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忆三宝(作者/杜永红)

时间:2020-10-18 16:33:54    来源:
作者/杜永红
 
餐饮分割线
 
苹果慢慢红了,继续接受阳光、雨露的抚摸。一阵风吹来,又一陈风吹来,苹果从枝头上掉了下来,落在地上,还没有熟透。这一天是2019年1月21日,三宝因突发心梗,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留下了五十二个年轮的痕迹,有的深有的浅。恍惚间,仿佛我又看见了三宝,那个模糊的影子越来越清晰了。
 
三宝叫刘永贵,笔名江煵,山西左云人,老师、诗人、作家、媒体人,《大同作家》、《杏苑》刊物执行主编,“大同365微信公众平台”主创,大同市《馨茂》校报的主编。其实,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我高中时的同学。
 
永贵写的一手好文章,是受我们高中语文老师卢有权的影响。卢老师文学功底深厚,喜欢写作,也鼓励学生们大胆创作。永贵受到了启发,把文学创作当成了一种爱好、一种追求,也当作了一枚种子,并且把这枚种子撒在了左云这片热土上,深深地扎下了根。于是,在学校里,同学们经常可以看到永贵在写作,在教室里写,回宿舍也写,甚至在林荫路上也要掏出个小本本记两笔。他写学校食堂的窝窝头,写宿舍里的奇闻异事,写因饥饿到学校对面小卖铺买月饼的事。他把他的作品读给我们听,他的作文也经常被卢老师当作范文朗诵给我们听。同学们都觉得他有才气,他也确实很争气,高考的那一年,他被雁北师专录取,从此我就与永贵失联了。没有想到,几十年过去了,永贵那枚播撒下去的种子竟然开花结果了,而且绚丽多彩,果实累累。
 
近几年,我经常在《大同日报》和《大同晚报》上看到有个叫三宝的作者经常发表一些乡土气息很浓的作品,作品里经常提到左云十里河的水,黄家村的暖泉湾,黑土口的胡麻花,莜面饨饨,摩擦饼,油炸糕,热炕头。熟悉的地方,熟悉的饮食,熟悉的风土人情,我就猜想那个叫三宝的作者会不会就是我的同学刘永贵呢?
 
在一次同学的聚会上,我的猜想得到了印证。那天,几个高中同学相约吃饭。李芳、庆松、新宇、永胜、喜和、义军、一春先来了,最后进门的是永贵。永贵的脸依然是那样的黑,嗓门还是那样的大,只是嘴里掉了几颗牙,说话有点走风漏气,上身套了一件西服,脚上穿了一双旅游鞋,少了几份儒雅,多了几份豪气,确切的说像似一个农夫。热情的握手拥抱后,吃饭叙旧,才知,他现在成了文坛大咖了,经常在各大报刊、杂志等媒体发表散文、诗歌小说、剧本。席间,他还给同学们赠送了《大同作家》、《杏苑》和《馨茂》校刊等书籍和杂志,里面刊登了他的许多文章,同学们添加了他的“大同365微信公众号”。
 
回到家里,我细致地研读了他的每篇文章,他以各种形式赞美家乡的美,写熟悉的人和事。比如写亲人的作品有《妈笑了,妈哭了》、《爹的三宝》、《大姑》;比如写朋友的作品有《老马》、《老耿》、《石囡》;比如反映社会问题的作品有《小黄车遇见鞋板虫,怎么办?》、《说说万达广场打架事件》、《馨茂的拒绝》,还有用美食体现当地饮食文化的作品有《月饼》、《烧山药》。他的作品质朴、纯真而又感人肺腑,似乎从中能够闻到莜面和山药蛋的清香味,三宝俨然成了一个“左云赵树理”。
 
