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切忌纠缠,趁自己还清醒,必须将该放下的就果断放下怎样放下,这也是学问。
1.放下浮华
放下浮华会活得真实,活得轻松。浮华本来就是云影水月,但偏偏却可让很多人沉迷。为什么?浮华是一种虚构的景象,能将浅适的心灵牢牢诱惑。但当气候一变,虚景顿消,留给心灵的失落会聪明人就会远离浮华。诸如莫须有的荣誉,来来往往的“场面”,朝歌夜弦的挥霍……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浮华之景,要追求轻松的人生享受,就必须放下
2.必须清楚哪些是不属于你的人生的欲望,是生命发展的动力。为了生存,我们需获得财富;为了幸福,我们需获得爱情;为了聪明,我们需获得智慧…
但获得是有原则的,两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法与道德。
法规定获得的范畴;
道德规定获得的方式。
于是,我们必须清楚,哪些是不属于我们自己的,天下财富若海水浩浩,无边无际,而真正属于我们的,也许只有一滴;天下美女如云,飘飘荡荡,目不暇接,而真正属于我们的也许只有一个关键是这一滴财富之水,需要我们认真地用汗水和智慧,将它取为已有;这一位美女,需要我们用真诚和执著将她呵护。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否则,不属于我们的,我们偏要去争去夺,结果不仅不能如愿以偿,也许还搭上身家性命。近年来,有很多贪官被枪毙了,道理就在于此。
3.别去欲望的边儿上徘徊
佛家有一个说法叫“断习”。即对俗性的割舍。这道理很简单操作”起来也许很麻烦。
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唐僧取经,唐僧到了西天,见到了佛佛就把大徒弟迦叶尊者找来,说他们从东方中国而来,很辛苦啦,功德圆满,你把书库打开,把最上等的佛经给他们带回去。当唐僧带领三个徒弟到图书馆门口取经的时候,守门的说:拿红包来。孙悟空气得拿起棍子就想打。唐僧说:你不要动粗了,这是最后步,不然我们那么辛苦,不是白费了吗?我们没有钱却有一件袈裟,拿到当铺里当了,给他红包。孙悟空又气又骂的,迦叶尊者很难为情,所以庙字里塑的迦叶尊者,都是歪着脖子缩着头。其实《西游记》只是小说,最后拿到经典到了山门口,孙悟空就跟师父吵,说那个老和尚靠不住,还要我们红包,要把经书打开看看,结果发现佛经上一个字都没有,只是白纸。孙悟空立刻大吵大闹。被佛听见了,就叫迦叶尊者来问,迦叶尊者说:你老入家吩咐,给他们最上品的经嘛!我就拿最上等的给他们。佛说:唉呀!那些众生不懂啦!没有文字的经他们看不懂,你还拿那些有字的给他换下,拿那个差一点的。所以又拿的就是差一点的,有字的经。真正的经典啊,一个字都不需要,本来空嘛
这个故事至少揭示两个道理,一是凡尘世界太复杂了,任何人都难远离凡尘的龌龊,这书库的把门人都需要“红包效应”;二是导人远离尘世的“道理”大深了,并要心中自有更高的体悟,否则那“无字之书”,让凡失俗子很难看懂
因为如此,不能在欲望的边儿上徘徊,就显得非常重要。徘徊的结果,十之八九是又陷进去。
远离,果断地远离。