想着这美丽的月色下,有一朵粉红的碗盏花在枝间静静地开了,叶瓣上缀满了露珠;轻摆的荷叶间,有风儿在低吟浅唱;一条小鱼突然跳出了银光下四溢的水面,发出了“拨剌”的声响,荡开的涟漪把月儿揉碎了……这铺天盖地的月华,让你的心漫了下来,似乎明白:生活节奏太快了,令你无所适从。习惯于慢悠悠的生活,你的心便会柔软;喜欢这轮徘徊的明月,似乎一切都可归乎宁静。
到过普陀山的人,都为摩肩接踵前来朝“圣”的人流所惊诧。这些“善”男“信”女们,以九分的虔诚拜见了观音大士。然佛心向左,俗心向右。众人便又以十分的热情扎堆于海鲜大排档、烧烤摊,生意红火一如香火之旺。这厢是向佛之地,这壁却是杀生处,二者能安然相处,便有些匪夷所思;众人更是心安理得,似无半点不妥。有位禅师说过,“食是你的禄,不食是你的福”。心的虔诚,欲的放纵,竟可安然,况于眼前烦心之杂事?
有这么一句歌词:我把什么都看的是淡淡的,因为我像风儿一样咿呦。生活中的俗事,以慈悲心处之,便也解脱;生活本如弘一法师临终所言,悲欣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