三宝是个热心肠,除自己创造外,还鼓励我去写作,并经常对我进行辅导,大到写作技巧,小到标点符号,都要一一指正。在他的辅导下,我创作了《父亲的菜园子》,被他收录在《大同作家》杂志里。他说,凡是被《大同作家》采用的作品,创作者都可以被称为作家,那我也成了作家了,心里暗暗窃喜了一阵。其实,三宝的话里鼓劲的成分多些,我知道自己的半斤八两,也明白在所谓的作品里有瑕疵,文笔还显稚嫩。他那是鼓励我不要放弃,创作下去。在三宝的带动下,我逐渐喜欢上了写作,陆续写了一些文章,分别发表在“大同365微信公众平台”、“诗雨晴原创文学微信公众平台”、“青萍文艺微信公众平台”和“今日头条平台”上。
 
三宝和我都爱好码字,三宝喜欢喝酒,我也能喝一点,我俩便有了坐在一起“煮酒论英雄”的理由了,我们聊同学、聊老师、聊文友、聊写作。多数情况下,我约他出来喝酒,三宝对下酒菜也不讲究,三个热菜,一个凉菜,再来一盘油炸花生米,就喝开了,一瓶老白汾,我最多喝上一两,余下的都是他的,酒后我俩好吃个莜面和黄糕。
 
聊天中,我知道他有一大帮作家朋友,左云的刘志尧、吕日明、侯建忠、郭宏旺、刘山人;阳高的余跃海、马润、高建英、马桂桃、张月英;大同的曹乃谦、石囡、侯建臣、吴丽、闫桂花、陈玉峰等都是他的文友。他的“大同365微信公众平台”经常推送这些朋友的文章,文章里经常能看到三宝的影子,文友们对他的评价都比较高,“三宝喜欢发掘写作上的新人;三宝的语言粗犷,文字细腻,文风朴实,事例鲜活;三宝没有文人的斯文,倒像个干苦力的壮汉”这是三宝给文友们的印象。
 
三宝的“大同365微信公众平台”每天需要更新内容,于是,他经常扛上摄像机,开上小面包,马头山、乳头山、口泉沟、桑干河、黄家村和黑流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几乎跑遍了大同的山山水水。由于他的好人缘,无论走到那里,都有朋友们热情接待,坐在热炕头上,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大着嗓门说话,然后在噪声中安然入睡。三宝边走边摄,边摄边写,乐此不疲。他喜欢大同的山、大同的水、大同的田野,更喜欢田野里的牛羊群。他扛着摄像机,把大同的美景拍了个遍,同时也写出了《迷恋守口堡》、《口泉沟记忆》、《我在大同等你》、《阳高美醉了》等佳作,全部发布在“大同365微信公众号”上,就这样简单而纯粹的记录着大同市的变化,大同市变的山清水秀了,大同蓝也成了大同市的一张旅游名片。
 
三宝成了名人,许多山西人都知道大同有个名作家叫三宝,而且外省市的人们也知道三宝文章写得好。安徽马鞍山市影视创作中心曾邀请三宝去写剧本,拍电视片。三宝已经走出了大同,走出了山西,他是左云的儿子,他是左云人的骄傲,也是大同人的骄傲。
 
三宝出名了,三宝也更忙了,有些时日不见了。1月20日的晚上,听到了电视上播放布仁巴雅尔、乌日娜的成名作《吉祥三宝》时,我仿佛又闻到了青草的味道,那是家乡的味道。我又想起了三宝,于是拨通了他的电话,三宝采风刚回来,正在编辑文章,还要更新微信平台。我怕打扰他,就匆匆挂了电话,没有想到,第二天早晨三宝突发疾病去逝了,这次通话竟然成了永诀。
 
三宝确实太累了,那么壮的身体竟被病魔击倒了,谁知这一睡居然是长眠,到那个世界陪他爹去了,也许到了那个世界又能建立起一个"365微信平台"。得知三宝走了后,我的心情一直很郁闷,即便知道自己的征文《热血铸警魂——致人民警察姜荣》刚刚获得一等奖,也高兴不起来。
 
苹果慢慢红了。其实,三宝就是那个红苹果,还没有熟透,就离开了枝头,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土地上。风继续吹着,枝头却空落落的……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